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登岳阳楼》-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ppt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文本,感知形象;品读炼字艺术,体会杜诗严整章法;赏析气象宏伟诗境,感悟悲苦孤寂诗情。思维发展和提升:探究诗歌意蕴,诵读融情理于一体;学习情景交融手法,丰富联想想象,感受诗人苦痛忧思。审美鉴赏和创造:了解杜甫沉郁顿挫诗风,把握意象特征,体味雄浑阔大意境。文化传承和理解: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积极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做一个大写的人。作者简介(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即712-745),涉世未深 从小好学,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白登高怀古,寻幽访胜,饮酒论诗。此时写了望岳画鹰等。(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即746-7
2、55),忧国忧民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外还有兵车行等。(3)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即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抓。一年后逃出,到达肃宗行在陕西凤翔,授左拾遗。不久弃官携家前往秦州。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于此期。(4)漂泊西南时期(49-59岁去世,即759-770),诗风更沉郁 成都依靠严武,有了草堂安身。后严武逝世,他又飘泊西南、湖湘,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此时律诗很多,如登高、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江村初读正音品读悟情 有人说本诗前两联都“悲喜交加”,请联系时代背景并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品叙事悟情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首联所叙之事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昔闻昔闻”对对“今上今上”“昔闻昔闻”:慕名已久、向往之久。:慕名已久、向往之久。“今上今上”:夙愿得偿,幸事一件。:夙愿得偿,幸事一件。手法:虚实交错,今昔对比手法:虚实交错,今昔对比首联首联表达了诗人往昔对岳阳楼的表达了诗人往昔对岳阳楼的向往向往与眼前登楼的与眼前登楼的喜悦喜悦之情。之情。“昔”和“今”之间的空白,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这期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
4、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赏景悟情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请大家从炼字角度分析诗歌颔联是如何展现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的?“坼”为“分裂、裂开”之义,体现一种力量感;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为“漂浮、浮动”之义,体现一种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手法:想象、夸张想象、夸张面对如此大好河山,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宏伟景象,置身其境,诗人的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