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公共选择.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财政学公共选择.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公共选择.ppt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1 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选择(决策)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一个社会要选择稀选择(决策)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一个社会要选择稀缺资源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间配置的比例,也要选择缺资源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间配置的比例,也要选择在不同公共产品间配置的比例。在不同公共产品间配置的比例。与市场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不同的是,由于非排他性与市场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不同的是,由于非排他性及其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公共产品本身并无直接的市及其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公共产品本身并无直接的市场价格,也无从通过市场提供,这就为公共产品供给效场价格,也无从通过市场提供,这就为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经济学分析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率的
2、经济学分析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市场失效是财政介入的逻辑起点。然而,市场失效并不市场失效是财政介入的逻辑起点。然而,市场失效并不意味着政府就一定会成功。为此,政府能否有效配置资意味着政府就一定会成功。为此,政府能否有效配置资源,能否有效履行其职能,还必须对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源,能否有效履行其职能,还必须对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这一非市场决策机制及其背后的政治过程进行分析。政这一非市场决策机制及其背后的政治过程进行分析。第1页/共40页2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资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有着重大区别。源配置机制有着重大区别。市场资
3、源配置机制是简单而有效的价格机制。对公共产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是简单而有效的价格机制。对公共产品而言,由于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决定了个品而言,由于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决定了个人不愿真实显示自己的偏好,也不存在市场价格体系去人不愿真实显示自己的偏好,也不存在市场价格体系去揭示个人的偏好,由此使得建立在私人选择基础上的市揭示个人的偏好,由此使得建立在私人选择基础上的市场过程的失效,必须通过政治程序将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场过程的失效,必须通过政治程序将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转换成集体行动来实现。这种机制和程序就是公共偏好转换成集体行动来实现。这种机制和程序就是公共选择。选择。所谓公共选择(所谓
4、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public choice),指的是与个别私人),指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集体选择的概念。它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选择相对应的集体选择的概念。它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非市场决策机制。第2页/共40页3公共选择理论要研究的,就是公共选择问题,公共选择理论要研究的,就是公共选择问题,即对非市场决策的政治过程进行研究。即对非市场决策的政治过程进行研究。公共选择理论
5、采用的方法却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公共选择理论采用的方法却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因此,公共选择论(因此,公共选择论(Public Choice TheoryPublic Choice Theory)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把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缪勒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缪勒 1999 1999 P4P4)。)。第3页/共40页4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由于公共选择论是研究政治的经济学,采用的由于公共选择论是研究政治的经济学,采用的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因此,它是在坚持主流经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因此,它是在坚持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个人主义方法论
6、基础上,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个人主义方法论基础上,将其应用于政治交易过程的分析。将其应用于政治交易过程的分析。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交易政治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交易政治构成了其研究方法论的三要素。构成了其研究方法论的三要素。第4页/共40页5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这是在方法论上与集体主义相对应的方法,这种个人主这是在方法论上与集体主义相对应的方法,这种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认为,个人的行为决策是一切社会行为的起义的方法论认为,个人的行为决策是一切社会行为的起因,应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包括政治和经济在内的一切因,应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包括政治和经济在内的一切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将个人的偏
7、好和决策作为经济学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将个人的偏好和决策作为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石。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石。在公共选择论看来,理性的个人是决策的基本单位,集在公共选择论看来,理性的个人是决策的基本单位,集体行动不过是由单个个人行动组成的,公共利益也不过体行动不过是由单个个人行动组成的,公共利益也不过是个人利益和偏好的汇总和表达,因此集体决策或公共是个人利益和偏好的汇总和表达,因此集体决策或公共选择最终分析基点,必须落实在政治过程中单个的个体选择最终分析基点,必须落实在政治过程中单个的个体投票者(选民)、政治家、官僚等的决策分析上。投票者(选民)、政治家、官僚等的决策分析上。第5页/共40页62经
8、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基础的假设前提,即现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基础的假设前提,即现实中的人是利己的、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或利实中的人是利己的、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的。益最大化的。在公共选择论看来,个人在政治过程中也是经在公共选择论看来,个人在政治过程中也是经济人。不论是在经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场上,济人。不论是在经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场上,他们的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他们的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在对选民行为、政治家行为、官僚行为和利益在对选民行为、政治家行为、官僚行为和利益集团行为的分析中,经济学假设都得以坚持,集团行为的分析中,经济学假设都得以坚持,从而实现了经济方法在政治领域中的
9、运用并使从而实现了经济方法在政治领域中的运用并使得经济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得经济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第6页/共40页73交易政治观公共选择论认为,资源配置和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公共选择论认为,资源配置和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政治市场中,选民、利益集团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消在政治市场中,选民、利益集团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消费者(需求者),政治家和官僚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生费者(需求者),政治家和官僚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生产者(供给者),人们通过相当于货币的产者(供给者),人们通过相当于货币的“选票选票”来交来交易,并选择能给
10、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律易,并选择能给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律等公共产品。等公共产品。因此政治活动和经济市场活动一样,本质上也是个人出因此政治活动和经济市场活动一样,本质上也是个人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交易活动,都是利益的交换。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交易活动,都是利益的交换。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上交易的实质性差别主要在于,个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上交易的实质性差别主要在于,个人在追求并实现其各自不同利益时所处的条件和手段上。人在追求并实现其各自不同利益时所处的条件和手段上。在政治市场上,个人偏好显示和加总与经济市场相比,在政治市场上,个人偏好显示和加总与经济市场相比,存在更大的困难。公
11、共部门中官僚所受的约束,要比在存在更大的困难。公共部门中官僚所受的约束,要比在私人企业中的经理所受的约束松弛得多,等等。私人企业中的经理所受的约束松弛得多,等等。第7页/共40页8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在公共选择下,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是通过投票来表在公共选择下,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是通过投票来表达的,进而形成决策并转化为行动,由此决定了财政决达的,进而形成决策并转化为行动,由此决定了财政决策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策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在公共产品决定的公共选择过程中,个人只能通过投票在公共产品决定的公共选择过程中,个人只能通过投票选举代表,然后由代表们去投票决定公共预算,即公共选举代表,然后由代表们去
12、投票决定公共预算,即公共产品的供应及其税收的来源与水平。产品的供应及其税收的来源与水平。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始终面临两个问题: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始终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偏好的显示问题,即每个个人对公共产品的评价,一是偏好的显示问题,即每个个人对公共产品的评价,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将其真实地表达出来。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将其真实地表达出来。二是偏好的加总问题,即当每个个人对公共产品给予不二是偏好的加总问题,即当每个个人对公共产品给予不同评价,并显示出其不同偏好时,如何将这些观点集中同评价,并显示出其不同偏好时,如何将这些观点集中起来进行权衡,以形成最终的决定并在最大程度上反映起来进行权衡,以形成最终的决
13、定并在最大程度上反映选民的意愿。选民的意愿。第8页/共40页91偏好显示问题虽然有投票机制作为人们对公共产品的偏好表达机制,虽然有投票机制作为人们对公共产品的偏好表达机制,但这一机制未必能充分和有效发挥作用。由于效用在各但这一机制未必能充分和有效发挥作用。由于效用在各人之间的不可比较性或偏好强度的不同,不等于该项目人之间的不可比较性或偏好强度的不同,不等于该项目的总收益一定会超过总成本,从而也未必是有效率的。的总收益一定会超过总成本,从而也未必是有效率的。即使单个个人有机会充分表达自身的偏好,个人也未必即使单个个人有机会充分表达自身的偏好,个人也未必能真实地将其偏好表达出来,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
14、有:能真实地将其偏好表达出来,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有:(1 1)如果人们要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取决于自己所显)如果人们要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取决于自己所显示的对公共产品的评价,就很可能隐瞒真实的偏好以少示的对公共产品的评价,就很可能隐瞒真实的偏好以少负担成本。(负担成本。(2 2)在与投票有关的信息成本较高,而自)在与投票有关的信息成本较高,而自己一票无关紧要下,可能放弃投票从而不主动显示自己己一票无关紧要下,可能放弃投票从而不主动显示自己真实偏好,这被称为真实偏好,这被称为“理性的无知理性的无知”。(。(3 3)投票交易)投票交易等策略性的行动的存在,会使个人对具体公共产品的偏等策略性的行动的存在
15、,会使个人对具体公共产品的偏好显示不真实。(好显示不真实。(4 4)政治过程的结果所反映的,可能)政治过程的结果所反映的,可能不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不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即少数可能战胜多数。即少数可能战胜多数。公共选择下财政决策所出现的这种问题,在私人产品的公共选择下财政决策所出现的这种问题,在私人产品的私人决策下是不可能出现的。私人决策下是不可能出现的。第9页/共40页102偏好加总问题由于个人之间的偏好和愿望不一致,在提供什么样的公由于个人之间的偏好和愿望不一致,在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产品、提供多少上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因而需要有一共产品、
16、提供多少上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因而需要有一套协调的,将不同偏好下的信息汇集起来作出决策的机套协调的,将不同偏好下的信息汇集起来作出决策的机制,即实现偏好的有效加总机制。制,即实现偏好的有效加总机制。在民主社会下,偏好的加总机制也就取决于投票规则下在民主社会下,偏好的加总机制也就取决于投票规则下的决策机制。如一致同意规则,多数票规则等,其中简的决策机制。如一致同意规则,多数票规则等,其中简单多数票规则又是最常用最常见的偏好加总规则。单多数票规则又是最常用最常见的偏好加总规则。公共选择的理论分析表明,再有效的投票制度,也无法公共选择的理论分析表明,再有效的投票制度,也无法实现将每个人偏好完全真实地显
17、示并进而无扭曲地加总,实现将每个人偏好完全真实地显示并进而无扭曲地加总,来满足这一条件从而实现完全的帕累托效率。来满足这一条件从而实现完全的帕累托效率。经济学家认为,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如果社会成员能经济学家认为,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如果社会成员能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的税收分摊达成协议,就意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的税收分摊达成协议,就意味着实现了政治均衡。味着实现了政治均衡。第10页/共40页114.2 财政决策机制公共产品提供的财政决策,是由作为非市场决策的公共公共产品提供的财政决策,是由作为非市场决策的公共选择决定的。在西方现代民主制度下,主要有直接民主选择决定的。在西方现代民主制度
18、下,主要有直接民主制和间接(代议)民主制两种。制和间接(代议)民主制两种。直接民主制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直接民主制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在直接民主制下,个人或选民可以与投票决策的制度。在直接民主制下,个人或选民可以通过投票直接表明自己对特定财政决策的偏好。通过投票直接表明自己对特定财政决策的偏好。直接民主制的这种集体决策形式,在一些国家少数重大直接民主制的这种集体决策形式,在一些国家少数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得到了应用。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事项的决策中得到了应用。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委员会组织法,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我
19、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也是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也是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第11页/共40页12一致同意规则所谓所谓“一致同意规则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 ruleunanimity rule),也称为),也称为“一致性规则一致性规则”,指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指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一致同意规则实质上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这就意味着一致同意规则实质上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这就意味着一致同意的规则,是能保证实现一致同意的规则,是能保证实现“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的规则。的规则。尽管具有
20、参与者权利平等、避免免费搭车等优点,但在尽管具有参与者权利平等、避免免费搭车等优点,但在现实运用中,一般只能局限于少数场合,而难以成为财现实运用中,一般只能局限于少数场合,而难以成为财政决策的普遍规则,其原因主要在于决策交易成本太高。政决策的普遍规则,其原因主要在于决策交易成本太高。一个好的投票规则,应该使得决策成本和外部成本两者一个好的投票规则,应该使得决策成本和外部成本两者之和最小。之和最小。第12页/共40页13多数同意规则所谓所谓“多数同意规则多数同意规则”(majority voting majority voting rulesrules),也称为),也称为“多数投票规则多数投票规
21、则”,是指一项,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决策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多数投票规则的实质,是种投票规则。多数投票规则的实质,是“少数少数服从多数服从多数”。由于一致同意规则很高的决策成。由于一致同意规则很高的决策成本,使得多数同意规则成本在实践中最为普遍本,使得多数同意规则成本在实践中最为普遍运用的投票规则。运用的投票规则。多数同意规则,又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同意规则,又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最基本最常用的规则,是简单多多数票规则。最基本最常用的规则,是简单多数票规则。数票规则。第13页/共40页14多数同意规则的优点,在于与
22、一致同意相比决策成本相多数同意规则的优点,在于与一致同意相比决策成本相对小,容易作出决策。但它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对小,容易作出决策。但它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在:(1 1)存在多数人强制现象(多数人暴政)。这就)存在多数人强制现象(多数人暴政)。这就是前文所说的外部成本。是前文所说的外部成本。(2 2)与一致同意规则相比,单个参与者的选择行为不)与一致同意规则相比,单个参与者的选择行为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个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个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真实的偏好显示。真实的偏好显示。(3 3)存在多种结果的可能。)存在多种结果的可能。“投票悖论投票悖
23、论”,即无法,即无法得出明确的均衡结果,而与投票次序有关。得出明确的均衡结果,而与投票次序有关。(4 4)无法表达偏好强度。个人只能排列出对不同议案)无法表达偏好强度。个人只能排列出对不同议案的偏好顺序,但无法反映出偏好的强度。这可能在总体的偏好顺序,但无法反映出偏好的强度。这可能在总体上产生无效率的结果,并同时可能产生投票交易行为。上产生无效率的结果,并同时可能产生投票交易行为。第14页/共40页15投票悖论一般情况下,多数同意规则会导致均衡结果的出现。例一般情况下,多数同意规则会导致均衡结果的出现。例如三个投票人甲、乙、丙对公共支出中的三种方案如三个投票人甲、乙、丙对公共支出中的三种方案A
24、 A、B B、C C,有如表,有如表3-13-1所示的三种偏好顺序投票,所示的三种偏好顺序投票,B B方案总会最方案总会最后获胜,这一相同的结果与投票顺序无关。后获胜,这一相同的结果与投票顺序无关。然而,多数票规则并不都能产生稳定的均衡结果。只要然而,多数票规则并不都能产生稳定的均衡结果。只要改变偏好结构和投票顺序,结果也会随之改变。最终的改变偏好结构和投票顺序,结果也会随之改变。最终的结果只是依赖于投票顺序。结果只是依赖于投票顺序。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这种现象称为投票悖论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这种现
25、象称为投票悖论(paradox of votingparadox of voting),由于它最早是由孔多塞发现),由于它最早是由孔多塞发现的,所以又称孔多塞悖论(的,所以又称孔多塞悖论(CondorcetCondorcets paradoxs paradox)。)。第15页/共40页16投票悖论只在备选方案超过两个时才有可能发生,投票悖论只在备选方案超过两个时才有可能发生,在只有一个或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可在只有一个或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可以获得投票均衡的。以获得投票均衡的。投票悖论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与投票人数和备选方投票悖论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与投票人数和备选方案数有关,投票人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学 公共 选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