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功能2.pptx
《细胞的基本功能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基本功能2.pptx(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要求1、掌握(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2)、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特征及 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引起和传导。(3)、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兴奋与兴奋性。2、熟悉:细胞跨膜信号转导;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3、了解: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影响肌 肉的因素;膜片钳技术。第1页/共117页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被动转运指物质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分为: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第2页/共117页(一)、单纯扩散定义:是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扩散物质:脂溶性的和少
2、数分子很少的水溶性物质,如O2、CO2、N2、NH3、水、乙醇、尿素等。第3页/共117页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特点:1、不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帮助。2、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3、物质转运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4、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两侧达 到平衡。第4页/共117页第5页/共117页(二)、易化扩散定义: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第6页/共117页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指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借助于细胞膜上 载体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第7页/共117页
3、第8页/共117页经载体的易化扩散有以下特点 饱和现象 立体构象特异性 竞争性抑制 当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的物质在其浓度较高的一侧结合后,通过立体构象的改变,使被转运物从膜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并随之与载体分离。第9页/共117页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带电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由于经通道介导的溶质几乎都是离子,因而通道也称离子通道。第10页/共117页特性 转运速度快离子选择性门控特性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氯通道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等电压门控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 (亦称配体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等第11页/共117页二、主动转运是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通过耗能的过
4、程,使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第12页/共117页(一)、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细胞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即离子泵直接水解ATP获得能量,帮助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钠-钾泵简称钠泵,也称Na+,K+-ATP酶。第13页/共117页钠泵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出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内。生理意义(1)、建立和维持的Na+、K+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2)、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须。(3)、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
5、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4)、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贮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继发主动转运。(5)、具有生电作用。第14页/共117页第15页/共117页(二)、继发性主动转运是一些物质借助于原发主动转运建立的某离子浓度梯度所具有的势能,在载体帮助下逆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特点:1、以钠泵介导的原发主动转运为基础;2、Na+与另外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转运耦联进行。3、ATP只是间接为这些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转运供能。第16页/共117页继发主动转运分 同向转运 与Na+顺浓度梯度的转运方向一致。逆向转运 与Na+顺浓度梯度的转运方向相反。第17页/共117页第18页/共1
6、17页三、出胞和入胞出胞和入胞(一)、入胞 是细胞外某些大分子或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所形成的囊泡进入细胞的过程。吞噬 是摄入颗粒状固体物质的过程。入胞 液相入胞 吞饮 受体介导入胞 第19页/共117页吞饮 是液体或大分子被摄入细胞的过程。液相入胞 是细胞外液连同所含溶质一起被 直接摄入细胞的过程。受体介导入胞 是由细胞膜上特异受体介导 某些大分子物质摄入细胞的过程。第20页/共117页第21页/共117页第22页/共117页(二)、出胞是细胞内合成的一些物质排出细胞的过程。第23页/共117页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生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由特殊的信号分子,通过细胞膜受体影响细胞膜
7、上另外的一种或几种功能蛋白质以实现跨膜信号转导。第24页/共117页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需要细胞膜上三类蛋白质参与 G蛋白耦联受体 G蛋白 效应分子第25页/共117页(一)、G蛋白耦联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其分子构象改变并在膜上发生位移,与G蛋白结合并使之激活。第26页/共117页(二)G 蛋白G蛋白 也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第27页/共117页(三)G蛋白效应器分子主要有两类离子通道 可直接导致通道的开放,促使离子跨膜扩散 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酶 主要有 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酶C(PLC)等,可以将外来信号的作用传递到细胞内,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质中各种蛋白激
8、酶的活性。第28页/共117页第29页/共117页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具有逐级放大效应,即一个信号分子可引起更多的分子激活,从而导致细胞生理功能明显的改变。第30页/共117页二、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是由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质实现的跨膜信号转导。是一种同时具有受体和离子通道功能的蛋白质分子。第31页/共117页(一)、配体门控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配体门控通道蛋白当与特定的化学信号分子结合后,分子构象发生改变,通道开放,离子跨膜流动,导致了细胞的功能改变。第32页/共117页(二)、电压门控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在电压门控通道的分子中,存在一些对膜电位敏感的基团,当膜
9、电位发生改变时,可使整个通道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使通道开放或关闭,促进或阻碍相应离子的跨膜移动,导致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第33页/共117页(三)、机械门控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通道对机械刺激敏感,当受到特定的机械刺激时,通道开放或关闭促进或阻碍相应离子的跨膜移动,使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实现跨膜信号的转导。第34页/共117页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是由细胞膜上的受体和酶共同完成的。外来的化学信号与受体分子结合,使受体自身具有的酶活性被激活或与其他酶分子结合并激活,进而引起细胞内的一些生化反应而实现跨膜信号转导。第35页/共117页(一)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同时具有受体
10、和酪氨酸激酶双重功能。受体细胞外段是与配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细胞内段是酪氨酸激酶所在部位,受体与配体结合,引起分子构象的改变,酪氨酸激酶被活化,进而引发细胞的功能改变。第36页/共117页(二)、结合酪氨酸激酶的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分子本身没有酶的活性,只有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与细胞内其他的酪氨酸激酶结合使之激活。第37页/共117页(三)、鸟苷酸环化酶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分子的细胞内段的鸟苷酸环化酶。第38页/共117页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共同特点 外来的信号必须首先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或分子中具有受体作用的结构,进一步由受体或受体所联系的下游信号分子引
11、发相应的生物效应。第39页/共117页 物质的转运 单纯扩散一、被动转运经 载体的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原发性主动转运二、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吞噬 是摄入颗粒状固体物质的过程。三、入胞 液相入胞 吞饮 受体介导入胞 第40页/共117页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二、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配体门控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电压门控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机械门控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介导的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结合酪氨酸激酶的受体跨膜信号转导 第41页/
12、共117页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神经、肌肉等组织可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同一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传播,这种快速的信号就是电信号。第42页/共117页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第43页/共117页第44页/共117页极化: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外正内负 电位差的这一现象称为极化.去极化 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超极化 膜电位负值增大的过程.反极化(超射)膜电位发生反转的部分,也就是 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复极化 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 的过程.膜电位 在细胞膜的内外两侧
13、形成的电位差,称跨膜电位。第45页/共117页第46页/共117页二、细胞生物电产生机制(一)基本原理当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开放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在细胞膜的两侧就产生了电位差,即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第47页/共117页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和平衡电位1、当某种离子跨膜扩散时,受到来自浓度差和电位差的双重驱动力,两者合称电化学驱动力。(1)、由浓度梯度所形成的化学驱动力 堆动离子跨膜扩散。(2)、由膜电位所形成的电驱动力阻 止离子的继续扩散。第48页/共117页平衡电位 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时,离子的扩散就停止了,这是的膜电位称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细胞膜电位的形成的基本条件 1、在细胞内、外存在
14、着带电离子的浓度梯度。2、细胞膜对某些带电离子有选择的通透性。第49页/共117页膜电位变化 原因是离子跨膜流动引起的膜内外表层的改变。1、细胞受刺激时引起离子流动,造成膜 外的正电荷流入膜内,称为内向电流。引起膜的去极化。2、离子流动造成正电荷由细胞内流出细胞 外,称为外向电流。引起膜的复极化或超极化。第50页/共117页(二)静息电位的产生 正常时细胞内的K+浓度比细胞膜外高,而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高。细胞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Na+和Cl的通透性很小。因此,K+顺着浓度梯度经膜扩散到膜外使膜外具有较多的正电荷,这就造成了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膜两侧的电位差也就是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 基本功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