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伶官传序.docx





《高一语文教案:伶官传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伶官传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教案:伶官传序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意于表面的旺盛。下面是学习啦我整理了高一语文教案:伶官传序,希望对你阅读实力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教案:伶官传序 高一语文伶官传序教案: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 2.学习依据史料提炼出观点的方法。 3.相识“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 高一语文:伶官传序 高一语文伶官传序 第一课时 教案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许多诗
2、文,今日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 二、简介作者刚好代背景 1.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_新运动的提倡人。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嘉奖后进。闻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3、,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痴迷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意于表面的旺盛。
4、 三、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找出文中名句。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找出文中观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熟读课文。 四、驾驭重点词语及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1.补充注释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函梁君臣之首。 函,原指木匣子,这里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2.词类活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动词→使动。 亡,使……亡,动词→使动。 一夫夜呼。 夜,
5、在夜里,名→状语。 仓皇东出。 东,向东,名→状语。 3.句式(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天下笑”,即被天下人讪笑。 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的才智、志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联系已经学过的六国论,想想史记的特点是什么。 高一语文伶官传序 其次课时 教案 一、检查作业。 解答课后练习四。 二、分析论证结构。 文章开篇就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论点。之后引史论史,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争论分析,对史实进行评论,从中总结历史教训,以古讽今。 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义命,出兵报仇,最终凯旋,有“系燕
6、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从而表明“成则由人”的道理。然后写庄宗大功告成之后不思进取,宠信伶官,国家由盛而衰,最终众叛亲离,被乱箭射死的惨状,证明“败亦由人”的道理。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引人深思。 三、分析史论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体都会不断发展改变,史记也是如此。最早的史论,指史家在史传后所写的一段评论性文学,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中中的“赞曰”等。后来渐渐扩大到凡是就史实生发争论的,文章均称为史论。 从本文及以前学过的六国论等文可看出史论的特点: 1.从史实中提炼观点。 2.介绍史实的目的是以史实做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3.叙述史实一般比较概括简练。 4.常采纳借古讽今的写法。
7、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3段 2.积累相关词语。 附:板书设计 高一语文伶官传序教案: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 2.学习依据史料提炼出观点的方法。 3.相识“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 高一语文伶官传序 第一课时 教案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许多诗文,今日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 二、简介作者刚好代背景 1.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
8、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_新运动的提倡人。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嘉奖后进。闻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痴迷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
9、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意于表面的旺盛。 三、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找出文中名句。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找出文中观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教案 伶官传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