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抚育红军儿子的“妈妈”.docx
《红色故事-抚育红军儿子的“妈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故事-抚育红军儿子的“妈妈”.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色故事-抚育红军儿子的“妈妈”1934年10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在中央苏区瑞金至会昌的马路上,一位行色匆匆的女红军骑着一匹快马迎着夕阳向会昌疾驰。这位女红军名叫范乐春,福建永定人,是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林伯渠的夫人,时任红军家属局局长。她的胸前和后背的兜里各裹着一个未满月的男婴,背上较大的,是她自己的孩子,胸前较小的,是闽西老乡、时任中央政府财政部部长邓子恢与夫人黄秀香刚出生3天的孩子。由于中央红军即将出发长征,为了革命的事业,两对革命夫妇毅然将亲骨肉托交范乐春在会昌的堂兄嫂范美宏、郭发仔夫妇抚养。在茫茫夜色中,范乐春来到会昌城径直找到堂兄嫂居住的地方文家塘福建会馆(天后宫)侧边的一破旧屋子
2、。范美宏夫妇见到汗水涔涔的范乐春,连忙迎进屋里。范乐春将来意说明后,小心翼翼地把胸前、背上兜里的婴儿解下来,托交给堂兄嫂。范美宏夫妇本来生活拮据,还有一个女儿,面对范乐春托交的两个男婴,夫妇俩顾不得多想并一诺千金:“放心吧,有我就有红军的儿!”范乐春满噙着泪水与熟睡中的男婴一一吻别,可怜天下父母心!面对动荡的时局,谁能预知这对襁褓中的红军儿子将会遇到怎样的风险和困难,范乐春交代完后,立马返回瑞金,谁知这一别竟是永久的骨肉分离(黄秀香在长征突围是牺牲,范乐春留在苏区打游击患肺病去世)。为了养育红军的后代,范美宏夫妇节衣缩食,硬是省出几块钱请了个奶妈来喂养两个孩子。不久,实在挤不出钱请奶妈,孩子没
3、有奶吃,整天哭声不断,急得夫妇俩一筹莫展。此时,恰巧邻居家来了一位庄埠乡的年轻农妇,她看到这两个男婴饿得可怜,主动表示愿意帮助喂养一个。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范美宏夫妇只得忍痛将早出生十来天、身体较壮实的男婴(范乐春之子)送给这位农妇抚养。不久这位农妇因丈夫病故,生活失去依靠。几经辗转,小孩最后被洛口圩边的农民赖兆枝、李满姑夫妇收养,取名赖亚平。4岁时,小亚平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左脚不能走路,落下终身残疾。9岁时,小亚平由养父背到本村一家私塾里读书。到12岁时,赖兆枝夫妇让亚平拜裁缝师傅钟宗宾学手艺。范美宏夫妇抚养的是邓子恢之子,取名范宜德,当时脐带尚未脱落。为了孩子,夫妇俩吃尽了苦头,范美宏靠打零工补贴家用,郭发仔靠卖粉皮的小生意糊口。当小宜德长到10岁时,范美宏又不幸去世。从此,郭发仔生活更加艰难。郭发仔硬是挤出钱让宜德上了明山小学读书。1949年8月会昌解放,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代主席邓子恢,给赣南军政委员会主任、第四十八军政委陈仁麒去电,请他派人前往会昌,寻找自己和林伯渠同志长征前寄养在会昌的儿子。陈仁麒马上委托驻赣南部队的左风同志前去寻找,在会昌人民政府的协助下,很快找到了离散15年的两个亲骨肉。郭发仔、李满姑这两位红军儿子的“妈妈”,依依不舍送别了含辛茹苦抚育了15年的儿子。赖亚平、范宜德回到北京父母身边后,分别更名为林苏生、邓瑞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色 故事 抚育 红军 儿子 妈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