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荷载试验学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静荷载试验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荷载试验学习.ppt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1.试验的目的检验桩的承载力,确定在设计荷载的作用下,能否正常工作。2.桩的工作模式及破坏准则桩的承载能力主要依靠桩与土的相互作用。一旦施加的荷载超越桩周土提供的承载能力,桩就下沉;一旦施加的荷载超越桩身材料强度,桩下沉并断裂。如果是嵌岩桩,以端支承力为主,持力层强度及桩身强度起控制作用。载荷及沉降曲线呈突变。如是纯摩擦桩,曲线呈斜直线。如是半支承桩,曲线呈渐变形。2第1页/共32页3.试验装置 1)反力装置用锚桩或用用堆载(其稳定性及重心是关键)加载千斤顶 2)检测装置 百分表检测沉降变形 自动压力及沉降读数仪3第2页/共32页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装置4第3页/共32页
2、4.现场测试1)桩头处理整平、补强、挖深或接高,制作承台(砼强度不小于C30)2)基准梁设置3)锚桩、压重平台支墩与试桩建有足够间距,压重平台应考虑平台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土上的压力应小于地基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0.6倍。5第4页/共32页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与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6第5页/共32页4)加载量测装置及安装加载千斤顶轴线与桩轴线一致,如多台加载,其合并轴线与桩轴线一致。为保准每级加载的稳定,千斤顶总吨位宜大于最大加载量1.4倍为佳。如为堆载,其重量为12倍最大加载量。7第6页/共32页测力装置可用应力环,应变式传感器,也可用精度不低于0.4级的精密压力表测定。
3、沉降变形的量测需用长行距百分表或精度为0.01mm的位移计,并对称放置于桩截面两侧,离桩顶 1.5倍桩筋处,并且不小于200mm。锚桩桩顶也需安排测点。基准梁必须有一定刚度,防止太阳直射热胀冷缩或地面振动的影响。8第7页/共32页5)试桩数量单位工程内同一条件下试桩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6)试验方法 最大加载量的确定如为设计提供依据,必须加载至桩周土破坏;如为验收,应不小于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设计值1.6倍,特征值的2倍。9第8页/共32页A)慢速荷载法将最大加载量分为十十二级,第一次加载可将第12级荷载合并一起加。每次加载后,可按5分15分30分45分60分测读桩顶沉降量;一
4、小时后,每隔30分钟读一次,直至一小时的桩顶沉降 ,并连续出现两次(可以在1.5小时三次观测值计算所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的标准,可进入下一级。10第9页/共32页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小时后,进入下一级卸载,其中按5分15分30分60分测读沉降量。因此是时间控制的,不是以沉降稳定为标准。当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并维持5分15分30分60分读一次,后如未稳定,则每隔30分一次,一般维持3小时。如有特殊要求,可另定。11第10页/共32页B)快速荷载法加载后,每级荷载维持1小时,按5分15分30分45分60分测读桩顶沉降量;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5分钟,按5分15分30分60分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荷载 试验 学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