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141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14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141页).docx(1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1.1有关光的思考教案课题课题有关光的思考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教材用一 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配以简单的文字,对光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本单元 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教材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 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本课教材的前两页用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分析源以及跟光相关的物品或景物,既弓I发学生对光的思考,又将问题聚焦到光源上。接下来的研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讨环节
2、,教材给出了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光,果”的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光的作用。最后的拓展局部,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会发生什么?并给出“黑暗中观察苹教材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表达了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验,比方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亮不发光,不是光源,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源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始,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科学概念目标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科学探究目标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
3、光、灯光。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1 .在实脸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占/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2)移动卡纸,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光线 无法同时穿过三个小孔,这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 播的。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光 的传播路线是直 线。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播放视频探究光的传播路线3.科学研讨 研讨一:纸屏上的光斑在
4、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 交流研讨化?实蛉结论光的传播路 你怎样解释 线是电这个现象?通过比照实验,我们知道光的路线不会随 着卡纸的移动而改变方向,由此证明光是 沿直线传播的。研讨二:简单解释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是因 为声音通过空气介质传播,被我们听觉器 官所感知。我们看不到说话的人,是因为他本人在屏 幕后,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物 体的位置。光线被屏幕挡住,所以我们看 不到。研讨二: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 占?八、声音是以波的形式振动传播的,可以绕过 障碍物。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是能交流研讨学生交流汇报, 进一步得出了“光是沿直线传 播的
5、”这一结论。 这个过程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 又充分地表达“让学生自主探 究”的教学理念。 在明白了光是沿 直线传播的道理 后,学生能用这 个道理解释纸屏 上的光斑在卡纸 移动前后有什么 变化,总结光的 传播与声音的传 播相比有什么特 点,这也是对本 课所学知识的巩 固和运用。拓展课件出示活动帮助卡任务: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次的摆第(1 )组制作 方案第一次15秒调试的摆绳长度为25厘米。第二次15秒调试的摆绳长度为2()厘米。第三次15秒调试的摆绳长度为15厘米。最后确定15秒正好摆动15次的摆绳长度为17厘米。测试 记录1分钟摆动次数记录表摆绳长度摆动次数第1次17度米59次第2次
6、17座木60次第3次17厘米60次2.评估:每组派代表参与班级测试,统一计时,看看各组 钟摆的精确度。课件出示、评分工程 我们组获的完成时间7分钟内5分钟内3分钟内 一分钟摆动 次数误差在5 下以外误差在5 下以内等于6()次 团队合作无分工有分工,但执行混乱分工明确, 执行有效率 活动评价卡.交流:邀请钟摆精确度高的小组提供经验和方法。3 .小结: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的摆绳长度是固定的。设计一个1分钟摆动30次或120次的摆。调试钟摆的思考,制订出自己小组的方案。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调试制 作完1分钟摆动 60次的摆后,小 组汇报摆绳的长 度,引导学生分 析数据。学生将 发现排除误差的 因素
7、,1分钟摆动 60次的摆钟的摆 绳长度是一个固 定值。设计意图:让学 生简单体会摆的 摆动次数跟摆绳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而摸索出规律: 为了让摆的摆动 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或1/2).耀电 的长度需要变为 原来的4倍(或 l/4)o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钟摆,知道了摆的摆动快 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我们知道了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 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板书3.6制作钟摆原理:摆绳长,摆动慢;摆绳短,摆动快 调试方法:1 .每次减少5厘米2 .取上一次摆绳长度的一半节约时间:测量摆15秒是否摆动了 15次教学反思制作钟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在设计
8、方案之前, 让学生估计1分钟摆动60次的摆的摆绳长度大约是多 少,以及思考怎么样快速地调试成功,这能使学生迅速 展开思维活动。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解释与讨论,能使学 生对确定摆绳长度的思路逐步清晰起来。在设计方案的 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如何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次数调 试成功的角度进行讨论,有利于学生进行比拟深入的思 考,制订出自己小组的方案。这个活动的关键是,要让 学生在获得测试数据后,学会更有效地利用已有数据预 测准确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识, 制作出每秒钟摆动1次的精确的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3. 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课题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单兀 二单兀学科科学 年级 五
9、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计量时间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总结性作用。前面6课是让学生经 历设计和制作几种古代计时工具模型的过程,并利用这些模型来认识古代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 方法以及计时的准确度。教材从“在现代生活里,人们对精确计时又作出了哪些努力呢”这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 对已有的计时工具进行比拟,归纳计时工具的设计原理,结合实际生活,认识到精确计时的重 要性。学情分析通过前面6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人类历史上出现的计时工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体会了计 时工具的不断创新是人类历史的不断开展与进步的表现。但是,学生对于不同计时工具的区别 还缺少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这些计时工具的计时原
10、理进行归纳。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科学探究目标1 .能通过表格的方式调查和比拟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2 .能调查因时间的不精准给人类生活造成麻烦的一些事件。 科学态度目标1 .认识到人类设计不同的计时工具来满足不同的用途和需求。2 .认识到科技的进步能更好地造福人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开展。占三三八重点:通过表格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难点难点:初步认识到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计时工具开展史”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精确计时的重
11、要性”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新课聚焦教学 教师活动环节1 .引入:(教学提示:出示一份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根据 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是在上第X节课。(教学提 示:出示手表。)根据手表,我们可以知道现在的时间是 北京时间X点X分。我们每天都要通过钟表来掌握时间, 安排工作和生活。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作息 时间表引入,指 出在忙碌的现代2 .揭题:今天我们将探索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了解精 确计时的重要性,认识计量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的关系。(板书: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科学探 索与研 讨生活里,人们对 时间的要求越来 越高,如果按一 定的作息时间表 来办事
12、,可以让 生活有序运转。探索一:总结和比拟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1 .提问:从古至今,人类创造了哪些计时工具?(预设: 日客、燃香钟、水钟、沙漏、机械摆钟、手表)在现 代生活里,人们对精确计时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2 .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计时工具开展史”,分组完成“计时工具的比拟”记录表。课件出不计时工具开展史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 的方式来计时。公元前8000年:埃及人制订了每年12个 月,每月均为30天的历法。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创造了 第一个移动日暑,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公元前1400年:漏壶(沙漏或滴漏)是第一个摆脱天 文现象的计时仪器。公元前100
13、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 械漏刻。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公元400年:中国开展了机械漏刻。公元1088年:中国宋朝的机械师苏颂创造的“水运 仪象台(水钟)被认为是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它是集观 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 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就 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公元1100年:日暑在欧洲得到开展。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创造了第一个机械闹钟。公元1400年:第一批机械钟开始在欧洲流行,由意大 利人乔瓦尼唐迪于1364年制成,他首次在机械钟里弓 入了轮式钟摆。学生阅读资料公元1510年彳惠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公元1
14、511年:荷兰人彼得亨莱茵制成了第一块怀 表,但它只有时针而没有分针和秒针。公元1656年:有摆 的挂钟(或座钟)诞生于荷兰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克里斯蒂 安惠更斯的实验室内。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 具有规那么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创造的。公元1800年:计时精确度到达1/100秒。公元1850 年:计时精确度到达1/1000秒。公元1928年:创造石英钟。公元1949年:创造第一台原子钟。公元1950年:计时 精确到微秒。公元1965年:计时精确到毫微秒。公元1969年:由瑞士人创意、日本精工企业制作的 第一块石英手表诞生,其价格在当时相当于一部汽车。公元1970年:计时精确到微微秒。公元199
15、0年:计时 精确到毫微微秒。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艳原子钟,比微微秒又要精确10万倍。到今天,最精准的计时工具原子钟的精确度可以达到2000万年才误差1秒。日客水钟摆钟手表使用材料品面、毒针铜走、洋子仲摆、出先石美、出先准确性较好好计时原理羌哥计时以睡的等时性摆的辱时也带电石英品体 的规律根动方便程度不方便不方便较方便很方便缺陷明而入、晚上 兀去化用需士人看 守、加北报带不方便造侪昂贵、 技术妾求高课件出示计时工具的比拟记录表注意:“使用材料”只需写出主要材料;“准确性”可 以用“好”“较好” “一般”“差”等词汇进行描述; “计时原理”可以侧重于计时工具中的物体运动规律; “方便程度”可以
16、用“很方便”“较方便”“不方便”等词汇来描述。3 .交流:指导学生全班交流汇报。4 .小结:人类真了不起,通过不断努力,计时工具变得 越来越精准了。探索二:调查和了解精确计时的重要性1 .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听闻的事例, 来说明精确计时的重要性。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的方式, 要求学生调查和 比拟人类计时工 具的演变,主要 是比拟日暑、水 钟、摆钟和手表 等4个具有明显 改进的计时工具, 使学生经历人类 探索计时精确性 的历程,并尝试 归纳这些计时工 具的相通之处。学生举例交流2 .讲解:(教学提示:出示红绿灯倒计时、火车或飞机时展脉络。在某些领域,人们觉得现有的计时工具还不够 精
17、准,因此科学家还要想方法研究创造更精准的计时工 具来满足人们工作的需求,这其实也是科技开展的必然 结果。刻表、百米赛跑图、航天器发射图。)红绿灯倒计时需要 精确计时,才能维持交通秩序;航天器的发射过程需要 精确计时,才能保证安全和成功;百米赛跑需要精确计 时,才能知道运发动是否打破了纪录;时刻表可以保障 交通有序运行,提醒我们准时到达。3 .布置任务:接下来请大家分组讨论你们知道的现代计 时工具及其运用的规律,并说说如果计时工具不精准, 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4 .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交流讨论的成果。 小组1 :我们知道的现代计时工具有摆钟、石英手表
18、、 秒表、原子钟等,它们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的周期性 变化规律。计时工具精确度的提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 方便,如果计时工具不精准,会带来很多麻烦,比方做 任何事情都不好把控时间,实际时间与计划时间有误差, 安排的各项任务不能井然有序地完成等。主持人:其他小组还有什么补充吗? 其他小组:没有。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 了解计时和我们 生活的关系,使 学生意识到精确 计时的重要性。拓展1 .拓展:人类对于时间的运用,还远远不止用来计时, 时间还可以用来定位。在没有导航仪的年代,航行在茫 茫大海上的船员,曾利用钟表来辨识自己所在的位置, 让船成功地从一个地方航行
19、到另一个地方。他们是怎样 做到的呢?关于这一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查阅 资料。2 .布置任务:出示“精确计时的重要性”班级记录表,布置学生课后继续完成调查。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了解人们对时间 的有效运用。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知道 了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我们知道了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板书3.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古代计时工具:日春、燃香钟、水钟、沙漏现代计时工具:摆钟、石英钟、电子钟、原子钟计时工具工作原理: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教学 反思通过对日唇、水钟、摆钟、手表这四种计时工具的比拟 和整理,让学生认识人类计时工具的开
20、展进程,感受现 实需求促使科技进步,进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社会发计量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般是安排生活、工 作、学习等,但它还可以有哪些应用呢?本课的拓展活 动向学生介绍了人们对计量时间的“另类”应用,如测 量天体间的距离,确定大海中船的位置等,从而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果课堂时间较充裕, 可以引导学生对计量时间的“另类”应用展开讨论。在 此基础上,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人们对计 量时间的有效应用。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4. 1我们的身体教案课题五年级我们的身体单元 四单元 辛科一|科学一 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1课,以国家学生体质健
21、 康标准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监测的主要工程为依托,组织学生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测 与评估,通过查阅资料、研讨交流,了解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构 建现代健康生活新理念,提升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意识,形成健康生活的行为方式。本课由四 局部组成:第一局部一一聚焦,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探寻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第二部 分一一探索,包括2个活动。活动一是检测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活动二是探寻影响身体健康 的因素。第三局部 研讨,引领学生建立全面的健康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第四局部 拓展,不良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乃至人类的生存。让学生结合自己 的生活做个保护
22、环境、维护身体健康的宣传海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让学 生了解健康除了肌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情分析本课为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比拟关注,并且之 前已经学过消化和呼吸对维护身体健康、维持生命活动的意义,具有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储藏。教学 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知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2 .知道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睡眠、饮食、运动、压力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健康。3 .知道噪声、雾霾、污水等不良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良好的生存环境有益于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 .能运用适合的方式自己的身体健康数据,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2 .能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五 年级 科学 上册 教学 设计 表格 14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