第六章酿造调味品.pptx
《第六章酿造调味品.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酿造调味品.ppt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酿造调味品:以谷物、豆类为原料;利用发酵法生产的酱油、酱、食醋、豆豉、豆腐乳及料酒、味精、酱腌菜等。第1页/共62页一、酱油一、酱油 酱油及酱类酿造调味品生产最早发明于我国。根据历史学家考证,我国早在周朝时就有了酱制品。以大豆、小麦生产豆酱和豆酱油,始于公元前世纪左右。酱油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有清酱、豆酱、酱汁、豉油、淋油、晒油等。最早使用“酱油”这一名称是在宋代至明代万历年间.第2页/共62页近几年来酱油品种不断增加,比较著名的有:湘潭的龙牌酱油,天津的利民牌,广东的海天、致美斋,石家庄“珍极”,江苏“恒顺”、“万通”,福州“民天”,哈尔滨“正阳河”,安庆“胡玉美”等,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
2、司生产的金狮牌酱油.第3页/共62页 酱油在人民生活中是一种不可少的调味品。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酱油年产量仅有500万吨左右,以13亿人口计算,每人每年仅消耗3.85酱油,年人均消费酱油是我国的2.1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酱油的需求量也在增加,酱油工业必须大大发展.第4页/共62页1.1.分类分类酱油为世界性调味品,世界酱油分三类:酱油为世界性调味品,世界酱油分三类:1.1.化学酱油:以蛋白质加酸水解,再加焦糖等调配而成,化学酱油:以蛋白质加酸水解,再加焦糖等调配而成,欧欧 洲习惯此法。洲习惯此法。2.2.鱼露:以小杂鱼加盐腌制发酵而成,我国沿海地区产。鱼露:以小杂鱼加盐腌制发
3、酵而成,我国沿海地区产。3.3.酱油:以大豆与小麦为原料经培菌(米曲霉)制曲,酱油:以大豆与小麦为原料经培菌(米曲霉)制曲,发酵而成。发酵而成。第5页/共62页第6页/共62页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9-1发布了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 GB18186-2000:1.酿造酱油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酿造酱油按发酵工艺分为两类。第7页/共62页2.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比例(以全氮计)不得少于;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
4、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第8页/共62页第9页/共62页 (1 1)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原料:蛋白质是酱油主要成分全氮物来源,酱油色,香味,体的前驱物质,又是酱油生产培菌过程中微生物的氮素营养及各种酶生成的主要因素。2.2.原辅料原辅料第10页/共62页 大豆及其饼,粕:大豆及其饼,粕:大豆为黄豆,青豆,黑豆的统称。酱油中氮素成分3/4来自大豆蛋白质,1/4来自小麦蛋白质。大豆氮素成分约有95%为蛋白质态氮。豆饼是将大豆用压榨法取油后的渣饼。豆粕是大豆先经适当热处理,调节其水分至11.5%-14%后,采用浸出法萃取其中油脂后所剩下的产物。第11页/共62页其他代用品原料:其他代用品原料:蚕
5、豆,豌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也较高,在原料产区也用作酱油的原料。提取淀粉后的“黄浆或浆干”酿造酱油,综合利用,经济价值高。第12页/共62页 (2 2)淀粉质原料)淀粉质原料 淀粉质是酱油曲霉生长的碳源 小麦及其麸皮小麦及其麸皮 酱油中氮素成分约1/4来自小麦蛋白质;麸皮:小麦制粉的副产物。是酱油曲霉良好培养基,而利于培菌制曲。其他替代品:其他替代品:凡含淀粉而又无毒无异味的原料。第13页/共62页(3 3)食盐)食盐 能使酱油具有咸味,并与谷氨酸化合而成谷氨酸钠(味精)更具鲜味,起到调味作用。在保存期间还具有防腐作用。(4 4)水)水 酱油生产用水量大,作溶剂。第14页/共62页3.
6、3.加工工艺加工工艺种曲 原料预处理制曲发酵取油加热、配制 澄清、检验第15页/共62页(1 1)种曲)种曲是酱油制曲所需的微生物种子。不产生黄曲霉毒素及其他菌毒素 酶系齐全,酶活力高 生长繁殖快,对杂菌抵抗力强 发酵后具有酱油固有香气而无异味。目前国内外酱油选用菌种是米曲霉与酱油曲霉菌种的选择第16页/共62页原料配比:原料配比:按理论计,生产一级酱油原料中粗蛋白:粗淀粉以10:7-8为宜。目前各地较一致的原料配比为:目前各地较一致的原料配比为:豆粕(饼):麸皮=70:30或60:40或80:20原料处理原料处理 豆饼破碎:碎成2-3mm的小颗粒占到80%以上 加水润料:使原料水分分布均匀,
7、体积膨胀疏松便于淀粉充分糊化 蒸料:使淀粉充分变性,使蛋白分解为氨基酸.淀粉糊化变为可溶 性易为淀粉酶类酶解成糖;消除和破坏对人体有害的物 质;消灭微生物(2 2)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第17页/共62页 熟料出锅,经打碎,冷却至38-40,按投料量接入种曲0.3%-0.5%,拌匀,送入曲池培养,使菌液充分培养。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温度:菌丝最适温度30-32 2.水分:水活性0.9以上生长快 3.空气成分:曲霉菌为好气性菌 4.pH值:pH6.0左右 5.时间:低温(25-28)42-46h 高温(30-34)26-30h(3 3)制曲制曲第18页/共62页将成曲拌入盐水中,在一定条件下
8、,主要利用成曲中积累的微生物酶霉解原料中的蛋白质,淀粉等而成相应的产物。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蛋白酶作用:蛋白质胨肽氨基酸 淀粉酶等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低分子糖 酵母菌作用:细菌作用:大部分有害,乳酸菌有益,降低pH4.4.发酵发酵内肽酶端肽酶第19页/共62页 酵母(Saccharomyces)乳酸菌(Lactobacter)第20页/共62页霉菌(Mold)第21页/共62页油脂甘油+脂肪酸淀粉葡萄糖(味体)酒精蛋白质氨基酸 (味)胨肽(体)谷氨酸(钠)味蛋白酶食盐-淀粉酶-淀粉酶酒精发酵酵母菌酯(香)酯化作用多缩戊糖戊糖球拟酵母4-乙基愈疮木酚(色,酱
9、香)褐变羰氨(色)氨基酸焦糖(色)乳酸(味)乳酸发酵醋酸(味)第22页/共62页5.5.取油取油固态低盐发酵采用浸出法。稀醪发酵采用压榨法。第23页/共62页浸出法浸出法二油加热三油加热成熟酱醅第一次浸泡头渣二次浸泡二渣滤油滤油头油二油三次浸泡碎渣蒸油三油水第24页/共62页6.6.加热,调配及澄清加热,调配及澄清加热目的:加热目的:1.灭菌2.调和香气及风味3.增进色泽及除去悬浮物调配目的:使酱油中的成分均匀调配目的:使酱油中的成分均匀第25页/共62页二、食醋中国是世界上谷物酿醋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已有了醋的文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专门酿醋的作坊,齐民要术曾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劳
10、动人民,从上古到北魏时期的制醋经验和成就,书中共收载了22种制醋方法,这也是我国现存史料中,对粮食酿造醋的最早记载。第26页/共62页食醋是经淀粉质原料经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后获得的产品。是世界性的调味品。分类食醋固态发酵果醋酒精醋液态发酵第27页/共62页酒精发酵酒精发酵 生产原理:糖质原料直接用酵母发酵得酒精 淀粉质原料糖化 酵母发酵 酒精醋酸发酵:醋酸杆菌醋酸发酵:醋酸杆菌 CHCH3 3CHCH2 2OH+OOH+O2 2 CH CH3 3COOHCOOH 1.1.酿造基础理论酿造基础理论第28页/共62页 酵母(Saccharomyces)醋酸菌(Acetobacter)第29页
11、/共62页色、香、味、体形成色、香、味、体形成 色:有还原糖和氨基酸 美拉德反应褐色 含有色素类物质,比如单宁氧化后变黑 有人为添加的色素等香: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味:酸(醋酸占70-80,甜,鲜体:色醋的浓稠,稀薄,可溶性固形物越高,体就越浓厚第30页/共62页2.2.原辅料的工艺性能原辅料的工艺性能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脂肪单宁第31页/共62页3.3.工艺(固态发酵法)工艺(固态发酵法)碎米粉碎混合水蒸熟摊冷拌匀细谷糠入缸拌匀醋酸发酵加盐后熟淋酯陈酿澄清加热灭菌装瓶成品酒母麸曲第32页/共62页 原料配比:原料配比:一般以稀释后淀粉含量14%-16%为宜 原料处理:原料处理:米、薯干等粉碎成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酿造 调味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