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除雾器学习.pptx
《脱硫除雾器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硫除雾器学习.ppt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脱硫除雾器的作用 雾的来源:湿法脱硫(现在电厂的主流脱硫方式),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的成分: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SO2等。雾的危害:如不妥善解决,任何进入烟囱的“雾”,会携带SO2排放到大气中,同时也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1第1页/共36页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吸收塔内部结构 湿法脱硫系统工艺原理 在制浆池内加入石灰和水,配成石灰浆液,用泵送入吸收塔浆液段,再由循环泵送至低压喷嘴喷淋烟气,以此循环。除尘后的烟气从塔底进入吸收塔,在吸收塔内部烟气与
2、喷淋浆液进行逆向接触,从而脱除SO2。石灰浆液在吸收SO2后成为含有亚硫酸钙和亚硫酸氢钙的混合液,塔内鼓入空气进行氧化,生成的石膏浆液排出,后经过滤得到固体石膏,上层清夜返回制浆池中。2第2页/共36页二、除雾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除雾器是依靠烟气中液滴的惯性作用和重力作用为工作原理。当带有液滴的烟气以一定的速度通过除雾器通道时,由于烟道本身弯曲的特殊结构,迫使烟气在运动过程中连续地改变方向,使烟气流在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气液分离,部分液滴被甩到除雾器叶片时被收集,当液滴在除雾器叶片上越聚越多,汇集到一定程度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回到洗涤池。而残留在除雾器叶片上的固体物质经过冲洗也被
3、回收到洗涤池里。3第3页/共36页脱硫除雾器工作原理图4第4页/共36页5第5页/共36页三、除雾器的组成 脱硫系统中的除雾器通常由2 部分组成,即除雾器本体及冲洗系统。6第6页/共36页1、除雾器本体除雾器本体由除雾器叶片、卡具、夹具、支架等按一定的结构形式组装而成。其作用是捕集烟气中的液滴及少量的粉尘,减少烟气带水,防止风机振动。7第7页/共36页除雾器叶片结构 除雾器叶片是组成除雾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元件,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除雾系统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除雾器叶片通常由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稀、FRP(玻璃钢即树脂加玻纤等)或不锈钢,两大类材料制作而成。主要考虑材料的强度,耐温性,耐磨损
4、腐蚀性,价格等除雾器叶片种类繁多。按几何形状可分为折线型(a、d)和流线型(b、c)。8第8页/共36页 a a 型叶片结构简单型叶片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加工制作方便,易冲洗易冲洗,适用于各种材适用于各种材质质;b;b、c c 型叶片临界流速(除雾器特性参数)较高型叶片临界流速(除雾器特性参数)较高,易清洗易清洗,目前在大型脱硫设备中使用较多目前在大型脱硫设备中使用较多;d;d 型叶片除雾效率高型叶片除雾效率高,但清洗困但清洗困难难,使用场合受限制。使用场合受限制。9第9页/共36页除雾器整体布置形式10相比于水平板型布置方式,人字型V字型除雾器的设计流速大,经波纹板碰撞下来的雾滴可集中流下
5、,减轻产生烟气再次夹带雾滴现象,除雾面积也比水平式大,因此除雾效率高。第10页/共36页2、除雾器冲洗系统 除雾器冲洗系统主要由冲洗喷嘴、冲洗泵、管路、阀门、压力仪表及电气控制部分组成。除雾器冲洗系统的作用是定期冲洗掉除雾器板片上捕集的浆体、固体沉淀物,保持板片清洁、湿润,防止叶片结垢和堵塞流道。另外除雾器冲洗水还是吸收塔的主要补加水,是系统水平衡中的重要部分。除雾器一般尽可能采用双面冲洗的布置形式。11第11页/共36页四、除雾器的主要参数1-除雾器性能参数2-除雾器的特性参数3-除雾器的主要设计参数12第12页/共36页1 1、除雾器性能参数(1)除雾效率 指除雾器在单位时间内捕集到的液滴
6、质量与进入除雾器液滴质量的比值。除雾效率是考核除雾器性能的关键指标。影响除雾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烟气流速、通过除雾器断面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叶片结构、叶片之间的距离及除雾器布置形式等。对于脱硫系统来说,目前将除雾后烟气雾滴的含量作为衡量除雾性能的主要参数。一般要求,一个冲洗周期内通过除雾器的雾滴含量的平均值小于75mg/Nm3。该处的雾滴粒径大于15um时,烟气为标准干烟气。其取样距离为离除雾器距离12m的范围内。13第13页/共36页(2)系统压力降 指烟气通过除雾器通道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系统压力降越大,能耗就越高。除雾系统压降的大小主要与烟气流速、叶片结构、叶片间距及烟气带水负荷等因
7、素有关。当除雾器叶片上结垢严重时系统压力降会明显提高,所以通过监测压力降的变化有助把握系统的状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除雾器的设计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最小压降情况下保证最大的除雾效率。14第14页/共36页2、除雾器的特性参数(1)除雾器的临界分离粒径 除雾器临界分离粒径是指除雾器在一定气流流速下能被完全分离捕捉的最小液滴粒径。除雾器利用液滴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力进行分离,在一定的气流流速下,粒径大的液滴,其惯性力就大,易分离。当液滴粒径小于一定程度时,除雾器对液滴就失去分离捕捉能力。除雾器临界分离粒径越小,表明除雾器的除雾性能越高。15第15页/共36页(2)除雾器临界烟气流速 在一定烟气
8、流速范围内,除雾器对液滴分离的能力随烟气流速增加而提高,但是当烟气流速超过一定数值后除雾能力反而会下降,这一临界烟气流速称为除雾器的临界烟气流速。临界点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产生了雾沫的二次夹带所造成的,即分离下来的雾沫,再次融入烟气中,被烟气带走,其原因是:撞在叶片上的液滴由于自身动量过大而破裂、飞溅;气流冲刷叶片表面上的液膜,将其卷起、带走。为了达到一定的除雾效果,烟气流速非常重要,气流最高速度不能超过临界速度,最低速度要保证能达到所要求的最低除雾效率。16第16页/共36页3、除雾器的主要设计参数(1)烟气流速 烟气流速过高:易造成烟气二次带水,从而降低除雾效率,同时流速高系统阻力大,能耗高
9、。烟气流速过低:不利于气液分离,同样不利于提高除雾效率。根据不同除雾器叶片结构及布置形式,设计流速一般选定在3.5 5.5m/s 之间。17第17页/共36页(2)除雾器叶片间距 叶片间距过大:除雾效率低,烟气带水严重,易造成风机故障,导致整个系统非正常停运。叶片间距过小:除加大能耗外,冲洗的效果也有所下降,叶片上易结垢、堵塞。叶片间距根据系统烟气特征(流速、SO2含量、带水负荷、粉尘浓度等)、吸收剂利用率、叶片结构等综合因素进行选取。叶片间距一般设计在20 95mm。18第18页/共36页(3)除雾器冲洗水压 冲洗水压低时:冲洗效果差 冲洗水压过高:易增加烟气带水,同时降低叶片使用寿命。除雾
10、器水压一般根据冲洗喷嘴的特征及喷嘴与除雾器之间的距离等因素确定 一般情况下,第1级除雾器的冲洗水压高于第2级除雾器,除雾器正面的水压应控制2.5 105Pa 以内,除雾器背面的冲洗水压应1.0105Pa,具体的数值需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19第19页/共36页(4)除雾器冲洗水量 选择除雾器冲水量除了需满足除雾器自身的要求外,还需考虑系统水平衡的要求 有些条件下需采用大水量短时间冲洗,有时则采用小水量长时间冲洗,具体冲水量需由工况条件确定(5)冲洗覆盖率 冲洗覆盖率是指冲洗水对除雾器断面的覆盖程度。冲洗覆盖率%=(nh2tan2)/A 100%式中n为喷嘴数量;为喷射扩散角;A为除雾器有效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脱硫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