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优秀范文.docx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优秀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优秀范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优秀范文 下面是我为大家供应与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相关的全部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足! 中学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打算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知道诸子百家,相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 ,启发学生思索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相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
2、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育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相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主动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 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 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相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找寻才智。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孔子原委有
3、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日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找寻启迪。” 【导入新课】 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22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孔子探讨院隆重实行。本届大会上突出了现实性,主题为“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围绕“儒家理论与市场理论”、“中华元典与现代文明”、“儒学与国民教化”等重大现实议题进行了深化研讨与广泛对话。 俗话说“有实力才有魅力”,一个人在2500多年后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孔子的魅力在哪里?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推动新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概念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o艺文志
4、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辩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学问分子中不同学派根据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说明。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相互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合作探究1:“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辩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缘由?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铁器的运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旺盛供
5、应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种力气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定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肯定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殊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见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学问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同时也为学术旺盛供应了舆论阵地
6、。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气被称为“诸子百家”。 合作探究2: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缘由与干脆缘由是什么? 根本缘由: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干脆缘由: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相互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3、主要派别代表: 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许多:三教九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P4历史纵横)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等。 4、历史影响 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汲取、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3: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
7、学生回答)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无人不晓。你对孔子知多少?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孔子生平。) 1、孔子的思想 合作探究4: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相识? (1)“仁”: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德”是孔子“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对中华民族传统理论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礼”:主要内容:“克己复礼”。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他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
8、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力、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1)主见 2.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汲取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主动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须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 合作探究6:如何相识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 (1)儒家的德治与今日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分: 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日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
9、容的。 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阔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加强道德建设,可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 (1)老子: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政治主见:“无为而治”。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福祸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做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
10、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1)代表:韩非子 (2)主见: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肯定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3)评价: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课后小结 课后习题 高考真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2o山东文综)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化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斗争的须要 2.(2022o海南单科)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
11、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3.(2022o山东文综)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意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化思想。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化思想,其主要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来“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化的特权,故A项为正确答案。宗法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孔
12、子的教化思想并没有冲击瓦解宗法分封制,故B项错误。周王室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政治基础是宗法分封制,孔子的教化思想既没有冲击井田制,也没有动摇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孔子的教化思想以“仁”“礼”为主要内容,含有反对当时诸侯争霸的内涵,故D项错误。 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的实力。材料强调的是“好礼”“好义”“好信”,并没有反映“民本”和法治,故A项和C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未涉及“礼治”,故无法体现“礼治为先”,D项错误。礼、义、信都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百家争鸣 教案 优秀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