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_1.docx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_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 教学设计意图: 植物是大自然的另一种生命,孩子们对它有确定的惊奇心,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惊奇心和熟识爱好;作为老师应利用这种惊奇心让幼儿进行探究和学习,“种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维持和贡献,也是人类爱惜自己生存环境的一种手段。纲要还指出:为幼儿供应观看、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舞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究;引导幼儿接触和熟识与自己生活关系亲热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育幼儿敬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利用社区资源来对幼儿进行种植教学,激发他们宠爱和探究大自然的爱好,同时也培育了他们对劳动者鄙视的情感。 教学目的: 1
2、、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欢快。 2、在社区种植员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活动,把握种植方法,并乐观参与争辩。培育他们对劳动者鄙视的情感。 教学预备: 1、联系社区种植员和种植的土地。种子若干、树苗若干。 2、种植工具。 3、种子发芽的视频。 教学过程: 1、激发爱好 1)出示种子: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2)提问:怎样种植种子? 种好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带领幼儿来到社区种植园 1)介绍种植工人,他的主要工作,也称为园丁。 2)园丁为我们介绍树苗和种子。 3)园丁示范种植树苗和种子的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园丁及老师进行指导。 3
3、、回教室争辩 1)你在种植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感觉怎样? 2)种植下去的种子会怎样呢? 3)什么时候会发芽?种子发芽有哪些条件? 4、观看种子发芽的视频 幼儿争辩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5、课后延长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观看,记录和浇水、整理。 反思: 通过亲自种植,幼儿对植物有了直接的了解,并对他们感爱好,同时在接受园丁的指导时激发了他们对劳动者的鄙视之情,体验了劳动的欢快。种植后,经常会去社区种植园观看,浇水,培育了孩子的责任感。有了社区的合作,孩子们可以走出教室,弥补了纸上谈兵的教学缺陷。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利用空气推动的力气,探究“小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2.
4、通过操作、记录、比较,了解“小火箭”放射的高度与力度的关系。 3.激发科学探究的爱好和愿望。 活动预备: 1.学问阅历预备:了解过有关火箭飞上天的.相关学问阅历。 2.物质材料预备:高度参照梯5个;小火箭玩具若干个;大记录表1份;小记录表和笔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观看火箭升天场面,调动学问阅历。 师生一起观看“神舟九号”升天的动人场面,认真观看神九的外形特点和放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火箭有几个部分组成吗? 哪两个部分? 二、探究火箭升天原理 ,动手探究操作。 1.观赏玩具,了解制作“火箭”的材料。 师:今日,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玩具火箭。 提问: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雪碧瓶像火箭的哪个部
5、分?纸帽子又像什么呢? 小结:原来,玩具火箭是有雪碧瓶和纸帽子做成的,它们分别代表火箭的放射器和火箭头。 2.自主操作,探究“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师:玩具火箭有个愿望,它也想飞起来,你们情愿关怀它吗? 提问 :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玩具火箭飞起来呢?(幼儿自由猜想)玩一玩,想方法让火箭飞起来。 沟通玩法。 3.沟通争辩,归纳“火箭”飞起来的原理。 师:你们认为谁的方法好?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小火箭”会飞上天?(引发争辩)通过演示,感知空气的存在。 进一步利用空气推动的力气探究“小火箭”飞起来的方法(自由探究)集中沟通(了解方法的多样性) 三、深化思考再次探究,体会科学原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6、 2.边操作边记录,老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争辩“小火箭”放射的高度与力度的关系。 四、活动小结,情感升华。 你们真是一群聪慧的中国娃,“小火箭”里还藏着很多科学隐秘,等我们长大以后也像那些宏大的科学家一样也去探究火箭的神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3 设计背景: 孩子们都有猛烈的惊奇心和探究欲望,特别是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奇异好玩的科学现象布满着惊奇。“风雨雷电”这些既普遍存在而又有无穷神奇的自然现象,孩子们是渴望熟识的。特别是“风”,对孩子们来说并不生疏,他们玩过许多风的玩具和玩耍。但他们对“风”的熟识只停留在直观的现象,这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依据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
7、生成一系列的探究“风的.隐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存在,探究风产生的缘由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2、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鼓舞幼儿大胆探究四周事物和现象,在探究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4、和同伴能协调协作,会在合作中相互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风产生的缘由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活动预备:气球、风车、扇子、电风扇、吹风机、塑料瓶、塑料玩偶、针筒、雪花和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受风的存在 1、设置悬念,激发爱好 小伴侣,今日有一位奇妙的小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请小伴侣猜一猜他会是谁呢?(呈现气球)
8、可不是气球,气球只是它穿的衣服,让老师松开气球的扎口处,它快出来了。 2、亲身体验,引出主题 请小伴侣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们的伴侣是谁吗? 二、风的基本特征 小伴侣仔细观看一下我们今日请来的“风”伴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请小伴侣相互合作,两人用扇子对着扇风,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我们的“风”伴侣。 老师小结:风是看不到、闻不到、摸不到、尝不到的一种气体。 三、尝摸索索风产生的缘由并会初步制造风 1、提问:小伴侣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风”伴侣是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2、投放风车、扇子、塑料瓶、气球、针筒、电风扇等材料,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3、沟通争辩 (1
9、)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风来的? 幼儿边回答边演示自己如何制造风的。 (2)幼儿相互尝试自己的同伴造风的方法,进一步感觉风的形成。 幼儿仿照同伴的操作,并思考风的形成。 (3)提问:小伴侣为什么用扇子扇、空瓶子捏、针管挤、风叶转动就会有风呢?幼儿自由争辩 老师小结:当我们用扇子扇时、捏空瓶子时、挤压针管时和打开开关时,空气就流淌了,空气一流淌就产生了风。 四、玩耍:雪花飘飘 有白纸做成小雪花,让幼儿运用刚才制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看谁使雪花飘得又高又远。 五、通过课件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1)酷热的夏天,微风吹来,我们会感到很凉快; (2)风会把我们晾晒的湿衣服
10、吹干; (3)风能吹动帆船前行; (4)风能传播花粉,让果树和庄稼结出果实来; (5)风能发电,让人们用上电灯、看上电视; (6)风能吹散烟雾,使空气清洁; (通过课件呈现相对应的动画)。 2、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灾难 (1)台风、龙卷风能吹翻海上的船、吹倒陆地上的房屋、树木、庄稼; (2)特别寒冷的风能冻坏蔬菜和庄稼; (3)大风能吹起沙尘形成沙尘暴。 向幼儿介绍人们预防风沙的措施:植树造林、观看天气预报。 (通过课件呈现相对应的动画)。 六、老师总结 我们也熟识了我们的新伴侣“风”,它很热忱,它想邀请你们和风筝弟弟一起玩玩耍。你们情愿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出去玩吧。 七、活动延长:请家长带幼儿
11、去参观风能发电的大风车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爱好。 活动预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学问。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看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幼儿观看后自由叙述自己的发觉。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觉? 4、相互沟通自己的发觉。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学问。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觉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常看过大人是怎么
12、抓泥鳅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事? 3、幼儿尝试、比较、发觉不同。 4、争辩: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三、延长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细心地预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特殊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爱好。其实,一开头,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熟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终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
13、下我可傻眼了,由于我自己可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感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熟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爱好深厚,乐观主动。 2、老师要以乐观的心情感染孩子。一开头我也可怕泥鳅,可活动开头时,有老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惊,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可怕,同时觉
14、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心情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究,没有一个孩子由于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老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疼惜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观看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准时鼓舞孩子捉泥鳅时要留意爱惜泥鳅,玩的时候不要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留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假如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留意爱惜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确定会留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活动就更完善了。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
15、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一点。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会计数两圈交叉状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究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的物体。 3、宠爱参加科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乐趣。 活动预备: 1、白板课件 2、操作卡,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通过情景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爱好,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老师:小伴侣们,你们看这幅图片上的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啊?小猴子个小熊在参加套圈的竞赛,但是他们缺少一个裁判,你们来给他们当裁判好吗? 二、学习计数圈内物体的数量 1、熟识套圈玩耍的玩法,并能够正确的数出圈内物体的数量。 老师:你们都知道套圈怎么玩吧,
16、假如你们来当裁判,怎么样来推断谁输谁赢?你们能够正确的数出每个小动物圈里的数量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2.学习计数两圈交叉状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老师:刚刚我们关怀小猴他们评判了几场竞赛,下面这一场有一点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圈重叠了)那么圈重叠我们怎么来算出来他们分别套中了几个呢? 3.知道两圈交叉部分是公共区域,这里的物体即属于蓝圈,也属于红圈。 老师:当两个圈交叉的时候,我们发觉这里的物体即属于小猴的,也属于小熊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练习 1.幼儿依据要求上白板课件动手操作练习,运用交集的概念。 2.发放操作材料,幼儿观看争辩物体的摆放挨次。 3.讲解幼儿的操作材料。 四、结束活动
17、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学问,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6 教学目标: 1.观看图片,了解彩虹的特征。 2.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排列挨次。 3.宠爱参与和享受集体玩耍的乐趣。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惊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爱好。 教学预备: 1.彩虹图片。 2.美丽的天空幼儿用书的或电子书第9页。 3.老师事先预备几套彩虹七色色卡。 4.轻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1老师请幼儿猜谜语。 2.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彩虹的特征,向幼儿提问: (1)彩虹是什么形状的?(自由回答,如向一座桥) (2)彩虹有什么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3向幼儿简洁介绍彩虹
18、的成因。 4.幼儿玩耍: (1)老师给幼儿分发七颜色虹卡,让幼儿挂在身上。 (2)播放音乐,请幼儿随音乐自由跳动。 (3)当音乐停止时,请幼儿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彩虹的七种颜色。 (4)请幼儿检查彩虹的颜色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雨后天晴时,老师带幼儿到户外欣赏彩虹,观看彩虹的形状和颜色。幼儿对彩虹已经产生了深厚的爱好。本活动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通过活动,幼儿在能按挨次排列彩虹的颜色,享受集体玩耍的乐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相连方法,萌发探究爱好。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发觉的相连现象。 活动预备: 回形针、夹子、小西红柿、竹签、白纸、绳
19、子、双面胶、积木。 活动过程: 1玩耍:找伴侣 (1)听到音乐响时,去找伴侣。当音乐停下时,用自己宠爱的方法和伴侣连起来。 (2)引导幼儿说说你和好伴侣是怎样连在一起的? (3)老师小结。 2两两连一连 (1)老师出示操作材料,幼儿说出名称 (2)找两件相同的.东西,用你宠爱的方法把它们连在一起。幼儿尝试操作。 (3)共享沟通:你是选用哪两件东西的?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在一起的? (4)老师小结。 3借助他物连一连 (1)有些东西两两连在一起很结实,有些东西两两连在一起一碰就散了。能否让连在一起一碰就散的东西也连得更结实些。 (2)幼儿尝试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并赐予确定的关怀。 (3)共享沟通:你
20、是选用哪两样东西的?用什么方法使它们结实地连在一起的? (4)老师小结。 4生活中的连一连 (1)请幼儿说一说平常还见过哪些东西是连在一起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或便利? (2)延长。除了我们刚刚发觉的这些现象外,生活中这样相连的现象还很多,我们回家再找找,把你的发觉登记来告知大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8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当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沟通自己的发觉。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简洁抓的现象产生了爱好,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科学 活动 教案 15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