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之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之文化传承与创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之文化传承与创新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学问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志向化须要或为满意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建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肯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以下是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中学政治必修3学问点总结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学问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化传承与创新学问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表现: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
2、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地位)。不仅对于探讨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意义和作用)。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2、怎么样相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地位作用) 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各民
3、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确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和特征。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行缺少的一部分。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看法: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旺盛进步。 原则: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 5、敬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要敬重文化多样性? 敬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
4、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才智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敬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旺盛的必定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整个世界。敬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怎样做? 首先要敬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敬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需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的原则。 在文化沟通中,要敬重差异,理解特性,和谐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旺盛。 6、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沟通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肯定的方式传递学问、信息、观
5、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全部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7、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化(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干脆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8、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验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记,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播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与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合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
6、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中学生应当怎么样做中外文化沟通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忱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汲取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加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0、推动中外文化沟通的意义: 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沟通,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详细:对内——中华文化: 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 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7、。 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 有利于汲取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世界文化的旺盛与发展。 有利于加强沟通国家人民之间的友情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文化传承与创新学问点二: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肯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长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记。 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绚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
8、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即传统文化能够保留至今的缘由) (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详细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显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两面性):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9、,经济、政治的改变,传统文化假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意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主动作用。反之,假如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看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相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辨别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主动向上的内容,应当接着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产生的主动影响): 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
10、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主动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盛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建新生活。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定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运动,确定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也确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代
11、表新的政治、经济力气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气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觉和独创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思想运动。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教化(教化方式的变革)。教化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建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化通过对受教化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12、;,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化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相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宝,;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建。随着教化方式的不断变革,教化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化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创新学问点三: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定要求。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确定作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建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建。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
13、新状况,提出新问题,须要文化不断创新去解决,以适应新状况,回答新问题;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供应了更为丰富的资源,打算了更加足够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旺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朝气、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溢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合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
14、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4、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建的主体。 5、文化创新的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B.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对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解除;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又要解除;
15、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实行正确的方法进行。 6、;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 教化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是科技进步的必定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怎么样建立;学习型社会;? 推动教化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化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看了;中学政治必修3学问点总结之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章的人还看了: 1.中学政治必修三学问点总结 2.中学政治必修三学问点 3.政治必修三其次单元重点学问总结 4.中学政治必修3学问点总结:第三单元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