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鼎股份研究报告:智能底盘发力_橡胶件迎全新成长期.docx
《中鼎股份研究报告:智能底盘发力_橡胶件迎全新成长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鼎股份研究报告:智能底盘发力_橡胶件迎全新成长期.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鼎股份研究报告:智能底盘发力_橡胶件迎全新成长期一、橡胶件龙头正拓展为平台型零部件供应商1.1 公司为非轮胎橡胶制品龙头公司以汽车密封件起家,打造非轮胎橡胶制品龙头。中鼎股份前身为 1980 年在安徽省宁 国市成立的宁国密封件厂,主要经营范围为汽车密封件、特种橡胶制品的研发、生产、 销售与服务。公司于 1992 年进行股份改制,成立中鼎股份有限公司,1993 年获批自营 进出口权,开始从事海外业务。2008 年开始公司通过海外并购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积 极打造非轮胎橡胶制品多个细分领域的顶尖企业,在美国、德国等地拥有 KACO、 WEGU、AMK、TFH 等 10 余家多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2、企业。2021 年进入全球汽车零 部件供应商 100 强列第 87 位。公司多年保持非轮胎橡胶制品国内第一。以营业收入考量,公司近几年在全球非轮胎橡 胶制品企业排名保持稳定,2020 年位列全球第 13 位,国内第一。1.2 以橡胶件为业务根基,大力发展智能底盘业务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围绕汽车零部件广泛布局。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夏鼎湖、夏迎松父子, 分别持股 31.61%和 22.13%。公司始终坚持将汽车零部件作为核心业务,在不同阶段进 行了不同领域的布局。目前已在非轮胎橡胶领域形成密封业务、底盘减震等基盘业务, 大力大展底盘热管理管路、空气悬架、轻量化等智能底盘业务。公司各业务领域通过收购吸收,
3、奠定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通过收购海内外细分领域龙头 企业,引进吸收再消化,掌握先进技术,并实行业务模块化管理,实现全球技术和产品 协同。一、橡胶件业务:1. 密封业务:2011 年-2014 年先后并购密封系统技术国际排名前三的美国 COOPER、 美国 ACUSHNET、德国 KACO 等企业,加强公司在密封领域的技术领先与市场布 局;公司基于旗下企业技术,已开发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 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2. 减震业务:子公司中鼎减震一直深耕于汽车减振系统,在衬套类、顶端链接板类、 发动机悬置类等产品上拥有多项专利。后陆续收购美国 AB、MR
4、P&BRP、德国 WEGU 等减震降噪龙头企业,在橡胶减振降噪领域走在了全球同行业的前列,占据 高端底盘减震领域,持续为欧美主机厂供货。二、 智能底盘业务:1. 热管理系统:2017 年 2 月收购德国 TFH,获得拥有自主专利的独家生产技术 creatube 工艺以及 TPV 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公司在所处细分领域全球排名前 二。公司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管路系统总成业务,客户群包括几乎所有主要的汽车制造商。2. 空气悬架系统:2016 年并购全球前三的空气悬架企业 AMK,实现在空气悬架领域 的布局,AMK 自九十年代进军空气悬架领域,持续为捷豹路虎、沃尔沃、奥迪、奔 驰、宝马等世界
5、豪华车主机厂配套。AMK 于 2018 年开启国产化,加速推进空气悬 架硬件降本和产品拓展,目前已获得蔚来、东风岚图等公司订单。3. 底盘轻量化业务:公司近年来大力发展底盘轻量化系统总成产品,于 2017 年策划并 筹建了汽车锻铝合金项目,锻铝控制臂总成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 年公司 收购四川望锦,其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产品,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公司未来 将重点发展底盘轻量化总成产品,已获得比亚迪等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订单。公司橡胶业务为业绩基盘,智能底盘业务待国内市场放量。公司的密封和减震业务为业 绩基盘,历年营收占比在 50%以上,2021 年上半年营收占比 46.1%。智能底盘业
6、务中, 热管理业务发展壮大,营收占比达 27.2%,空气悬架和底盘轻量化业务待国内市场放量。1.3 业务整合迎来业绩拐点,新业务开启成长期公司实现全球业务整合,打牢业绩拐点基础。公司 2008 年开启海外并购之路,经历海外 并购“全球并购”、“中国落地”、“海外管控”三个阶段,目前公司已经步入海外管控阶 段,按业务类型聚合为全球五大业务事业部,对全球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由事业部的中 方 CEO 统筹经营管理,实现了从资本输出转向了产业输出、管理输出、文化输出。公司收入迎来拐点,国内业务拉动力强。公司经过多年的兼并收购,业务逐渐扩大, 2018 年营业收入达到高点 123.68 亿元。2019-2
7、020 年受行业低迷和新冠疫情的严重影 响,公司营收下滑,2020 年营业收入为 115.48 亿元,同比减少 1.4%。随着行业回暖及 公司对海外业务模块化重整,公司国内外产能恢复良好,在手订单环比不断提升。2021 年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为 93.40 亿元,同比增长 19.7%,业绩底部反转势头明显。受公司 技术引进及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影响,公司国内业务增速自 2020 年开始显著提升并高于总 收入增速,2021 年上半年国内收入 26.35 亿,同比增长 61.4%,高于总收入增速 34.5%, 我们认为未来国内将持续放量,进一步拉动公司收入增长。公司业务整合效果明显,利润已底部反转。公司在
8、 2018 年利润达到高点 11.2 亿元, 2019-2020 年同样受行业低迷和疫情影响,公司利润发生不同程度的下滑,2020 年归母 净利润为 4.9 亿元,同比减少 18.2%。2020 年以来公司对海外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人员 及费用优化,剥离非核心业务。目前海外整合接近尾声,管控初见成效。2021 年公司前 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 8.2 亿元,同比增长 171.2%,利润已实现底部反转。公司利润率实现底部反转。公司利润率在 2019-2020 年有所下滑。通过业务管控,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利润率实现底部反弹,毛利率 24.4%,同比提升 2.0pct;净利率 8.8%, 同比提升
9、4.9pct。公司利润率主要受空气悬架业务板块拖累,2020 年公司剥离 AMK 公 司的工业电机业务,实现业务聚焦,促进了利润率的恢复。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所回落,研发费用比例保持稳定。公司业务整合同样带来各项费用率 回落,2021 年前三季度销量/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0% /6.6% /1.3%,相比 2020 年 分别下降 0.6 /1.0 /0.8 pct。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保持稳定,研发费用率自 2018 年来维持 在 4.4%以上。公司客户优质,夯实业绩拐点基础。公司通过全球技术与产品整合,在各业务领域均积 淀了优质的客户群。2021 年上半年,公司对通用、大众、戴姆勒、沃尔沃等
10、前十大客户 的直接与间接总销售额 39.87 亿,占公司总营收的 62.46%。国外技术引进,各大业务国内落地项目发展迅速。公司通过整合增强原有业务竞争力, 再向新能源车领域拓展,并实现国外技术的国内引入,进行反向投资打开国内市场。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国内业务占比达 41.3%,相比 2018 年提升 8.4pct。2021 年上半年, 嘉科公司(密封系统 KACO)营收 3.08 亿元,同比增长 41.6%;安徽威固(减震业务 WEGU)营收 0.99 亿元,同比增长 98.3%;安徽特斯通(热管理系统 TFH)营收 2.09 亿元,同比增长 58.4%。安美科(空气悬架 AMK)于 2
11、018 年完成注册,目前已实现国 内电机及空气供给单元组装线落地,正在布局空气弹簧,目前安美科国内新增业务订单 总量超过 25 亿元。二、智能底盘业务:三驾马车齐放量2.1 热管理管路业务行业领先新能源车热管理要求更高,带动公司热管理管路业务单车价值量提升。传统燃油车热管 理主要包括发动机和空调系统,新能源车增加了电池组、电机、电控单元的热管理,且 新能源车热管理各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热量交互更为频繁,管路比传统 车更为复杂,管路长度可达传统汽车的 4 倍以上,且电池模组对温控的要求远高于传统 汽车,带来热管理单车价值量的提升。另外随着热泵空调在新能源车的逐步普及,CO2 等新型冷
12、媒的应用,对热管理管路的抗压等技术要求更为严苛。目前伴随着公司对 TFH 管路总成技术的消化吸收,公司热管理管路产品的单车价值已经从传统燃油车约 300 元 提升到电动车的近 1000 元,增程式电动车更达到 1500 元左右。公司已确立热管理管路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于 2017 年收购的德国 TFH 是汽车热管理管 路系统的一流供应商,在配套传统发动机冷却管路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新能源车热管理 管路总成业务,积极拓展新材料在产品上的应用。TFH 拥有自主专利的独家技术Creatube 自动成型胶管生产技术以及 TPV 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产品具备重量轻, 成本低,装配灵活,NVH 性能好的优
13、势。TFH 还具有热管理管路设计(管路流速、路径 规划、材料选择、性能匹配等)能力,为整车企业提供全车热管理管路总成方案。TFH 在所处细分领域 2020 年市占率超 17%,全球排名前二,仅次于大陆集团。目前已经给宝马、沃尔沃、奥迪、大众、吉利和理想等 OEM 配套。业务整合及国产化进展顺利。TFH 公司业务之前主要集中于欧洲、美洲,2020 年公司将 中鼎胶管业务注入 TFH,并设立安徽特斯通,实现 TFH 国产化落地运营,安徽特斯通在 2020 年开始贡献营收。目前公司 OEM 主机厂业务以 TFH 为主导,全球非主机厂业务以 中鼎流体为主导,实现了热管理管路业务的聚焦和整合。业务竞争优
14、势明显。公司热管理管路业务本土化落地,在全球市场中将具备明显成本优 势。对比本土竞争对手则具备规模优势。目前国内生产热管理管路的主要有鹏翎股份、 川环科技和腾龙股份等企业。2021 年上半年,公司热管理管路业务营收达到 17.39 亿元, 鹏翎股份、川环科技和腾龙股份的热管理管路营收分别为 4.16/1.97/3.23 亿元,公司规 模优势明显。国内订单充足,业绩有望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公司获得国 内理想、零跑、吉利等 OEM 客户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订单,累计合同金额已超 53 亿元,未来公司热管理管路业务将充分受益于新老订单的逐年放量。2.2 空气悬架业务充分受益
15、于行业成长空间悬架系统是汽车关键部位之一。汽车悬架系统是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的支 持系统,具有支持车身、改善乘坐感觉的作用,决定着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对提高用户体验至关重要。按照弹性元件的材质和特性,汽车悬架可以分为钢弹簧悬架 和以橡胶材料为主的空气悬架。空气悬架相比传统钢制弹簧悬架具备显著优势。钢弹簧悬架的刚性特定是固定的,单一 悬架系统直接决定一个车型的特性,而空气悬挂的弹簧特性具有非线性、自适应的特点, 从而具备以下优势:1)空气悬架可通过改变刚度性能,动态维持舒适度或满足多种底盘 模式。空气悬架中的空气弹簧刚度可随着载重而变化或自行调整,保持乘坐舒适度。也 可以根
16、据需求设置多种悬架模式,满足不同驾驶需求(舒适、运动、竞速等),而传统的 螺旋弹簧的刚度则不能改变。2)空气悬架可通过调节底盘高度,改变车辆通过性与驾驶 性。行车电脑可根据路况的不同或驾驶员意愿,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使空气弹 簧自动压缩或伸长,从而降低或升高底盘离地间隙。可调高车身来提升通过性,调低车 身来降低风阻,从而满足多种路况下的行驶需要。3)空气悬架的主动控制功能可与各类 感知器相结合,更好提升自动驾驶舒适度。目前已有车辆(如奔驰 MBC、宝马魔毯智能 空气悬架)通过车前方或底盘搭载的摄像头进行提前感知,可更快地识别路面信息,实 现空气悬架的更快调整。未来自动驾驶融合感知与 V2
17、X 技术更加发达,根据路况信息提 前判断与调整悬架从而实现完全主动智能控制或成为大势所趋。空气悬架技术壁垒高,龙头企业少。空气悬架通常包括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减振 器及 ECU/传感器等,其中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与减振器是核心部件。空气弹簧内空 气量可调节,减振器通常为阻尼可调减振器,空气供给单元包括空压机、储气罐、气体 分配阀和空气管路等,用于气体运输。具体工作原理可简单概括为:行车过程中,传感 器/ECU 根据路况信息,调节空压机实现储气罐与空气弹簧之间的气体输送,从而达到调 节空气悬架的目的。由于空气悬架技术壁垒一直较高,过去主要以大陆、威巴克、AMK、 威伯科等外资供应商为主。目
18、前受新势力品牌带动,空气悬架在乘用车领域向下快速渗透。由于空气悬架系统复杂, 造价昂贵,2017 年以前多配置在 80 万以上的豪华高端车型如奔驰 S、宝马 7 系等。 2018 年起,蔚来 ES8、ES6 的上市将空气悬架配置下探至 40 万元以内。2021 年极氪 001 与东风岚图 Free 将空气悬架继续下探至 30 万元以内。未来汽车消费持续升级,高端智能电动加速空气悬架渗透。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升级趋 势显著,20 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明显提升,从 2016 年的 17.3%增长到了 2021 年的 30%,空气悬架也进入了更多消费者的配置清单。另一方面,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电 动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股份 研究 报告 智能 底盘 橡胶件 全新 成长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