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学地理教学进入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地理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意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须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意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以下是学习啦我为大家细心打算的:中学地理重要学问点总结,欢迎参考阅读! 中学地理重要学问点总结如下: 1人类对宇宙的相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改变。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缘由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相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记)、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
3、、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改变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影响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改变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究阶段的起先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起先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胜利。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爱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
4、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来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推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推断无限
5、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推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推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视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视察,呈逆时针旋转。 4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来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
6、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来线间来回移动 47晨昏线的推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
7、实际)。 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太阳直射点的推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来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来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6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8、。 64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依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昼夜长短的推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9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地球公转的地
9、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昼夜长短的改变、四季更替 74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爱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汲取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困难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亲密 81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汲取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
10、000千米。 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8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汲取、反射、散射。 85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 87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暖和,夜间晴朗较寒冷。 88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汲取实力很强。 89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9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2形成风的干脆缘由水平气压梯度力。 9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
11、越大风力越大。 94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6依据等压线推断风向的步骤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97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8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9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改变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10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02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
12、和冰岛低压(大西洋) 103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104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105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106.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 107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 108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109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110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状况。冷气
13、团一侧阴雨。 111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 112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13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114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 115推断气候类型的步骤推断南北半球,推断热量带,推断雨型。 116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柔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 117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燥热干燥,冬季温柔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限制。30-40西岸 118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
14、。40-60°大陆东岸。 119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匀称。终年盛行西风。40-60°大陆西岸。 120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寒冷、夏季燥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限制。温带内陆 121气候的改变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122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 123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124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125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 126气候资源与交
15、通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 127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剧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128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129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130暴雨形成条件足够的水汽剧烈上升运动持续的天气系统 131洪涝灾难的防卫提高预报的精确率,实行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32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133干旱的防卫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134寒潮的危害带来寒冷、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 135寒潮的
16、防卫提前发布精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136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缘由燃烧矿物燃料毁林 137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海平面上升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改变。 138大气臭氧层总量削减的主要缘由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139大气臭氧层总量削减危害干脆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140臭氧层的爱护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加国际合作 141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自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142我国酸雨区的分布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143酸雨的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危及人体健康 144酸雨的防治削减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1
17、45大气环境爱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146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71%。 147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袤区域。 148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149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很少干预起先干预海岸开发海岸管理 150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 151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52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153海水温度的空间改变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54海水温度的垂直改变表层海水温度改变较大,深层海水温度改变不大。 155
18、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整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156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157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158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159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160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旁边) 16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162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肯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淌。 163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164风海
19、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165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淌,南半球为反时针流淌。 166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淌。 167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168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169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170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171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172南大西洋
20、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173海水等温线的判读推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高凹凸低规律推断寒暖流 17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海洋生物污染航海 175海洋资源的分类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176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177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大陆架、河流带来养分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178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国、日本。 179世界渔场分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 180海洋油、气开发利用地震波找寻。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 181海洋空间利用的特
21、点困难性和特别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 182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贮存、文化消遣。 183闻名海峡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184闻名运输河和港口苏伊士运输河、巴拿马运输河、鹿特丹 185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 186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 187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 188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189海洋污染的产生缘由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 190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22、191海洋生态破坏的缘由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改变。 192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分散、沉降、汲取、围栏、放任、燃烧。 19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 194领海、专属经济区12海里,200海里。 195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196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97矿物的概念单质或自然化合物。 198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99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200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2
23、01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202常见岩石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 203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204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改变的作用。 205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06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07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动(海陆变迁。 208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板块运动形成地貌。 209六大板块的名称亚
24、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210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张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 211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海岭和断层(大多在洋底)、海沟和造山带(大多在陆地边缘) 212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213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 214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 215断层构造分布的实例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1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 217外力作用的主要
25、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18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黄土高原、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凹地、沙丘等。 219水资源的概念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20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 221陆地水的基原来源大气降水。 222静态水资源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223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224潜水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225承压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肯定压力的地下水。 226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改变河流径量改变与降水量改变相一样。 227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改变河流径流改变与气温改变有亲密的关系。
26、 228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 229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230水循环的意义水量平衡更新水资源联系四大圈层物质迁移能量交换 231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 23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 233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234生物循环的作用物质迁移能量流淌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235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 236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改造大气变更陆地水促成土壤形成创建生
27、物物质环保 237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肯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38土壤的作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239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40土壤的肥力特征供应和调整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实力 241志向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 242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4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 244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改良土壤引起土壤退化 245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
28、约、相互渗透) 24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 247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改变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 248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 249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 250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开发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产品排放废弃物改造陆地环境 25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252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总量有限潜力无限分布的规律性组成的整体性 253能源资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25
29、4陆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55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巨大作用柴草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新能源时代256地震的构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257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58地震震级的大小三级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 259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60滑坡的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肯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261泥石流的成因山区爆发的特别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 262原发性地质灾难诱发其他灾难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 263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难破坏植被诱
30、发滑坡、泥石流等。 264地质灾难的防卫措施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实施预防措施开展宣扬教化 265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66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267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 268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269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270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27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 272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玻璃温室修筑梯田喷灌 273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
31、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供求关系保鲜冷藏技术区域专业化生产 274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75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 276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277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气候温柔,草类茂密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278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培育良种改善交通开拓水源种植饲料 279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80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28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
32、分析(美国)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工业基础科技 282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284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285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生态农业有效利用时间支配农活市场适应性好 286工业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 287工业的产出产品和三废 288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289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原料种类和利用率劳动力的数量、体力、学问、技术 290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 291五
33、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292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改变替代,减弱吸引力,完善通达,重要自动化,劳动力素养。 293社会须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国防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 294环境须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 295企业增长的战略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多样化 296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由近及远扩张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297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代理商销售公司组装公司生产公司研发机构全球经济 298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生产的联系非生产的联系信息的联系 299工业集聚的优势共享基础设施沟通协作降低运费扩大总体生
34、产实力 300工业分散的缘由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小全球范围内找寻最优区位 301工业地域的形成缘由自发形成规划形成 302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点发育低(食品工业)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 303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铁矿区近水源充足交通便捷市场广袤 304鲁尔区衰落缘由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地位下降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05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发展新兴工业调整布局改善交通发展科技消退污染 306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中小企业轻工业生产分散资本集中低分散型工业化 307高技术工业的特点人员高水平增长速度快研发费用高面对世界市场 308美国;硅谷;发展的
35、主要因素环境美丽气候宜人教化发达便捷交通军事订货 309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淌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106.01 310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带状村落(沿河道) 311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312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313闻名古代城市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 314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大多数在平原热带在高原山区在谷地或低地 315美国三大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旧金山-圣迭戈 316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60°
36、;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美国东北部 317城市分布与气候的亲密关系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有区 318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大城市最多的省没有大城市的省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19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供水运输军事防卫 320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煤炭铁矿石油有色金属 321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现代:沿海、沿江、沿线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322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 323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改变军事、宗教(减弱)交通、自然资源(始终)旅游、科技(新) 324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325城市化的作用
37、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326城市化的主要标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27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产业革命前(缓慢)二战前(加快)二战后(空前) 328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29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330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 331上海市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 332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量大)马路(敏捷)水路(廉价)航空(快)管道(连续) 333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连
38、云港-鹿特丹 334世界主要航海线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输河巴拿马运输河北太平洋 335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袱易受自然灾难影响。 336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形影响。 337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收购储存、调运销售 338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经济、社会(确定性因素);技术、自然。 339建设京九铁路的意义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340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平原地区要少占好地,山区要避开条件困难的地段。 341内河航道网的组成内河航道网是由自然水系航道和人工运输河组成的网络系统。 342港口的概念供
39、船舶出入和停岸、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343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自然条件(航行、停岸、筑港)经济和社会条件腹地、城市) 344汽车站的区位因素与市内干道系统及对外交通有便利、干脆的联系 345航空港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条件)综合因素(用地、交通、环境) 346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点线面结合流淌方向和数量常常改变混合交通占地多 347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便利出行节约用地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爱护环境 348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线路拥堵(合理规划)环境污染(削减尾气技术、绿化、规划) 349电子通信的发展利用电话、电报利用计算机(声音、图像、文字和数字) 350信息高速马路集电话、电视、电脑于一体,传输图、文、声、像等的通信网。 351国际互联网的影响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 352国际互联网的应用开展电子商务供应各种远程服务实行电子会议 353商业中心的形成商业活动的人流、商品流达到肯定规模,就形成商业中心。 354商业中心的功能物资集聚、服务、商品流通。 355商业街的区位选择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城市几何中心)交通最优为原则(沿线) 356商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