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试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第二单元检测试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检测试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第二学期单元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二单元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 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A,B。C;D、(2)“”处应填入的连接词,最恰当的是()A又B或C更D而(3)这段文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鸟鱼虫的变化规律同_的关系。二、句子默写2古诗文名句默写。(1)烽火连三月,
2、_。(杜甫春望)(2)_,似曾相识燕归来。_。(晏殊浣溪沙)(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郦道元三峡)(4)王绩在野望中,用典故表达避世退隐之意的诗句是:_,_。(5)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以一问一答作结,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_?_。三、语言表达3“农谚”即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总结了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请同学们向有经验的老人请教,收集两条农谚。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论诗(南宋)戴复古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4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的诗歌
3、。(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5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邮馆:驿站旅馆。砉(hu)然:象声词。阍(hn):守门的人。良:很。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余问故_(2)不胜惊错_(3)鼠何名老虫_(4)不寡矣_
4、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城中安得有此兽?(2)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9“余惊错欲走”是因为什么?10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六、现代文阅读11阅读大雁归来选段,回答各题。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
5、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