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docx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会测量并计算基本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初步探索各种
2、图形的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具准备: 直尺、软尺、学生自带图片,线绳、学具、叶子、方格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让学生分组沿着花坛、跑道、草坪各走一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在这美丽的季节老师在胡杨林拍了几张照片想与同学们一起欣赏。(配乐播放图片)。面对这美丽的景色,可爱的小蚂蚁高兴极了,它捡了几片树叶和同伴玩起了爬树叶的游戏。同学们快来看看,小蚂蚁是怎样玩的,它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课件
3、演示) 指导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复述留意: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它发现树叶一周的边线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你想知道它的同伴是怎样玩得吗? 课件演示:同伴1:沿着树叶的边线爬行,但没有回到起点就停下了;同伴2:沿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半,从树叶的中间回到了起点。 师:谁能告诉老师这两只小蚂蚁感受到树叶的周长了吗?(教师鼓励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但在表述中必须注意强调从起点沿边线回到起点)噢,小蚂蚁的伙伴没有遵循游戏的规则,所以没有感受到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鼓励它们重新走一次,好吗?(课件演示) 师:看来小蚂蚁非常地聪明,它能在游戏当中发现树叶的周长,真的很了不起!同学们想认识周长吗?今天我们就一
4、起来探讨“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 (一)、感知体验周长 1、想一想、说一说 师:课前我们也分组做了游戏,看看哪个同学像小蚂蚁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什么是花坛、跑道、草坪的周长。) 师:你们真聪明。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图形,你能帮我找到它们的周长吗?(课件出示游泳池、篮球场、树叶图形) 学生上台来边讲述边用课件演示游泳池池口、篮球场、树叶的周长。 2、找一找、摸一摸 师:你能找出文具盒盒面、桌面、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发现了哪些图形的周长?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摸一摸。 3、描一描、画一画。 用彩笔描出课本44
5、页的树叶和45页的第一题。教师重点强调从起点、沿边线、回到起点。 结合以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概括并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理解计算周长 出示以下图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单位:厘米) 小组计算、交流汇报结果。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不同的解题策略:(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显示) 三角形5+5+6或52+6 正六边形4+4+4+4+4+4或46 平行四边形4+5+4+5或42+52或(4+5)2 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教师都应该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操作测量周长 1、简单图形的周长测量 出示课本45页第二题,要求
6、学生用尺子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和梯形的周长,并汇报测量、计算的结果。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以此获得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2、较复杂图形的周长测量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简单图形的周长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你们想挑战自我,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吗? 小组活动。 出示:五角星,硬币,日历卡和合作学习提纲: 1、先在组内说一说你们准备怎么测量;选用什么测量工具:2,组内先做好分工,两人测量,一人做记录,一人准备汇报;3、记录测量结果及方法并算出周长。(为节省时间,方法可以简写,只要能在汇报时表达清楚就行了)。 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指名
7、汇报。 学生的汇报可能存在以下不同答案。 日历卡: 1、用毛线绳围着日历卡绕一圈,然后量出毛线绳的长度: 2、用尺子测量日历卡的长和宽进行计算。方法可以用四条边相加、长2+宽2、或(长+宽)2 五角星: 1、用绕毛线的方法量出五角星的周长: 2、用尺子量出五角星的一条边,然后乘10。(针对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来数一数它的边,加深感性的认识) 硬币: 1、用绕毛线的方法测量硬币的周长。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同学们思考)大家想一想硬币是圆形,圆形容易怎样哪?(教师做一个车轮滚动的手势)。学生恍然大悟。得出。 2、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用课件演示测量的方法) 师:你想试
8、一试吗?学生动手操作。 (三)实践应用周长 1、用你所学的知识测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同桌可以合作完成) 2、智力闯关:火眼金睛。下面两组图形的周长相等吗?说出你的理由?(课本45页第三小题) 鼓励学生用方格纸验证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初步的渗透平移的思想。 三、拓展延伸实践创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什么是周长?还学会了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生:我还学会了用“绕”毛线的方法测量五角星和硬币的的周长。另外还可以用“滚”的方法测量圆形的周长 师:说的太好了。看来大家的收获真的不少。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音乐响起。课件展示限高
9、警示牌、镜框、栅栏、车轮、花边等图片,教师做简单的解说。) 师: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里随处可见,这说明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只要我们像小蚂蚁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发现数学王国里更多的奥妙。大家有信心吗?同学们,就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为我们今天的出色表现喝彩。 小学数学教案 篇二 设计说明 1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本节课直接拿出计算器,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注重开展自主学习。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
10、己做一遍,学生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由于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缘于上述原因,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都积极为学生主动尝试、交流、讨论等创造条件,为学生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总结、应用的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乐趣,这样才会使课堂生动有趣。此外还重视方法的总结,在学生会用规律写商后,让学生回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试着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算器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今天的新课,我们请来了一位
11、特别的“朋友”(计算器),有了它,我们的计算既快捷又准确,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计算器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利用计算器的好处,让学生带着“特殊功能”这个疑问进入新课。 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1建立猜想。 出示例9中的前两题:111211 (1)使用计算器。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111的结果。 (2)根据结果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得出1110.0909,如果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11不变,被除数乘2,得到的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提出猜想:0.090920.1818,因为除数11不变,被除数
12、1扩大到了原来的2倍,得到的商也应该扩大到原来的2倍。 2验证猜想。 (1)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211的商,验证猜想。 (2)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 猜想: 商是循环小数; 211的结果是111的结果的2倍 出示311、411、511,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这几题的商,并用计算器验证。 3总结规律,运用规律。 (1)观察各商的特点,寻找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 生1:除数不变,被除数与第一题相比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5倍,商与第一题相比也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25倍。 生2:商都是循环小数,整数部分都为0。 生3: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2)运用规律。
13、请学生根据探究出的规律写出例9中后四题的商。 4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用计算器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培养等毛生的观察、推理和归纳能力。 4、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感受数学内在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盒子,奖品。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4、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提问或列举等形式,复习奇、偶数的意义。) 活动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激趣导入。 清早,笑笑第一个走进了教室,像往常一样把门打开后就去开灯,结果灯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声“停电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线有些暗,都下意识地伸手去按电灯开关,却都像笑笑一样无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个同学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还是关闭了?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举出开、关的情况 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 让学生数数,直观地发现第11个人
15、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个同学或第60个同学进去,用列举的方法判断“开关”的开、关情况还方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好方法? 3、第二次汇报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并作答:当人数是1、3、5、7的时候,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而当人数是2、4、6、8的时候,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即,进来的是奇数个同学时,开关被打开;进来的是偶数个同学时,开关被关闭。因为47是奇数,开关被打开;108是偶数,开关被关闭。 (三)巩固应用。 1、看书学习并解决小船的靠岸问题。 2、解决杯子上下翻转,杯口的朝向问题。 3、举例说说数的奇偶性还能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
16、四)活动小结。 当一个事物只有两种(运动或变化)状态时,运动奇数次后,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反,运动偶数次时,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同。 活动2:探索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一)有奖游戏。 1、出示分别装有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两个盒子。宣布游戏规则:从自己喜欢的盒子里任意抽取两张卡片,如果卡片上两个数的和为奇数,你就可以领取一份奖品。 2、游戏开始。部分学生按规则抽取卡片,并将卡片上两个数相加的算式及得数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无一人获奖。 3、引发思考。 师:是你们运气不好,还是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想一想:如果继续抽下去,你们有获奖的可能吗? 4、发现规律。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发现其中的“秘密”:
17、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和也是偶数。如此抽取卡片,永远无法获奖。 5、举例验证。 6、修改游戏规则。 (1)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发现了不能获奖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修改游戏规则,保证你们能够获奖呢? (新规则:在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两张卡片上数的和是奇数可获奖。) (2)请学生按修改后的规则试抽几次,并发奖以资鼓励。 (3)举例验证:奇数+偶数=奇数 (二)总结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把5
18、颗糖(全部)分给两个小朋友,能否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偶数颗糖?奇数颗呢?结果是什么? 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
19、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
20、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1、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
22、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