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与医疗行业研究:溯源而上_掘金创新.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药与医疗行业研究:溯源而上_掘金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与医疗行业研究:溯源而上_掘金创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药与医疗行业研究:溯源而上_掘金创新1 2022 年度策略:诊疗相关业务全面复苏,坚守景气长坡医院诊疗业务有望全面复苏。2021 年新冠疫苗带动工业持续增长(9M21 利润总额同比增 长超 80%),相应疫苗与核酸检测的支出也大幅增长,疫情相关支出占用较大医保支出。展 望 2022 年,我们预计有望随着全球疫情的缓解,新冠相关支出大幅下降,医药工业则随着 医院诊疗恢复从而全面复苏。由于 2021 年基数相对较低,我们认为医院诊疗相关板块的收 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行业进入近五年估值下段,部分板块步入底部区间。截至 10M21 医药生物板块 2021 年预 期市盈率为 34.3x,处于近五年较低
2、水平,低估值映射市场担忧集采无序且激进扩大。分板 块看,CXO 与医院处于近五年高位,医疗设备处于近五年中间水平,其余细分板块估值基 本均处于近五年低位。医药行业逐步筑底,A 股更具投资机会。 1) 2022 年我们更看好 A 股表现,从估值上看,除 CXO 和医疗服务外,绝大部分子版块 的估值已经降至历史底部。随着医院诊疗活动相关的板块收入逐渐复苏,我们认为 PEG 在 1 附近的二线龙头具备较大的估值修复可能性。 2) 考虑到流动性制约(自年中以来,受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政策持续性的担忧,港股医药 股流动性持续下降),我们对港股市场 2022 年仍较为谨慎。2 政策展望:趋于稳定,趋于能见始于
3、 2015 年的审评改革、始于 2017 年的创新药支付改革、始于 2019 年的国家集采深刻 影响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我们认为医药板块政策不确定性正在逐步下降,高质量与真创 新成为生存预期: 1) 制药板块政策扰动性下降,审批预计边际严格、推动研发从仿创向创新,创新药医保国 谈常规化但偏向更高质量的创新药,仿制药集采常规化,已从口服固体制剂转向注射剂, 未来向胰岛素、生物类似药、中成药等品类蔓延; 2) 医疗器械中人工关节国家集采落地、集采政策有边际缓和趋势,但考虑到品类众多,我 们预期医疗器械集采影响仍将持续; 3) 医疗服务因市场认为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估值出现较大扰动。但我们继续看好龙头
4、民营 医疗在估值低谷期持续高速扩张,且定价体系存在优化可能性。制药:审评边际趋严,创新药国谈常规化,仿制药集采范围扩大审评改革:行业优胜劣汰,由仿创到创新。 1) 2015 年两办发布 44 号文之后,监管部门持续出台重磅政策推进创新药研发、生产、 支付产业链的改革;截至 1H21,大部分鼓励性政策已然完善,进入查漏补缺阶段。 2) 2021 年 7 月 2 日,CDE 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 则意见打响行业优胜劣汰发令枪,全方位展示了国家相关部门推进创新药供给侧改 革的决心,倒逼行业进入第二次转折,从以推动上市为目标的仿创走向以满足患者需 求为目标的创新。胰岛素集
5、采:生物制剂集采开端。2021 年 9 月,国家发文开展第六批集采(胰岛素专项), 涉及 10 家企业、6 个采购组(二代和三代分别按速效、基础和预混分为 3 个组)共 81 个 品规,标志生物制剂开始进入国家集采。本次集采有以下几个特点:1) 采取“基础量+增量”的分量规则,医疗机构自主分配。中选企业按照报价由低至高分 为 A(价格较低的一半企业)、B(剩余企业)、C(末位中选的企业)三类:1)基础量: 第一名中选企业获得医疗机构对其报量的 100%,其余 A 类企业和 B 类企业获得 80%, C 类企业获得 50%;2)增量: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将 C 类企业量的 30%作为增量分配 给任意
6、 A 类企业,对于未中选企业的报量,其 80%由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分配给任意 A 类和 B 类企业。2) 强调确保供应。当医疗机构选量超过每家机构供应中国市场最大产能的 50%时,不再 开放医疗机构选择该产品。3) 本次带量规则中将有多家中选,适当提高了中选率,以医疗机构对自身产品的报量为基 础,同时医疗机构具有较强的调配权利,利好产能大、供应能力强、具备成本与销售优 势的龙头企业。PDB 数据显示,我国胰岛素市场当前以进口厂家为主(二代胰岛素进 口占比 63%,三代胰岛素进口占比 89%),我们预计此次胰岛素集采降价幅度相较化药 将相对温和,国产龙头有望加速实现进口替代,重塑市场格局。医疗器械
7、:降幅边际缓和,范围推进扩大人工关节国家带量采购结果已落地,集采政策有边际缓和趋势。在全国的带量采购实施之 前,各地的带量采购已如火如荼的进行。2021 年 9 月 14 日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人工关节 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本次采购产品为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和初次置换人工全 膝关节,共 48 家企业参与,44 家中选,中选率 92%,其中爱康(爱康宜诚、爱康理贝尔)、 威高(威高亚华、威高海星)、迈瑞、大博等国产龙头均中标。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 3.5 万元下降至 7000 元左右,平均降幅 80%,膝关节平均价格从 3.2 万元下降至 5000 元左右, 平均降幅 84%。本次集采中
8、标价格降幅低于此前冠脉支架国家集采,集采降价趋向温和, 且仅涉及初次置换关节,对翻修及定制关节的影响较小。医疗服务:迎接扩张机遇政策对社会办医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政策驱动医疗服务行业高景气度发展。从 1997 年非公 医疗实施市场调节价格以来,社会办医的发展阶段可分为:1)非公医疗实施市场调节价格, 社会办医初现雏形(1997-2017);2)政府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立法确定社会办医地位 (2017-2020);3)步入发展快车道,配套政策频繁落地(2020 年至今)。综上,随着以上政策纷纷出台,我们展望未来民营医院的走向如下: 1) 民营医院对于公立医院的补充地位不会动摇,加大公立医院建设并非挤
9、压民营医院空间, 针对国内强劲的病患需求,我们看好公立及民营两者共同繁荣; 2) 药耗集采等基本是大势所趋,做好供应链管理也有望成为民营医院间重要的竞争指标; 3) 医疗定价的腾笼换鸟是定价合理化下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大复杂型项目的供应,提高诊 疗的规范化和服务的质量有望成为民营医院的最终出路。公立医院建设:强调提质增效,而非粗放扩张。2021 年 6 月 4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 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即力争 通过 5 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 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
10、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 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保障。3 制药:机遇挑战并存,出海以破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背景下,我们预期 2022 年药品市场有望逐步回暖,相关公司包括天境 生物(IMAB US)、康诺亚(2162 HK)、健友股份(603707 CH)、司太立(603520 CH)、 通化东宝(600867 CH)、恒瑞医药(600276 CH)、先声药业(2096 HK)、信达生物(1801 HK)、康方生物(9926 HK)。对于药企,市场最关注两大能力“创新”+“出海”。同时, 正如我们此前的预期,Biotech 和大 Pharma 之
11、间的合作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幅加强,形成“合 纵”新趋势。我们认为 Pharma 和 Biotech 龙头的优势有望进一步加强,第一集团阵营更加 清晰,从而催生投资机会。中国企业趋势之一:创新融资热度不减。2018 年科创板和港股 18A 接受无收入创新企业上市,带来了新的资本退出 途径和新的融资通道,解决了生物技术公司最关心的资金来源问题,支持了后续管线的拓 展和渠道的建设,同时维持了初创药企早期融资环境的稳定。此外,百济神舟、天境生物 等公司寻求 A 股二次上市,继续验证资本对药品创新的认可。新药研发展现强劲势头。得益于过去数年的政策支持和资本推动,国内制药产业尤其是 创新药行业表现繁荣:1)
12、9M21 国内共 53 个创新药/疫苗获批上市,其中国产 27 个,占 所有品种比例超过 50%,自 2017 年以来稳步提升;2)截至 8M21,共有 582 个国产化学 创新药和 290 个国产生物创新药 IND。中国企业趋势之二:出海产品出海带来破局机遇:国内重复创新和价格谈判(创新药和仿制药)意味着海外市场成 为药企必经之路,国产品种出海一方面意味着全球成熟制药体系对国内品种的背书,另一 方面打开了销售天花板:1)创新药方面,全球制药巨头和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合作更为紧密, 合作方式从产品授权向资源整合乃至参股进化,同时交易的数量和金额也持续放大,而 2019 年 11 月泽布替尼在美国获
13、批用于套细胞淋巴瘤二线治疗,成为首个在美国上市的国产新分 子实体,标志着国产创新药正式踏入国际舞台,目前已有 2 个国产新药在美国获批;2)部 分仿制药龙头企业凭借高质量标准的原料药和制剂,在壁垒相对较高的美国市场以点带围, 形成初步突破。中国企业趋势之三:合纵药企“合纵”频现:2021 年以来,国内药企之间围绕创新药的授权合作,即“合纵”愈发 多见,biotech 借助大型药企强大的销售团队及成熟的销售渠道推动产品商业化,大型药企 通过 biotech 在细分领域上的垂直深入,快速进入新的赛道,完善产品管线,并且尽快推动 业绩的增长。4 消费医疗:新时代下的高景气赛道我们认为当下消费医疗行业
14、已迎来高增长阶段(典型行业:医美、脱发、齿科等),基于 1) 居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尤其是一线城市与东南沿海城市,人均 GDP 已达发达国家水平;2) 居民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伴随网红经济、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居民对颜值 及生活品质的追求明显提升,尤其是具有高消费倾向的年轻一代。相关公司包括华东医药 (000963 CH)、华熙生物(688363 CH)、云南白药(000538 CH)、片仔癀(600436 CH)。医疗美容:供需全面双升市场下沉+使用便捷化+行业规范化,医美迎来最好的时代。医美技术起源于一战时期,全 球市场在数十年发展之中趋于成熟(中国以外地区:20-22ECAGR=
15、3.1%),而中国市场经 历萌芽与井喷之后,迎来了合规化下的黄金发展时期(16-19CAGR=22.5%),上游原料& 制剂、中游医疗服务、下游获客平台全产业链驶入高景气轨道。我们认为中国医美市场 2021-23 年有望实现近 24%的年复合增长,基于: 1) 市场开始下沉,渗透率加速提升; 2) 轻医美的发展使得消费场景日常化; 3) 监管加强,政策频出,行业向健康、规范方向发展。5 疫苗:供给周期叠加新冠增量中国疫苗产业处于创新疫苗供给释放与的大周期,PCV/HPV 等全球重磅疫苗的国 产化将驱动龙头企业持续高增长。新冠疫苗的大量接种使疫苗企业获益丰厚的同时,驱动 了全民疫苗接种意识的提升
16、。展望未来,兼具国际化研发视野及本土化营销能力的疫苗龙 头将长期跑出。 中国疫苗产业:创新疫苗供给快速改善,逐渐步入周期。1) 政策驱动创新疫苗可及性提高:自 20152017 年药政改革后,PCV、HPV 等全球畅销 的重磅疫苗才得以进入中国,推动创新疫苗市场逐步教育,但进口疫苗多处于供不应求 的局面,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接种需求; 2) 重磅疫苗的打开国内疫苗企业成长空间:国内疫苗企业研发能力的不断升级开 启国产化周期,随着 PCV13(4Q19 沃森、3Q21 康泰)、HPV4/9 的国产化,创新疫苗 供给将快速改善,中国疫苗产业将步入长期的快速增长。6 医疗器械:关注海外业务占比高、新基
17、建受益及政策免疫赛道新冠疫情对国内医疗和疾控体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后疫情时代发力补短板。2021 年虽然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但国内各地方政府坚定地执行国家制定的抗疫措施, 国内疫情局势整体保持稳定,医院的常规诊疗活动逐步恢复常态。然而,本次疫情暴露了 国内重症科室建设尚不完善以及基层医疗能力较薄弱等现状,以每十万人口 ICU 床位数指 标为例,国内危急重症科室等配置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较大。由于此次新冠疫情 对国内医疗和疾控体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国家对于医疗投入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提升,一场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的医疗新基建已拉开序幕: 1) 2020 年 5 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药 医疗 行业 研究 溯源 掘金 创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