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实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蒹葭实用.ppt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第1页/共35页 诗歌有哪两大传统?特征是什么?第2页/共35页诗诗经经开开创创了了现现实实主主义义的的传传统统,曾曾为为汉汉乐乐府府民民歌歌、建建安安诗诗人人、杜杜甫甫、白白居居易易直直至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特征征:真真实实地地反反映映现现实实生生活活,反反映映人人民民的的愿望愿望。楚楚辞辞开开创创了了浪浪漫漫主主义义的的传传统统,并并为为李李白白、李李贺贺、苏苏轼轼、辛辛弃弃疾疾、陆陆游游、龚龚自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2、。特特征征:善善用用丰丰富富的的想想象象、夸夸张张、象象征征等等手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第3页/共35页T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T诗经又名诗、诗三百,共305篇T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从音乐类型上分的,后三者是从艺术手法上分的。T诗经共305篇,其中“风”共15国风160篇,“雅”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分为“商颂”5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共40篇。第4页/共35页%“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乐歌。%“赋”陈
3、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第5页/共35页J人们常常“风骚”并提,它们各指什么?所谓的“风骚”是指诗经中的“风(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乃至文学的代称。J诗经蒹葭选自诗经中的哪一部分?回答:诗经蒹葭选自诗经中的秦风。第6页/共35页第7页/共35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
4、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宛在水中沚。蒹葭蒹葭第8页/共35页朗读注意朗读注意:1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蒹葭(蒹葭()溯()溯()晞(晞()湄()湄()跻()跻()坻(坻()jinjijinjix x m mi ijjchchs s第9页/共35页 一、感受诗的音韵美第10页/共35页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第二章押“
5、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第11页/共35页 叠词:苍苍、萋萋、采采 句式:四言句,朗读时采用 “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重章叠句:三章反复咏唱 第12页/共35页 二、感知诗歌内容(画面美)第13页/共35页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第14页/共35页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河畔芦苇一片茂
6、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小洲。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小洲。第15页/共35页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滩。第16页/共35页三、体味诗歌的意境、情感第17页/共3
7、5页芦苇、白露、秋水意象伊人、诗人第18页/共35页 首章的“苍苍”,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越来越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第19页/共35页 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
8、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水”的意象有“阻隔”与“无尽”的含义。第20页/共35页意象:蒹葭 白露 秋水 伊人 诗人意境:凄凉萧瑟、朦胧迷离情感:如痴如醉、求之不得、失望惆怅诗歌解读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第21页/共35页手法特点兴、赋手法第22页/共35页兴、赋秋景起兴,作者通过苍苍的芦荻、清晨的白露、弯曲的河水、水中的沙洲等景物,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引出伊人飘渺神秘的形象,同时也深化了作者感觉到伊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n反复描写秋天的景色,是赋的手法。第23
9、页/共35页诗歌的结构形式 这首诗各段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这样写是否重复?你认为这几段是否可以调换次序?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第24页/共35页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不等于简单的反复,从乐调的角度而言,一唱三叹,增加了韵律的和谐、回环之美,而个别词语的变换又避免了字面上的呆板,从表达的效果看,反复吟唱诗意逐步深化,所抒发的感情也越来越强烈。第25页/共35页白露为霜、未晞、未已深深爱恋痴痴守望(时间长久)道阻、长、跻、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执著追寻不畏险阻(困难增加)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失意伤感(惆怅浓厚)时间、空间的拓展,感情的加深第26页
10、/共35页解读诗歌的主旨解读诗歌的主旨第27页/共35页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主人公是怎样追求伊人的?主人公是怎样追求伊人的?第28页/共35页“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头到尾都没有清晰过她的面容,从来都没有正对过读者;她似乎就在眼前,忽而又远在天边;她似乎无影无踪,又忽然出现在水中的小洲。这简直像镜中花、水中月,她遥远而美丽,可望而不可即,如梦似幻,若隐若现。第29页
11、/共35页一句话概括主题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第30页/共35页 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主人公追寻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可贵的亲情、纯真的友情、心爱的事业 美好的理想:尽善尽美,可望而不可即,执着追求理想第31页/共35页拓展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结合课文,分析说明两首诗在主题和艺术手法上的相似之处。第32页/共35页提示:K主题内容相同都是反映古代青年男女爱情的诗作;都是一方向另一方表达爱慕之情,但结果不尽如人意。K结构形式相似都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K艺术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兴的手法。第33页/共35页诗歌氛围深秋时节,秋水是寒冷的,清晨是彻骨的,道路是漫长而艰险的。深秋时节,景物是萧瑟的,色彩是暗淡的。第34页/共3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5页/共35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