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综合测试姓名:_班级:_学号:_使用日期:_一、单选题1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标志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B是五代十国时期武将篡位的延续C意味着节度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D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统治的强化2阅读下表,宋朝相关史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宋朝相关史事的因果关系选项原因结果吸取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的教训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中央设枢密院管军政,三司管财政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王安石变法试图富国强兵政府按职业登记户籍,“诸色户计”主户
2、、客户管理制度形成ABCD3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4宋朝时期推行的任官回避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宋史载:“性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该制度旨在( )A瓦解血缘宗法体系B健全地方行政机构C防止地方势力膨胀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5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
3、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 )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C根本上杜绝割据存在的隐患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6钱公辅义田记载: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材料表彰了范仲淹( )A均衡地方赋税B兴办学校教育C推动保甲自治D实施宗族救济7北宋仁宗、英宗时,朝廷财政收入较之太宗时己增长五六倍,却出现了“太宗时能余大半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央集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B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滞缓C经济格局变动影响财政收支D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8北宋实行募兵制,
4、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9宋太宗曾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为此,宋朝( )实行重文抑武的方针 派文臣出任地方知州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设三司与枢密院分财权ABCD10据史料记载: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历任陈州通判、开封府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据此判断韩绛应生活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1“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
5、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12北宋王安石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有诸多相同点,但两者存在巨大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A对普通民众有利 B推动社会转型C得到统治者支持D能够富国强兵13“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哪个原因( )A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D变法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14有文章曾说
6、,至绍兴八年,南宋政权稳定后,“西北之民,感恩戴德,襁负而归,相属于路”。材料表明宋室南迁是( )A宋金和议的必然结果B北方人口南迁的重要原因C南方政局稳定的影响D南宋政权投降政策的产物15北宋和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A西汉和东汉B西晋和东晋C曹魏和北魏D南齐和北齐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宋太
7、祖)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并分析其背景和利弊。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
8、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治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北宋中期面临哪些社会危机。(2)材料二出自什么盟约?盟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应怎样评价这一盟约的签订?(3)综合分析出现这些危机的原因。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袍加身”仍然是五代十国时期武将
9、篡位的延续,B项正确;“黄袍加身”并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排除A项;“黄袍加身”并未结束节度使的权力,排除C项;此时北宋尚未强化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2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项宋朝相关史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准确,故正确;元朝时,政府按职业登记户籍,“诸色户计,各安生理”。宋朝实行主客户登记的制度,与宋朝时租佃关系发展相关,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故排除。故选A。3A【详解】由材料可知,北宋王朝通过轮换的方式将军队牢牢地掌握在中央手里,极力地削弱将领对士兵的控制权,这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方势力的坐大,故选A。B项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