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生物群落基本单位——种群.pptx
《苏教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生物群落基本单位——种群.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苏教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生物群落基本单位——种群.pptx(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测定方法:和 。2.年龄结构(1)概念:一个种群的 的个体数量比例。(2)分类增长型:老年个体 ,幼年个体 ,种群密度将 。稳定型:各年龄段个体比例 ,密度较 。衰退型: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密度将 。(3)意义: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样方法标记重捕法 各年龄段较少 较多 越来越大相当 稳定 中老年个体越来越小预测 第1页/共102页3.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 数量的比例。(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 种群密度。4.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种群密度的 。雌雄个性影响 主要因素第2页/共102页三、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1.数学模型(1)“J”型曲线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 、气候 和 无
2、敌害等理想条件。特点:种群数量 增长。(2)“S”型曲线产生条件:资源 的条件。充裕 适宜 持续 有限 第3页/共102页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2.影响因素(1)决定因素:、迁入率和迁出率。(2)环境因素:气候、食物、空间、天敌、传染病、人类活动等。出生率和死亡率第4页/共102页构建知识网络第5页/共102页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图解第6页/共102页(2)析图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 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
3、密度,但 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 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第7页/共102页2.种群年龄结构图析解读 (1)模式图 图解 析图种群种群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情况情况出生率和出生率和死亡率情死亡率情况况种群数量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变化趋势所属所属类型类型A幼年多,幼年多,老年少老年少 增加增加增长增长型型第8页/共102页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与气候、食物、天敌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 数 量 还 与 迁 入 率、迁 出 率 直 接 相 关。B
4、各年龄比各年龄比例适中例适中=波动波动稳定型稳定型C幼年少,幼年少,老年多老年多 降低降低衰退型衰退型提醒第9页/共102页(2)曲线图 图解 析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 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 为衰退型。第10页/共102页(3)统计图 图解 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 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第11页/共102页析图a.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b.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c.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型。d.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
5、问题。第12页/共102页(4)柱形图 图解 析图 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第13页/共102页特别提醒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第14页/共102页 对位训练 1.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 结构曲线图。如果有
6、一外来物种 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 化。则这种变化为 ()第15页/共102页解析 从该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中可看出:该种群年幼的个体数非常多,年老的个体数相对比较少,属于增长型。而外来物种入侵后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即年幼的个体被天敌捕食的几率远大于其他的个体,导致该年龄段的个体数大量减少,从而改变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答案 A第16页/共102页2.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1)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结构成 为图 所示类型,现在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7、主要通过控制 来控制人口数量。第17页/共102页(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 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 构成为图 所示类型。(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 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成为图 所示类型。答案(1)A 出生率 (2)A(3)C第18页/共102页考点二 “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前提条件(判断依据)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即可判断为“J”型曲线 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条件下;食物和空 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 同时满足;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无环 境阻力状况。(2)公式:Nt=N0t
8、(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 量,t为时间,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 数量的倍数。若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 型种群;1,种群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 群;=1,数量不变,为稳定型种群)。第19页/共102页(3)曲线及解读曲线1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个体数;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理想条件);c.特点:无K值,持续增加;d.影响因素:N0(即起始数量),值。第20页/共102页曲线2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增长率;b.特点:保持相对稳定。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达到K值不再增加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 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 量增加,导致出生率下降,
9、死亡率上升,最终达 到平衡。第21页/共102页(2)曲线及解读 曲线1 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个体数;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c.特点:有最大值K值,K/2时斜率最大,增长 速率最大。第22页/共102页 曲线2 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增长速率;b.特点: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 时),t1对应K/2值,t2对应K值。(3)K值含义: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 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 持稳定。第23页/共102页3.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灭鼠捕鱼捕鱼K/2(最大增(最大增长速率)长速
10、率)灭鼠后,鼠的种群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数量在K/2附近,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达到灭鼠效果 使鱼的种群数量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维持在K/2,捕,捕捞后,鱼的种群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最值(环境最大容纳量)大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生存 保证鱼生存的环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境条件,尽量提升升K值值 第24页/共102页4.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 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 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
11、;当种群偏离平均值 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 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 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第25页/共102页5.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 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第26页/共102页对位训练3.(2009安徽理综,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 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 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
12、J”型增长 时间时间(天)(天)1 15 59 91313171721212525292933333737 成虫成虫(只)(只)6 6101028287171130130207207270270302302327327341341第27页/共102页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113天,成虫数量增长慢,在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在第2537天,成虫数量增长慢,成虫数量的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原因是环境阻力小;第1729天,成虫的增长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第2137天,成虫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大,成虫增长速率下降。答案 C第28页/共102页4.右图是某一动
13、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种群数量最大的点 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 点 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 一点开始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 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种群数量 应该在图中哪一点 第29页/共102页解析 K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时,即为明显偏离“J”型增长曲线时;捕获量应该以剩余量等于K/2时为标准,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 C A AbacdB BdcbaC CdbcbD Dcadc第30页/共102页方方法法名名称称标志重捕标志重捕法法样
14、方法样方法显微计数法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计数板计数)取样器取样器取样法取样法黑光灯诱黑光灯诱捕计数法捕计数法对对象象活动范围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大的动物个体,如个体,如 鼠、鸟、鼠、鸟、鱼等鱼等 植物或活动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范围小的动物物(如蚯蚓、如蚯蚓、蚜虫、跳蝻蚜虫、跳蝻和虫卵)和虫卵)肉眼看不见的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等微生物(或血或血细胞)细胞)活动能力强(不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的土壤小动物 对紫外线对紫外线敏感的夜敏感的夜间活动的间活动的昆虫昆虫实验强化在平时13 种群
15、密度的取样调查第31页/共102页过过程程捕获部分捕获部分个体个体做做上标记上标记放回环境放回环境重捕重捕计算计算估估计种群密计种群密度度 确定调查确定调查对象对象选选择调查地择调查地段段确定确定样方样方设设计计数记计计数记录表录表计计数统计数统计计算种群计算种群密度密度 培养培养抽样到抽样到计数板计数板显微显微计数计数计算计算 准备取样器准备取样器确定取样确定取样地点地点取样取样采集小动采集小动物物观察分观察分类类统计和统计和分析分析 制作黑光灯制作黑光灯确定诱捕地点确定诱捕地点诱捕诱捕统计统计和分析和分析 第32页/共102页计计算算标记总标记总数数/N=重重捕中被捕中被标记的标记的个体数
16、个体数/重捕总重捕总数(数(N代代表种内表种内个体总个体总数)数)设各样方的种群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密度分别为n1 1、n2 2、n3 3nm,则种群密度则种群密度=若小格体积为若小格体积为1 1mm3 3,则则1 1 mL中个体数中个体数=10103 3 稀释倍数稀释倍数 记名计记名计算法算法直接数个直接数个体数体数;目目测估计法测估计法分等分等级估测级估测,如如非常多、非常多、多、较多、多、较多、较少、少、较少、少、很少等很少等 直接计直接计数,比数,比较不同较不同地块中地块中害虫的害虫的爆发情爆发情况况 第33页/共102页 注意注意 问题问题(考点)考点)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调查期间没
17、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死亡的现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对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志物不易脱落,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能维持一定时间 随机取样;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样方大小适中:乔木中:乔木100 100 m2 2、灌木、灌木16 16 m2 2、草本、草本1 1 m2 2;样方数样方数量不易太少;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第34页/共102页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对照该实验
18、需要重复但不需对照自身前后已形成;自身前后已形成;浓度浓度过大需做稀释处理,但最后计过大需做稀释处理,但最后计算时需考虑稀释倍数;算时需考虑稀释倍数;吸取吸取前需振荡摇匀;前需振荡摇匀;计数板使用:计数板使用:先盖盖玻片先盖盖玻片吸培养液吸培养液滴盖滴盖玻片边缘玻片边缘自行渗入自行渗入吸去多吸去多余培养液余培养液片刻后待沉降到室片刻后待沉降到室的底部的底部观察计数;观察计数;压线计压线计数规则:计数左、上两线及夹数规则:计数左、上两线及夹角处,同样方法角处,同样方法取样器质地、大小视具体土取样器质地、大小视具体土壤而定;壤而定;诱虫器上方用热光诱虫器上方用热光灯,因昆虫有趋湿、趋暗、避灯,因昆
19、虫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特性;高温特性;70%70%酒精杀死并酒精杀死并防止小动物腐烂,起保存作用;防止小动物腐烂,起保存作用;吸虫器中的纱布防止将小虫吸虫器中的纱布防止将小虫吸走;吸走;取样时标记好取样时取样时标记好取样时间和地点,不知道小动物名称间和地点,不知道小动物名称应记为应记为“待鉴定待鉴定”,并,并记录其特征记录其特征 夜夜晚进晚进行;行;固固定牢定牢固;固;毒毒瓶杀瓶杀死诱死诱捕害捕害虫虫 第35页/共102页提醒 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
20、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第36页/共102页对位训练5.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数量特征 的核心是种群密度,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法不一样。.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 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 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 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 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第37页/共102页(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21、,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初次捕获并标初次捕获并标记只数(记只数(M)重捕只数(重捕只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重捕个体中被标记只数(记只数(m)323236364 4第38页/共102页.(1)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 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 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2)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组别组别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株数株数/m2 2 0 02 23 33 34 412124 42 23 33 3第39页/共102页解析 .(2
22、)根据公式N=Mn/m,计算出2 hm2的种群总数为288只,种群平均密度则为144只/hm2。由于第一次捕捉的个体被标记后,第二次很难捕捉到,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减少,在公式N=Mn/m中由于分母m的值减小,使得N值比实际情况偏高。.(1)取样调查只有随机取样才具有科学性。(2)要舍弃特别悬殊的数据,取多组邻近数据的平均值。故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3株/m2。第40页/共102页答案 .(1)N=Mn/m (2)144 高.(1)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点的所有个体(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2)3株/m2第41页/共102页 6.(200
23、9宁夏、辽宁理综,32)跳虫、甲螨 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 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 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 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第42页/共102页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第43页/共102页解析 跳虫和甲螨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用手难以直接捕捉,因此常采用捕虫器进行采集。若采集的跳虫要用于实验室培养,则在采集时必须保持跳虫的活性,吸虫器B中浸润的棉花模拟了土壤的湿润环境,有利于跳虫存活。若要采集甲螨作为标本,则在采集
24、时不需要保持甲螨的活性而是要保持其形态不变,捕虫器D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答案(1)较强 微小(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第44页/共102页思维方法探究 思维误区警示 易错分析 1.种群概念理解判断不到位 (1)种群概念的理解 2个要素:“同种”和“全部”。2个条件:“时间”和“空间”,也就是在一定 区域,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2个观点:第一,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第二,从进化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25、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第45页/共102页 (2)种群的特点 种群虽然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但不等于 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 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 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 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而年龄、性别则 属个体特征。第46页/共102页2.对“S”型曲线及其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对应关系 辨析不清(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的 不同说明:图甲为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乙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两图中t1时种群数量为 K/2,t0t2时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t2时种群数量最多,但种群增长速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苏教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必修 生物群落 基本单位 种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