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辐射安全知识.pptx
《防辐射安全知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辐射安全知识.pptx(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离、电离辐射如果某种射线、或者它的次级射线与原子的轨道电子作用(碰撞),能够使电子脱离原有的轨道而逃逸,那么这个过程称为电离。能够使原子发生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第1页/共76页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放射性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射线射线r射线中子、宇宙射线能够放出具有电离能力的射线的物质称为放射性物质;能够产生具有电离能力的射线或射线装置。无线电波(电磁辐射)热辐射可见光微波(电磁辐射)第2页/共76页第3页/共76页第4页/共76页第5页/共76页放射性的来源放射性的来源物质源电性源天然源宇生源人工源射线源复合源铀238、铀235、钍232等回旋加速器(加速重粒子)用于制造碳11
2、、氮13、氧15等氢3、铯137、碘131、碘125等氢6、碳14、铍等X射线机、CT、电子直线加速器等第6页/共76页第7页/共76页第8页/共76页第9页/共76页第10页/共76页第11页/共76页第12页/共76页第13页/共76页第14页/共76页第15页/共76页几个常用的物理量活度、比活度半衰期剂量、剂量率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第16页/共76页第17页/共76页第18页/共76页第19页/共76页第20页/共76页第21页/共76页一定吸收量的生物效应取决于辐射的品质和照射条件。不同类型辐射所致吸收剂量相同,而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发生几率可能不同。在辐射防护领域,采用辐射品质
3、因素表示传能线密度对效应的影响,对吸收剂量加权,使得加权后的吸收剂量能够较好地表达发生生物效应的几率或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这种加权的吸收剂量就称为剂量当量。剂量当量的SI单位是J.kg-1。专用名“希沃特”(Sv),旧的专用单位是“雷姆”(rem)。1Sv=1000mSv=100rem第22页/共76页有效剂量人体所受的任何照射,几乎总是不止涉及一个器官或组织,而且各个器官或组织的辐射效应的危险度也是不同的,计算受到照射的有关器官或组织带来得总危险度为有效剂量。它也是以Sv(希沃特)为单位。第23页/共76页二、辐射防护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辐射防护的要求第二节 职业照射与公众照射剂量的限值第三节
4、 辐射生物效应第四节 内、外照射防护第五节 辐射工作场所分级与分区第六节 剂量估算与剂量估算评价第七节 测量与评价标准第24页/共76页第一节 辐射防护的要求1实践的正当性2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值3第三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4课题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第25页/共76页1实践的正当性对于一项实践,只胡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和其它有关因素之后,其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甚至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实践才是正当的。对于不具有正当性的实践不应予以批准。涉及医疗照射的实践的正当性判断按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第26页/共76页2 剂量限值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值应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除标准(G
5、B18871-2002)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由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统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豪希福特)。不应将剂量限值应用于获准实践中的医疗照射。第27页/共76页防护安全的最优化对于来自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源的照射,使在考虑与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个人受照射的剂量的大小,受照射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第28页/共76页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除了医疗照射之外,对于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源,其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 危险约束不应大于审管部门对这类源规定或认可的值,并不大于可能导致超过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的值。第29页/共76页第二节 职业照射与公众
6、照射剂量限值职业照射与公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的制定,并不是仅以辐射生物效应为直接依据,而是在辐射生物效应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1职业照射2公众照射3孕妇的工作条件第30页/共76页1职业照射(1)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所有照射。1.1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得超过下述限值: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C、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D、四肢(手
7、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第31页/共76页1职业照射(2)1.2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职业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为16-18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放射源的学生,就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年有效剂量不超过6mSv。第32页/共76页2公众照射公众成员所爱的辐射源的照射,包括获准的源和实践所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2.1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2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A、年有效剂量:1mSv;B、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
8、v;C、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D、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人:50mSv。第33页/共76页依据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原则,按审管部门认可的剂量限值的若干分之一(一般按四分之一)的剂量约束值来加强对工作人员与公众照射的辐射防护即职业照射年剂量约束值不超过:20mSv*1/4=5mSv关键人群组:对于某一给定的辐射源和给定的照射途径,受照相当均匀,并能体表因给定辐射源和照射途径所受剂量或当量 剂量的最高的个人的一组公众成员。第34页/共76页2.2慰问者及探视人员剂量限值2.1所规定的剂量限值不适用于患者的慰问者(并非他们的职责,明智会受到照射却自愿帮助护理,支持和探视,慰问正在接受医学诊断或治疗
9、患者的人员),但是应对慰问者所受课题加以约束,使他们在患者诊断治疗期间所受到的剂量不超过5mSv。第35页/共76页3孕妇的工作条件对于胎儿对辐射的第三性比成人高,所以女性工作人员发觉自己怀孕后要及时通知用人单位,以便必要时改善工作条件。孕妇和授乳妇女应避免内照射,用从单位有责任改善怀孕女性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以保证为胚胎和熊猫提供与公众成员相同的防护水平。第36页/共76页第三节 辐射生物效应(1)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可产生各种有害效应,称为辐射生物效应。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损伤,称为辐射损伤。辐射防护所关心的是保护人类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1 确定性效应2
10、 随机性效应3 影响生物效应的因素第37页/共76页1 确定性效应当组织中相当数量的细胞被电离辐射灭活,从而在组织或器官中产生临床上可检查出的严重功能性损伤,即出现确定性效应。(原称非随机性效应)第38页/共76页1 确定性效应(2)特点与剂量呈非线性关系,而且必须接受某一最低剂量,亦称阈剂量才能出现。阈值量的确定与射线的种类、照射方式(分次照射或一次照射)、照射经历的时间、受照射组织的数量等因素有关。指至少使1%-5%的受照个体发生特异性效应所需的辐射量第39页/共76页损伤的严重性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个体的放射感性有差异,所以发生损伤的频率与剂量大小 也有一定的关系,组织损伤出现的时间
11、变化很大,其范围从几小时、几天到照射后的若干年。第40页/共76页1 确定性效应(3)在低剂量率长期慢性照射条件下,如受照射剂量未超过年剂量限值时,则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为没有超过阈剂量。如成人4种较第三组织确定性效应阈值估计值受照组织受照组织有害效应有害效应阈剂量阈剂量一次短时间照射(Sv)多年分次照射(Sv)睾丸暂时不育永久不育0.153.5-6.00.42.0卵巢不育2.5-6.00.2眼晶体可查出的混浊视图障碍(白内障)0.5-2.05.00.10.15红骨髓造血机能低下再障0.51.50.41.0第41页/共76页2 随机性效应是指发生几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有关的效应随机
12、效应有两大类:第一类发生在体细胞内并可能在受照射体内诱发癌症;第二类发生在生殖组织细胞内,并可引起那些受照射者后裔的遗传疾病。特点:从防护观点有存在剂量阈值,通过辐射流行病学调查,估计出受照人群中的发生率,但不能预知哪些受照者将出现效应。是X射线和 射线低剂量率,小剂量照射对人群的主要危害。效应内容表现为:致癌效应:遗传效应第42页/共76页2 随机性效应防护:若人受到照射的剂量不超过车家标准规定的限值,从辐射防护角度来说,是不会发生随机效应的,因为人体具有非常强大的修复能力。但也不能因剂量不超过国家标准而作为忽视辐射防护的理由。而应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和其他有关因素之后,依据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原
13、则,按审管部门认可的剂量限值的若干分之一(一般按四分之一)的剂量约束值来加强对工作人员与公众照射的辐射防护,把“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射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称其水平”作为做好辐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第43页/共76页3 影响生物效应的因素 3.1吸收剂量对确定性效应:吸收剂量愈大,放射损伤愈严重。如果全身受X或 射线照射,一般情况下若照射剂量不大于25cGy,则不会出现损伤。随剂量增加,会出现不同的损伤且越严重。不同照射剂量对人体损伤的估计(如右表)剂量剂量(cGy)损伤程度损伤程度5000脑型急性放射病第44页/共76页 3.2剂量率X、r 射线引起的确定性效应,一
14、般来说,总剂量相同时,高剂量率比底剂量率的损伤效应明显。3.3时间与空间的剂量分布 对于确定性效应,在照射总剂量相同的条件下,一次性连续照射与分次间歇照射、以及分闪照射之间产时间间隔不同所产生的效应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分次愈多各次照射的时间间隔愈长,其生物效应愈小。第45页/共76页3.4 照射面积和部位照射面积对确定性效应损伤的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全身照射与局部照射的症状不同。身体各部位对射线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认为腹部对射线最敏感,其次是盆腔、头部和胸部。3.5 受照个体与组织细胞的话筒敏感性 1.在哺乳动物中,胎儿及幼年动物较成年者敏感。2.在人的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中,放射敏感性从胎儿、幼年
15、、少年、青年到成年依次降低,而老年人敏感性又增高。3.而个体的放射敏感性并非一成不变,机体的内部环境与外界因素都可以改变其敏感性能。缺氧、底温环境可使耐受性增高;而营养不良、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饥饿、剧烈运动、过度疲劳、妊娠或月经期又可使机体对射线的耐受性降低。此外,个体的健康状况、免疫力、医疗措施也能影响话筒敏感性。4.身体组织的放射敏感性随细胞组织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规律是:分裂旺盛的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以及那些比别的细胞需要更多营养的细胞,对射线更敏感。胚胎的及幼稚的细胞较成熟的细胞敏感。第46页/共76页3.6 辐射各类与能量不同各类的电离辐射其电离密度和穿透力各不相同,引起 的生物效应
16、也不同。在其相同的条件下,就其辐射危害程度来说,外照射 (X r),而内照射,则 (r).对同一种辐射,其能量不同,产生的等我效应也不同。第47页/共76页第四节 内外照射防护外照射指体外辐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主要由X、r 射线中子束,高能 带电粒子束和射线 引起。对这些电离辐射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1.缩短受照射的时间时间防护;受照射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受照时间愈长,所受累积剂量愈大。所以,在一切接触电离辐射的操作中,应以尽量缩短受照时间为原则。2.延长与辐射源的距离距离防护;增加人体到辐射源的距离,可减少其受照剂量,既为距离防护。人体受到的照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既距离增加一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辐射 安全 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