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两市学习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两市学习考察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晋城两市学习考察报告长治,晋城两市考察学习的情况报告在6月10日召开的第七次全省环保工作暨蓝天碧水工程启动大会上,长治,晋城两市被授予省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并获得200*年城考优秀集体.两市的环保工作走在全省的前面.为学习借鉴两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6月16日至18日,由市环保局梁丽明局长带队,部分局领导,10县(市)区环保局(分局)局长和局部分处室负责人组成的学习考察组赴长治,晋城两市和天脊化工集团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学习.考察采取座谈,交流,现场参观等形式.虽然时间短促,但是考察人员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认为长治,晋城有好多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长治,晋城两市的基本情长治市:建城区
2、面积45.3平方公里,人口36万.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列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作为创优发展环境,提升城市魅力形象,提高市民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大事来抓.2004年,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总目标.同年,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称号,并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山西省园林城市;2005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全市二级以上天数达265天,比2004年增加77天,增幅40%.晋城市:建成区面积28万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为30万人.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经济强市,国
3、家级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四市工程.2004年提出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经过全市上下奋力拼搏,2005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全市二级以上天数达258天.比2004年增加66天,增幅34%.二,基本经验和做法(一)创模是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两个一把手亲自挂帅,各部门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抓创建在思想认识上,两市把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大力发展经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模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以发展经济增强实力,提供强大的财力,科技支持
4、创模工作;认为发展经济不能就经济抓经济,环保工作也不能就环保抓环保,要统筹考虑,相互促进.创模工作不是部门工作,更不只是环保局的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书记,市长的政绩工程,市委,市政府的实事工程,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在工作机制上,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环保部门监管,各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创建指挥部,书记或市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分管副书记,纪委书记,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环保,发改,经贸,工商,园林,卫生,环卫等部门为成员,统一协调,调度,组织创建工作.办公室设在环保局.市政府同城区政府签订了创建责任书,明确责任和任务,四大班子领导经常听取汇报
5、,检查,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纪检委,组织部,市委,政府两办督查处组成联合督查组,督导考核创建工作任务的完成.形成强大的创建网络,提供了有力地组织保证.晋城市创模中:市委书记李雁红担任领导组组长,长治市创模中市长杜善学任组长.(二)把创模工作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共同创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有好多共同之处,在考核指标中,创建的内容上,相互联系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市把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其他3个创建捆绑起来共同创建.有效地促进了政府各部门相互联动,形成全社会,全方位,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共建美好家园和谐城市的良好局
6、面.(三)真抓实干,倾全力,投巨资,保障创模工作创建工作中有很多是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长治市创建中,政府在财力紧张中,投资10多亿元.新建,扩建道路25条,桥梁30座,小街小巷170条.整治了三河一渠,投资1.5亿元建设了一座日处理5万吨的生活污水厂,日处理500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新增供热面积369万平方米.晋城市财政部门每年从财政单列2000万元,用于环保工作.2006年单列4800万元用于环保工作,三年蓝天碧水,创模活动投资10多亿元.分别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等硬性的公共服务设施.环保投资指数为1.91%.(四)监督有力,敢碰硬,严纪律,责任追究到位
7、为了确保几个创建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长治,晋城两市,都建立了强有力的效能监督机制.比如,晋城市纪检委,监察委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严明纪律,严肃环保执法的紧急通知,并由市纪检委牵头,组织部,市委,市政府督察室等部门组成监督检查组,主要对政府各部门,国营企业承担的工作任务,逐一检查督导.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或以种种借口,久拖不干的政府部门领导和国营企业领导,在组织上实行责任追究.2005年晋城市有3名部门领导受到督察组的戒免谈话,有2名领导因创建工作不利,受到降职和政纪处分.由环保,技术监督,公安,工商,供电等部门组成专业督查组,对使用含硫量超标的企业,运输含硫量超标的车辆和重点污染源实行24小时监控,
8、发现含硫超标的煤炭予以没收.对未关停的落后设施责令关停,对超标排污企业,责令停产治理.有力地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五)合理规划,大手笔,高品位,园林绿化见成效和我市相比,长治,晋城的园林绿化走在了前头.一是规划合理,树种好,草坪,灌木,大树形成梯次;三季开花,四季长青的树种相互映衬.二是手笔大,在有条件的地方绿化不仅是成行,而且是成林,成片.尤其是长治市实施三个城市生态圈绿化工程,道路,河流,庭院,厂区绿化带和黄土不见天绿化工程,使绿化覆盖率达到43.4%,绿地率达到40.4%,人均绿地达到10.2平方米,三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为改善空气质量,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起到
9、了积极的作用.三,思考及建议通过对长治,晋城环保工作的参观学习和认真思考,大家一致认为我市的环保工作同长治,晋城相比较,具有城市大,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重,环保欠账多等不利因素,导致治理难度大,投资需求多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靠环保部门孤军作战是不行的,必须由政府主导,主要领导带头,倾全市之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才能达到跨越式的进步,为此建议:(一)叫响创模工作.确定用2D3年时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把创模工作作为太原市率先发展,创建新型城市,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品位,档次,构建和谐社会的总抓手.以创模目标统一市领导的意志和决心,以创模的旗帜凝聚,动员全社会的力
10、量,人人参与,个个奉献,使环保工作由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工作,由政府工作上升为一把手工程.(二)联合共同创建.将创模工作同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以及太原创新型城市结合起来,带动政府各部门联动,互动,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事实上,国家创模标准的29项指标中,其中,园林,卫生,环卫,市政,林业,教育,统计等部门均承担多项指标,加起来共20多项,而创建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局也分别承担几项指标,联合创建有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使各部门凝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成立创模指挥部.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由环保,城建,园林,卫生,财政,宣传,执法等部门参加,组
11、成创建指挥部.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创建任务和时限,认真落实.建立监督,考核,激励机制,由市纪检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处,环保,卫生,园林等部门组成创建督查组,对创模责任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对完成任务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和领导给予批评曝光和行政处分.使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防止图形式走过场.(四)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河流整治,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是改善环境质量治本的硬件设施,必须由政府优先考虑长远规划,加快实施.1,加快建设新的生活垃圾处理厂.新建的侯
12、村垃圾厂,筹建三年至今仍停留在三通一平阶段,进展十分缓慢.若大的太原市没有一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2,加快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太原市目前日排生活污水量60-70万吨.目前4个现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不足30万吨,其余全部直排汾河.没有污水厂,污水处理就是一句空话.去年我市虽也在小店区规划了一个城南污水厂,但因资金等种种原因.近一年仍未启动建设.3,下大力整治河西排放生活污水的5条河道(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风峪河,冶峪河)这些河道每天流淌着约5万多吨的生活污水.臭气熏天,蚊蝇滋生,同时河道两侧各种垃圾遍地,严重污染环境又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4,按规划加快建设集中供热热源厂,完成省领
13、导提出的三年增加30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目标.今年初确定市区新增10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但直到目前,原定的太原市调峰热源厂,小店热源厂,东山热源厂扩建工程至今仍在前期准备阶段.5,扩大绿化面积.绿化对城市的环境至关重要,对调节气温,降尘,防噪等起到积极的作用.太原市城市及周遍到处是裸露的地面,大风过后,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太原市的环境质量.道路,河道两侧,城乡结合部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重新规划,加大绿化植树面积.在主城区,要腾出空地搞绿化,拆房建绿,拆临建绿,不要一有空地就盖楼.植树造林要大手笔,不仅成行,有条件的要成林,成片.同时要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点,线,面三维并举,实行黄土不见天绿化工程.6,更新观念,打破垄断.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政府财力不足的实际,市政府要打破行业垄断,建立公共设施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并制定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支持,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该领域弥补政府财力不足,切实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