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寻找双碳战略下制氢供给格局演变逻辑.docx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寻找双碳战略下制氢供给格局演变逻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寻找双碳战略下制氢供给格局演变逻辑.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寻找双碳战略下制氢供给格局演变逻辑1. 前言:寻找双碳战略下制氢供给格局演变逻辑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随着制氢、氢能储运及燃料电 池技术的发展,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经过多年的工业积累,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2021 年我国氢气产量约 3300 万 吨。从供给结构来看,目前我国氢气供给仍然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统计, 目前煤制氢占比 63%,天然气制氢占比 13%,工业副产气制氢占比 21%,电解水制氢 3%。2020 年我国发布“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宣言;2021 年国务院印发203
2、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从降碳的路径来看,主要包括需求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供给端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同时发展碳汇、碳捕集。氢能在这三方面都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节能和能效提升方面,氢能在燃料电池应用上,能量转换不受“卡若循环”限制, 能量转换效率高于传统发电模式和燃油车,大大提高能效,通过带来一次能源化石 能源的使用减少,从而实现降碳。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氢能能够很好地解决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的时空不稳定 性,通过储能方式与需求端形成匹配。是连接可再生能源和用户的桥梁,能够促进 一次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升,最终实现能源供给低碳化。在碳捕集方面,煤炭清洁利用可以
3、借助煤制氢、大规模碳捕集(CCU)实现蓝氢, 实现能源供给;同时 CO2 通过加氢催化,能够制造甲醇、甲烷、乙烯等重要化工品。 氢能与碳捕集形成协同发展,共同降碳。2022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 规划对氢能的定位是: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 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规划对氢能未 来的供给和需求都做出了战略设计,氢能在国内经济结构地位再次提高。规划目标:到 2025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
4、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能示范应 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 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 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20 万 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到 2030 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 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 2035 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 用
5、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 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从需求端来看,作为氢能最重要的应用领域,规划提出到 2025 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 5 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止 2021 年国内燃料电池车保有量 1.07 万辆。 2021 年 8 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启动新一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在 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城市群将启动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开展已奖代补。 2021 年燃料电池车销量 1596 量。整体来看,十四五期间国内燃料电池车销量需要实现高增 长,才能实现保有量目标。作为工业代碳的重要方式,氢能在重化工行
6、业产业化探索也在逐步推进。十四五工业绿 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氢能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应用;2021 年国内 最大的钢铁企业集团中国宝武发布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高炉富氢、氢冶金是为未来六大降 碳技术路径,目前中国宝武在新疆、广东湛江投资建设相关涉氢项目。 从氢气市场来看,2021 年年末以来国内大部分地区高纯氢价格出现一波大幅上涨。根据 隆众化工统计的数据,4 月广东市场 4N 级高纯氢平均价格 4.5 元/Nm3,相比 2021 年年中上 涨 29%;陕西上涨 40%;北京、江苏、重庆等地区价格均有一定程度上涨。从供给端来看,氢作为二次能源,在地球上几乎没有现存的氢,必须将含
7、氢物质加工后 方能得到氢气。最丰富的的含氢物质是水(H2O),其次就是各种化石燃料及各种生物质。从 技术原理来看,制氢方式有十多种。目前国内的主流制氢工艺模式有工业副产氢、煤气化、 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水电解等五种方式。 本报告将从资源、成本、碳排放约束、技术等四方面入手,对上述五种制氢方式进行研 究,分析制氢供给格局演变逻辑。2. 焦炉煤气制氢:成本低、潜力大,但面临焦炭供给减少带来的原料气下降的影响焦炉煤气制氢工艺简单、技术成熟: 焦炉煤气制氢采用变压吸附回收焦炉煤气的氢,其主要原理是使用固体吸附剂来选择气 体吸附,并且随着气压的下降,气体在吸附剂中的吸附特性会降低。气体混合物的完全分离
8、 和吸附的恢复是通过真空和非氢过程完成。由于焦炉煤气成分复杂且产品氢纯度要求高,在 清洁原料气之前,需要脱除杂质较多,必须对 PSA 进行调整以适应原料气成分。整个过程分 为以下几个处理部分:压缩、预处理、变压吸附(PSA)和脱氧干燥。焦炉煤气制氢供给释放潜力大,但面临焦炭供给减少带来的原料气下降的影响焦炉煤气是炼焦副产品,焦炉煤气产量受配煤成分比重的影响较大,挥发分较高的煤种 焦炉煤气产量高,反之亦然。根据云煤能源披露的数据,可以测算 1 吨焦炭产生约 400m3 的 焦炉煤气。氢能价值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钢企和独立焦化企业重新审视焦炉煤气价值,进行副产制 氢。焦炉煤气以往在钢厂主要作为热源用
9、来燃烧加热,对于独立焦化厂主要用来供给市政燃 气。随着国内经济进入低碳发展时期,氢能在代碳、减碳方面的价值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 重新审视焦炉煤气价值,近年来包括中国宝武、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钢铁企业,以及中国 旭阳、美锦能源、山西郑旺等独立焦化企业都在推进焦炉煤气副产制氢项目。国内焦炭供给进入了平台区,焦炉煤气制氢面临原料气减少带来的影响。自 2018 年发 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国内重点地区推进焦炉淘汰工作;河北、山东、 河南省要按照 2020 年底前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达到 0.4 左右的目标,制定“以钢定焦”方 案,加大独立焦化企业淘汰力度,根据上海钢联统计截止 2021 年
10、国内焦炭产能 5.26 亿吨, 2018 年以来减少 4000 万吨。受焦炉去产能和以钢定焦政策的驱动,2019 年以来国内焦炭产 量进入平台期, 2021 年我国焦炭产量 4.64 亿吨,同比减少 2.2%。十四五焦化行业一方面 面临节能、降碳压力,同时叠加下游钢铁产量增速放缓,国内焦炭产量业进入了平台期。焦 炉煤气制氢面临原料气减少带来的影响。区域上,华北、西北地区更具备条件利用焦炭副产煤气制氢。从国内各区域的焦炭产量 来看,2021 年华北四省焦炭产量 18726 万吨,占全国比重 40.3%,西北五省焦炭产量 8443 万吨,占全国比重 18.2%。华北和西北是国内焦炭重要产区,更具备
11、条件利用焦炭副产煤气 制氢。焦炉煤气制氢成本:炼焦煤价格的上升对制氢成本形成压力投资成本:焦炉煤气投资涉及到煤气压缩、PSA、干燥、充装等主体设备,以及土建施 工、公辅装置等;从近两年的部分焦炉煤气制氢的投资项目来看,其投资强度在 1.7 万元/ Nm3.H2.4 万元/ Nm3.H。焦炉煤气成本按照焦炭成本、焦炭价格关系推算。由于焦炉煤气制氢主要是焦化企业或 钢铁企业焦化单元,其原材料焦炉煤气是炼焦单元的副产品,原先主要供钢厂或市政用燃烧, 大部分企业对焦炉煤气成本难以直接测算,因此无法收集到直接成本数据。我们这里用焦炭 价格推算焦炭成本,选取 A 股上市公司云煤能源、陕西黑猫、山西焦化、宝
12、泰隆披露的焦炭 毛利率,三年平均值 8%。用焦炭成本推算焦炉煤气成本,按照参照云煤能源披露的数据,焦 炉煤气成本与单位焦炭成本三年平均值 0.00083。2022 年 4 月国内焦炉煤气制氢成本,华北地区为 2.60 元/m3,华东地区为 2.69 元/m3, 西北地区为 2.46 元/m3。整体受炼焦煤价格的提升,2022 年以来焦炉煤气制氢成本均有 55%-84%的同比增幅。焦炉煤气制氢作为化石能源制氢,面临碳排放压力。焦炉煤气制氢装置产生的碳排放包 括两方面,一是焦炉煤气吸附后,剩下的 CH4 替代氢气燃烧产生的碳排放,二是能耗产生的 碳排放。目前焦炉煤气制氢电耗在 0.3KW.H,按照
13、 1 kWh 折算 10.89 MJ 计算,这部分能耗在清洁能源供给没有大幅占比上升时,势必还会产生碳排放。根据炼钢焦炉煤气提纯氢 气与天然气转化制氢经济性对比研究,焦炉煤气制氢的碳排放比天然气制氢相当或略高约 3%。根据考虑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和电解水制氢成本研究,天然气制氢的 CO的排放量约 为 0.43 kg/(Nm H),则焦炉煤气制氢的 CO的排放量约为 0.44 kg/(Nm H)。考虑碳价,焦炉煤气制氢成本增加 0.03 元/m3。按照 4 月国内统一碳市场交易价格 60 元/吨,测算每立方米氢气成本增加 0.03 元。 如采用焦炉煤气制氢+CCS 技术,成本增加 0.15 元/m3
14、-0.17 元/m3。为控制氢气制取环 节的碳排放,需结合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根据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 (2019 版)规划,当前国内 CCS 成本在 0.350.40 元/kgCO2,如考虑焦炉煤气制氢+CCS 技术,则氢气成本增加 0.15 元/m3-0.17 元/m3。部分上市公司相关焦炉煤气制氢投资情况: 美锦能源:旗下华盛化工拥有焦炉煤气制氢产线,工艺上采用焦炉煤气经 PSA-H2 单元 经变压吸附制取合格氢气产品;其中一期 2000Nm3/h 工业高纯氢项目,目前已投产;二期 10000Nm3/h 工业高纯氢项目。按照公司焦炉煤气产量规模测算,可提取潜在氢气产
15、能为 6.4 万吨/年,可以满足 2.4 万辆中型卡车或 1.8 万辆客车一年的用量。硅烷科技:公司目前工业氢气年设计产能为 3.76 亿立方,为该区域内最大氢气制备地。 公司生产氢气原材料焦炉煤气采购于公司股东首山化工,首山化工具有年 300 万吨焦炭产能, 副产大量焦炉煤气,为公司通过变压吸附技术生产氢气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公司在当 地氢气市场中具有较强的区域资源和客户优势,。公司氢气的下游客户集中于平煤神马集团的 尼龙业务板块,采用氢气为原材料最终制造涵盖尼龙原材料、中间体到深加工制品的尼龙全 产业链产品。公司生产的工业氢,行业标准为 3N 级,实际生产可以达到接近 4N 的纯氢标
16、准。3. 煤气化制氢:拥有成本和资源优势,面临碳排放约束大,具备经济性实现 CCS 的潜力煤的气化是指煤在高温常压或加压下,与气化剂反应转化为其他产物。气化剂为水蒸气 或氧气(空气),气化后产物中含 H2、CO 等组分;然后经过净化、CO 变换和分离、提纯等 处理而获得一定纯度的产品氢。煤气化制氢技术工艺路线包括:气化反应、煤气净化、CO 变 换、变压吸附提纯。煤气化技术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按照煤料与气化剂在气化炉内流动过程 中的不同接触方式,通常分成固定床气化、流化床气化、气流床气化。国内煤气化制氢技术成熟、世界领先, 煤气化制氢技术在全球发展已有一百余年发展历史,20 世纪 30 年代至 5
17、0 年代初,德 国最早完成“第一代”煤气化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典型的工艺有碎煤加压气化 Lurgi 炉的固 定床工艺、常压 Winkler 炉的流化床和常压 KT 炉的气流床, 这些工艺都以氧气为气化剂, 实行连续操作,气化强度和冷煤气效率得到极大提高。20 世纪 70 年代德、美等国开始研发 “第二代”煤气化工艺,典型工艺有 BGL、HTW、Texaco、Shell、KRW 等, 加压操作是 第二代炉型显著特点。“第三代”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典型工艺有煤催化气化、 煤等离子体气化、煤太阳能气化和煤核能余热气化等。国内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展煤气化制氢技术研究。目前形成了以航天炉技术、
18、清华炉水冷 壁技术和华理四喷嘴技术为代表的煤气化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煤制油、合成氨和煤化 工领域,实现了对煤炭的清洁利用,国内煤气化制氢装置最大的规模超过每小时 20 万立方米。 过去十年来茂名、淄博、九江、南京、安庆等地炼厂建设了一系列大规模煤制氢装置,其中 中石化茂名煤制氢规模达 20 万 m3/h,装置主要包括水煤浆气化装置、合成气净化装置等, 以煤、炼厂副产的高硫石油焦和纯氧为主要原料。根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数据,2020 年国内煤炭储量 1432 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储量 为 1351 亿吨,亚烟煤和褐煤储量 81.3 亿吨。相比天然气、石油等能源,我国煤炭资源储量 相对丰富。2
19、021 年国内原煤产量 41.3 亿吨,同比 5.84%。按照制取 1 吨氢需要 7.5 吨褐煤, 国内褐煤资源储量能够生产 10.84 亿吨氢气。2021 年 9 月份我国核增煤炭产能 2.2 亿吨左右,并增加应急产能约 1 亿吨。2022 年 4 月 2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将通力合作优化煤炭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审批政策, 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新增煤炭产能 3 亿吨。两年内核增新增煤炭产能近 6 亿吨,将进一步使得未来 2 年以后国内煤炭供给提升有 保障。传统煤制氢下游需求的趋弱,将进一步推动煤制氢应用转向新产业领域。根据中国氢能
20、 联盟发布的数据,2021 年煤制氢产量约 2100 万吨。煤制氢项目主要以石化企业为主,生产 的氢气主要应用的汽油加氢、粗柴油加氢、燃料加氢脱硫以及合成氨等产品。2021 年国内汽 油产量 15457.3 万吨,同比 17.3%,柴油产量 16337 万吨,同比 2.7%。整体来看,从 2019 年以来随着交通运输电动化渗透率的提升,对汽油、柴油消费需求趋弱。2021 年国内合成氨 产量 4950 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十三五以来在去产能政策的推动下,以及农业需求趋稳,合 成氨产量从 2015 年开始回落,近三年呈稳定态势,产能利用率维持在 70%左右,相比 2015 年的高峰期下降 6 个百
21、分点。整体来看在汽油、柴油、合成氨等传统煤制氢下游需求的趋弱 的态势下,将能够推动煤制氢应用转向新产业领域。区域上,国内各地区均具备条件利用石化产业配套的煤气化制氢拓展氢能在新产业应用。 从国内各区域的汽柴油、合成氨产量来看,2021 年华东六省汽柴油产量 11710 万吨,占全国 比重 36.45%,东北三省汽柴油产量 6212 万吨,占全国比重 19.3%;华南三省汽柴油产量 4690 万吨,占全国比重 14.6%。合成氨产量,国内除东北和华南地区占比较低外,其他区域产量 占比相对平衡。作为石化产业配套的煤气化制氢,在下游需求趋弱的格局下,国内各地区均 具备条件利用石化产业配套的煤气化制氢
22、拓展氢能在新产业应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2022 年以来,随着地缘冲突的加剧,能源安全保障进一步凸显。围绕鼓励煤炭清洁高效 利用的政策不断加码,煤制氢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或将受到鼓励。煤气化制氢成本分析: 投资成本:煤气化制氢投资涉及到煤粉准备、水煤浆制备、气化炉、变化单元、吸附装 置等;从部分以工业氢为主的煤气化制氢的投资项目来看,其投资强度在 1.25 万元/ Nm3.H 1.77 万元/ Nm3.H。如需要达到高纯氢 4N 级标准,参照中石化茂名氢燃料电池项目投资强 度,预计投资强度达到 3.3 万元/ Nm3.H 左右。制造成本: 固定成本:按照 90000 Nm3/h
23、,投资强度 3.3 万元/ Nm3.h,折旧年限 20 年;其他固定 费用包括:维修费用按照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的 2来计算,工作人员按照 10 人(每人 12 万 元)考虑。 根据制氢工艺与技术的数据,以 9 万 m3/h 煤气化制氢规模为基准;每生产一吨氢, 需要消耗 7.5 吨褐煤,辅助材料消耗为 90 元/吨,制造费用 2622 元/吨,副产物能收回 446 元/吨,燃料动力 3731 元/吨。2021 年三季度以来国内褐煤价格大幅上升,截止 2022 年 4 月内蒙古赤峰褐煤车板价为 508 元/吨,锦州港褐煤平仓价为 635 元/吨。以此测算,2022 年 4 月如在内蒙褐煤资源主产
24、地,用当地褐煤进行煤气化制氢,其成本 1.08 元/m3;在国内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用褐煤 进行煤气化制氢成本为 1.20 元/m3 和 1.21 元/m3。煤气化制氢碳排放强度高,但具备实现更经济 CCS 的潜力。煤气化制氢过程中,不可避 免地会产生 CO2,根据考虑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和电解水制氢成本研究,煤气化制氢的 CO 的排放量约为 2 kg/(Nm H)。但煤气化制氢分离之后的 CO2 纯度高(接近 100%)、压力高, 完全区别于化石燃料普通燃烧过程汇总产生的常压、低溶度 CO2(含量仅为 12%左右),具 备更经济实现 CO2 的捕捉封存(CCS)的潜力;随着 CO2 埋藏技术的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源行业 深度 报告 寻找 战略 下制氢 供给 格局 演变 逻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