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共8页).doc
《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共8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继 续 教 育 学 院学 生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院 别 专 业 年 级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评语: 评分 指导教师签名:论文内容摘要:(300字以内)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强化理论具有重的理论研究意义,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从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正确应用及其误用,以及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强化理论应注意的问题这三方面入手,分析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关键词:多媒体;思想品德课;应用研究 学生签名:专
2、心-专注-专业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岭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湛江 摘要: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强化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从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正确应用及其误用,以及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强化理论应注意的问题这三方面入手,浅析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关键词:强化理论;课堂教学;应用“强化是指对紧随着刺激出现的行为起到维持或者增强该种行为作用的任何刺激。” Thomas J.Zirpoli. 学生行为管理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2004:14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经过对人和动物的学习进行长期实验研究,提出了强化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强化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1. 强化理论的具体内容1.1 强化物的性质与正负划分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斯金纳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由于一个刺激物在个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同时,那种刺激物就被称为正强化物。例如,当个体做出某一行为以后,给予其一定的食物、金钱等物质性的奖励,或者是给予其一定的表扬等精神性的奖励,结果个体的这种行为得到了增强,往后更频繁地出现了,也就是强化行为已经产生
4、了,那么这些食物、金钱或是表扬等,也就是正强化物。负强化是指由于一个刺激物在个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减少或者消除,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同时,那种刺激物就被称为负强化物。例如,小孩子在商店发脾气要求家长给他买玩具,家长最终决定给孩子买玩具了,是希望通过买玩具给孩子这个行为,来使孩子不发脾气,也就是使得孩子发脾气这件刺激物消除,那么,往后孩子发脾气要买玩具时,家长买玩具给孩子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实际上就是家长买玩具给孩子这一行为得到了负强化,那么玩具就是负强化物。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正强化或负强化,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都可以增强行为发生的概率。二者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正强化是一个刺激物在个体做
5、出某种反应后出现,而负强化则是一个刺激物在个体做出某种反应后消除。1.2 强化的等级划分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斯金纳把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谢应宽. 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36.,从而对强化程度进行了量化:一级强化是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一级强化物有比如水、食物、温暖、性等。这些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不需要学习就能获得的。例如,当个体做出了某一行为以后,给予其美味的食物作为奖励,使得其这种行为往后出现的频率会更高。但是,这样的一级强化物会有饱和的时候,也就是很容易会出现一级强化无效用的情况。如果说一个人已经能够满
6、足基本的衣食住行这些方面的需要了,那么一级强化对其来说就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这时候一级强化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二级强化是指那些非自然强化的刺激。二级强化物有比如金钱、学历、关注、赞同等。“它们对个体的价值是经过学习获得的,或者说是条件性的,通常是通过与一级强化物的联结或匹配出现而得到的。” Thomas J.Zirpoli. 学生行为管理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5.例如,学历之所以能作为二级强化物,是因为个体通过学习获得学历,进而凭借学历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可以赚到钱,从而可以买到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等,还可以以此来吸引异性,那么,个体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去获得学历。可见,二
7、级强化物一般是要与一级强化匹配的情况下,才能显出其强化的作用。1.3 连续式强化和间隔式强化根据强化物出现的频率,斯金纳把强化分为连续式强化和间隔式强化。连续式强化是指对每一次或每一个阶段的正确反应,都予以强化。在连续式强化中,每个反应都能得到强化。“连续式强化通常用于一个人刚刚开始学习一个行为或者第一次从事一个行为的时候。” Raymond G.Miltenberger.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69.例如,当一个孩子开始学会帮父母干家务,父母在刚开始的时候给予其连续式的强化,每次孩子干家务的时候,父母都给予一定的肯定,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帮父母干家务的
8、好习惯。间隔式强化可以理解为是在连续式强化实施过后,为了让行为得以继续保持而实施的强化。也就是说,在一个人刚开始学习某件事的时候,给予其连续式强化,直至其掌握了该项技能。而这之后,并不能完全不对其行为进行强化,否则有可能导致该行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为了使行为得以保持,必须偶尔地对行为进行肯定,也就是偶尔进行强化。例如上述的孩子干家务例子,如果在孩子养成了帮父母干家务的习惯以后,父母不再对其行为进行肯定,那么孩子干家务这个行为就有可能会随时间而减少或消失。所以,父母要偶尔对孩子干家务这个行为进行肯定,才能使孩子的这个行为得以保持。2. 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适时
9、地、恰当地运用强化理论,那么将能够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影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探索知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等等。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师还是误用了强化理论,这样不仅不能真正地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还会产生一些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反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正确地把强化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要防止自身误用强化理论,并且在应用强化理论时要注意处理好一些问题。2.1 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正确应用首先,在课堂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能够回答出比较恰当的答案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
10、的反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鼓励。这个反馈可以是教师的赞同性的点头和微笑,可以是教师在课堂上给予的口头表扬,或者是课后给予的一点物质性奖励。当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感受到教师的这种肯定,就等于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强化,教师的肯定就是学生回答问题这一行为的强化物。学生往后才能更多地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次,在课堂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未能正确回答的时候,教师应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使其更容易摸索到正确的答案,而不应该直接点出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得出答案,能够让学生下次更有勇气回答教师的题目,而不至于因为怕回答错误而产生消极情绪,再不敢回答课堂上的提问。在这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化 理论 课堂教学 活动 中的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