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语故事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成语故事13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成语故事13篇古代成语故事 篇1 东汉时期,颍川地方有个叫陈实的人,生在贫家,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在太邱县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断事公正,百姓很佩服他。他的生活特别简朴,家里没有仆人。他的大儿子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陈实出门办事,大儿子在前边拉车,小儿子拿着手杖在后面,路上行人见了,无不赞扬他们。 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客人,问季方说:“你的父亲有何功德?他的名声为啥这样高啊?”季方答道: “我父亲比如一棵生在泰山之傍的桂树,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源泉所润。在这种状况下,桂树哪里知道泰山之高、源泉之深呢?所以我不知道他毕竟有没有功德。”他的一席话把
2、客人说得面红耳赤。 元方的名气也特别大,后来他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由于陈实、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人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次,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而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实裁决。陈实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弟。他俩的功德都高,难以分出上下啊!” 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荀韩陈设传和世说新语德行。后来“难兄难弟”的含义,已经发生变化。现在则用它指两个人同样恶劣,或二人处于相
3、像的困难境地。 古代成语故事 篇2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见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飘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照旧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方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
4、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
5、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脚印之态特别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快。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
6、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最终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聚。 6、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争辩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观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出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方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7、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行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方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见妙悟,他说;“故其
7、妙处,透彻玲珑,不行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行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以“镜花水月”比方诗歌中不行言传的妙境。 8、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 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行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8、9、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行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10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
9、,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准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11、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转变如苍
10、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方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方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12、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玩耍的形状。又以“两小无猜”喻*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玩耍。”典见李太白集 13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11、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现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受,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古代成语故事 篇3 孔夫子有一次到卫国,住在蘧伯玉家。卫国卫灵公有个夫人,名叫南子,她听说孔子到了卫国,很想见见他,就派人去与孔子说:“天下各方的君子,凡是情愿与我的君主以兄弟相称的,必定来见见我,而我也很兴
12、奋会见他们。” 孔子婉言谢绝了她的邀请,不想见南子。可是南子不愿,又派人去请,孔子没法,只好去拜见南子,孔子进了她的门,向她施了礼。南子隔着帷帐向孔子答了礼,满身佩带的珠宝发出一阵叮当声,孔子说:“我一向没有拜见你,今日见了,以礼作答吧!” 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些天。有一次,卫灵公同夫人南子乘着一个车,还有宦官陪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辆车上。他们张张扬扬地从街市走过,引起许多人的留意。孔子看到卫灵公这个样子,很有感受地说:“人们是这样喜好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还没有见过重视德行像重视女人这样的人呢!” 孔子对卫灵公的行为很厌恶,便很快离开卫国走了。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招摇”,是张
13、扬炫耀、有意以引起别人留意。后来人们就用“招摇过市”,形容有意在人们面前虚张声势,夸耀自己,吸引别人注目。 古代成语故事 篇4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名叫伍奢,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伍尚,小儿子叫伍员。伍奢和费无忌都是楚平王太子的老师。费无忌是个奸恶小人,常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楚平王听信谗言,把太子派到边疆做官,让他远离自己。后来,费无忌又诬陷太子阴谋反叛。楚平王听了特殊生气,又派人去杀太子。太子得到隐秘通知后,就逃往宋国去了。伍奢去为太子说情,楚平王又把伍奢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费无忌又无耻地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很有才能,必需捉来杀了,否则会成为祸害的。”于是,楚平王派人去把伍尚、
14、伍员骗来。伍员识破了这场骗局,并在他人的关怀下逃往宋国,最终到了吴国。他为了借吴国的兵力替自己报仇,就关怀吴王阖闾夺取了王位。 后来,伍员同吴王阖闾领兵攻击楚国,打进了楚国的国都。这时楚平王已死,伍员便把他的坟墓挖开,用鞭子狠狠地把楚平王的尸体抽了三百下。伍员的好友申包胥写信责备他太过分了,伍员对送信的人说:“你替我感谢申包胥,并告知他,我报仇心切,就像行人赶路一样,天快黑了,但离目的地还很远,所以只好不择手段,倒着走路,不能按常理办事了。(原文是: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成语“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反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古代成语故事 篇5 叶公好
15、龙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特殊宠爱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奇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宠爱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这个成语比方表面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它,甚至是畏惧它。 古代成语故事 篇6 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宝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情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廉价,不愿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
16、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攻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方法,就和大臣们协商,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方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假如秦王不愿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确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特殊宠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
17、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抓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时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信任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任凭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的确没有用
18、城换璧的诚意。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假如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原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出名的珍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进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当斋戒五天,在朝廷上进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
19、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装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预备,生怕打不赢。最终,秦王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犯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
20、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看法,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爱惜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严厉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当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商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扬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喧闹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
21、拥护和支持,最终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当杀掉秦王。沛公说:“当时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宝贵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出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判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
22、死刑,我和诸侯们商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商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全部官吏和百姓都象平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可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察。向民众讲明状况。秦地的百姓都特殊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愿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兴奋,生怕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大义灭亲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
23、县城)为卫国都。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 石碏子石厚,常与州呈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每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脆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
24、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州吁见百姓不拥护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现在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当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特别兴奋,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
25、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刚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莫非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 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死。”羊肩说:“我奉你父
26、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大义灭亲” 古代成语故事 篇7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宏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而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而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
27、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预备西归和十二郎永久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哀思欲绝,就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际海角这句话,用来比方极其遥远的地方。 古代成语故事 篇8 亡猿祸木 (wng yun hu m) 唐朝大历年间,有数百只猴子栖息在古田的杉木林中,四周的农夫嫌它们危害庄稼,想把林子砍光然后杀猴。群猴中的一只老
28、猴见人伐木,就跳到四周的一家房屋开头纵火烧屋。农夫见房屋烧起来了抓紧去救火,于是群猴纷纷逃走。 亡猿祸木的意思是: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一齐众楚 (y q zhng ch) 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向孟子请教如何使宋国国君学好为国家多办一些好事。孟子打比方说假如让楚国大夫学齐国话就应当请齐国的老师,而且把他置身于齐国的环境中去,不能给他一个一傅众咻的环境,那样就是想学也学不好。 一齐众楚的意思是:一傅众咻。 万里鹏程 (wn l pn
29、g chng)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在庄子逍遥游中记载:北方大海里有种很大的鱼叫“鲲”,时间长了就变成很大的鸟叫“鹏”,它的翅膀像天上的云彩那么大,一飞起来就是九万里高,后来飞到南海里去了。 万里鹏程的意思是:比方前程远大。 古代成语故事 篇9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关怀他。不久,季布经过扮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产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
30、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伴侣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立即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预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刻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播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
31、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立即兴奋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款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连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移木建信 商鞅立木建信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忧人民不信任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惊异,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哄骗民众,最终公布了法令。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
32、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 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方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 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真吸引了不少有才能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 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需留意农业,嘉奖将士;要预备把国家治好, 必需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简洁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见。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
33、的事临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方法。”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依据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 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谈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或许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信任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 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照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谈论纷纷的时候,人群
34、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始终搬到北门。 商鞅马上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刻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模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凹凸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 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由于懒散而贫困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气也强大了。不久,秦国攻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35、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其次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敞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全部。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进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需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
36、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真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一饭千金 成语释疑: 比方受恩厚报。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关怀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37、。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牢靠的方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怜悯韩信的患病,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牵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谢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兴奋,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
38、惠,切莫遗忘,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关怀也是很宝贵的;到我们有力气时,应当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需透彻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久不会想人报答他的;其次,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宝贵的是在自己也特别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怜悯的去关怀别人,这样的关怀,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 的。 退避三舍 拼音 tu b sn sh 解释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方退让和回避,避开冲突。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
39、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款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特别融洽。突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斗,我确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
40、舍等于三十里),假如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出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可怕了,立即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高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古代成语故事 篇10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一次他过生日,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兴奋,多喝了几杯,然后带着几分醉意坐在他家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下睡着了。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
41、诗文写得特别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在殿试中,皇帝看淳于尊生得一表人才,特殊宠爱他,就亲笔点名让他做了状元。不久,皇帝又把自己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了淳于尊,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婚后,夫妻感情特别美满。公主对淳于尊特殊的爱惜,还很孝顺父母,后来还给他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后来,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在那里,受到百姓爱戴,皇帝奖赏,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赞扬。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特殊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
42、大槐安国。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连忙召集文武群臣协商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靠近京城,凶狠特殊,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特殊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马上向皇帝推举淳于尊。皇帝立刻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由于淳于棼队对兵法一窍不通,最终他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回到京城后,皇帝特殊的生气,加上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
43、送回原来的家乡。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 不久,淳于棼发觉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当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特殊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简洁就消逝,于是,他最终就归隐道门了。 古代成语故事 篇11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宠爱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温柔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假如成天在屋里读书多
44、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连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最终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一夜十
45、往 在东汉时期,有个人叫第五伦,他为人特殊正直,当官的时候办事认真,廉洁清正,经常亲自喂马,他的夫人也自己下厨房做饭,做家务。当地的人对他特别敬重。 曾经有一次,一个伴侣对他说:“人们如此敬重你,是不是可以说你完全无私,没有将一点儿私心用于公务呢?” 第五伦回答道:“不是这样。以前有个伴侣,为了求官而送了我一匹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是那以后凡是有举荐的事情我都会想着他。这莫非不是私心吗?还有一次,我的侄子生病了,我虽然能一个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之后我照样能入睡。但是假如是我自己的儿子病了,我同样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却无法入睡,这也说明我存有私心啊!” 成语释义 形容爱惜周到地侍侯病人。 故事出处 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出处译文 我的侄子病了,我虽然能一个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之后我照样能入睡。 威猛不屈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强有弱,强国想争霸天下,弱国则想自保,于是,说客应运而生。他们到各国游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见。 在众多说客中,公孙衍、张仪称得上其中的佼佼者。由于他们代表着强国,所以弱小国家的国君看到他们两人都特殊可怕,生怕他们发动战斗攻打自己的国家。 有一个说客问孟子:“公孙衍和张仪能令君主可怕,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回答说:“他们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作为一个大丈夫,应当懂得礼仪法度,把仁义看得至高无上。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