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MDI行业发展历程、成本构成、贸易格局及进出口情况分析[图].docx
《全球及中国MDI行业发展历程、成本构成、贸易格局及进出口情况分析[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及中国MDI行业发展历程、成本构成、贸易格局及进出口情况分析[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球及中国MDI行业发展历程、成本构成、贸易格局及进出口情况分析图 MDI性能优异,是目前最重要的聚氨酯材料原料之一。多异氰酸酯在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按照分子结构可以分类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异氰酸酯,目前芳香族异氰酸酯的使用量最大,如MDI、TDI等。其中MDI为双苯环结构,可以显著增加聚氨酯材料硬度;另外,两苯环之间又有一个亚甲基,由于碳-碳单键的内旋转,增强了大分子链的空间旋转性,使得弹性体伸长率较高,力学性能提高,由于其优异的性能,MDI成为目前用量最大的异氰酸酯原料。 一、行业发展历程 1)第一轮周期(1994-2002年)。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MDI生产技术仅掌握
2、在拜耳、巴斯夫、亨斯迈、陶氏等几家公司手中。当时由于MDI的生产企业较少,同时下游应用有限,全球消费量仅为200万吨左右,行业价格较为稳定。2000年之后,巴斯夫等公司纷纷扩产,同时,万华化学将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1万吨装置扩产至6万吨,伴随产能增长,供给逐步宽松,产品价格逐步走低。 2)第二轮周期(2002-2010年)。伴随着上一波产能扩张的结束,全球MDI产能增长进入停滞状态,2003-2004年全球产能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有8万吨退出,与此同时产品需求增长稳定。这段时期的供需错配,带来了2002-2005年全球范围内MDI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MDI价格的上涨吸引相关厂商进行投资,2005
3、年之后再次进入产能集中投放期:万华化学在宁波建设16万吨项目;巴斯夫、亨斯迈等合资投建上海联恒装置24万吨MDI装置;陶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新建23万吨装置;巴斯夫在比利时进行了32万吨的扩产。与此同时,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了经济全球范围内的衰退,MDI需求增长转负,2009-2010年MDI价格重新回到周期底部。 3)第三轮周期(2010-2016年)。2010年的行业产能增量很少,MDI价格自2011年之后重新进入上升通道,之后由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伴随万华宁波完成60万吨扩产,重庆巴斯夫产能逐步投放,同时叠加2015-2016年全球原油价格大幅下跌,MDI价格在2016年重新回
4、到底部区间。 4)第四轮周期(2016年开始)。2016-2017年全球MDI产能增长缓慢,同时伴随陶氏、巴斯夫、科思创美国工厂陆续出现不可抗力停车造成产品供给阶段性紧缺,MDI产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但是,在2018年之后,Sadara40万吨产能投放,上海联恒完成24万吨扩产,同时叠加贸易冲突造成的需求消退,产品价格再次走低。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成本构成 MDI的主要原料为苯胺,而苯胺主要原料是纯苯,而大部分纯苯又由石油炼制而来,因此理论上应该存在一条“原油纯苯苯胺MDI”的价格传导路径。实际过程中,由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议价能力有所区别,供需格局不同等原因,价格传导并不是非常明显。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球 中国 MDI 行业 发展 历程 成本 构成 贸易 格局 进出口 情况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