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研究与投资策略:自下而上把握行业机会.docx





《计算机行业研究与投资策略:自下而上把握行业机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行业研究与投资策略:自下而上把握行业机会.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行业研究与投资策略:自下而上把握行业机会1、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配置价值凸显1.1、 板块表现回顾:近一年,计算机指数跑赢沪深 300 指数年初至今,计算机指数跑赢沪深 300 指数。截至 2021 年 11 月 26 日收盘,计算 机指数较年初下跌 1.83%,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下跌 6.74%。计算机指数跑赢沪深 300 指数,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排名第十六。年初至今,行业内部没有明显的板块效应。从 A 股计算机板块近一年的个股行 情表现来看,计算机行业细分板块呈现一定分化,没有非常明显的板块效应。涨幅居 前的卫士通(+231.09%)、润和软件(+191.32%)分别为数据安全、
2、华为鸿蒙标的; 朗新科技(+169.76%)、龙软科技(+148.77%)为能源 IT 标的;维宏股份(+95.77%)、 赛意信息(+85.88%)等为工业软件标的;中科星图(71.05%)为卫星遥感应用标的; 德赛西威(59.27%)为智能汽车标的。1.2、 板块估值溢价处在历史较低水平,基金持仓创近三年新低2021 年 3 季度末计算机板块基金配置比重为 2.70%,为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根据 Wind 数据统计,2021 年 3 季度末基金对计算机行业股票的持仓比例为 2.70%, 在所有一级子板块中,计算机板块持仓市值排名第十,为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1.3、 2021Q3 单季度板
3、块收入增速放缓2021 年前三季度软件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所回落。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 年 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保持稳步增长,软件业务实现收入 69007 亿元,同比 增长 20.5%,增速较上半年回落 2.7 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速小幅回升,软件业务实 现利润总额 7937 亿元,同比增长 10.7%,增速较 1-8 月份提高 1.4 个百分点。2021 年前三季度计算机板块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同比明显提升。(1)按照 整体法统计,2021 年前三季度计算机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5998.4 亿元,同比增长 18.86%,同比增速明显提升;实现归母净利润 203.33 亿元,同比减少
4、6.16%。(2) 按照整体法统计,2021 年 Q3 单季度计算机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2134.59 亿元,同比 增长 12.89%,增速较前两个季度有所放缓;实现归母净利润 74.49 亿元,同比减少 25.52%。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一是随着 2020 年下半年疫情缓解,Q3 基数较 Q1Q2 高,导致同比增速放缓;二是经济下行形势下,政府财政支出及企业支出紧 张;三是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也会对 IT 企业业务带来一定影响。四是研发和市 场投入持续加大,导致净利润下滑。2021 年前三季度计算机板块经营活动现金流短期承压,看好长期改善趋势。2021 年 Q3 计算机板块经营活动现金流为-5
5、48.76 亿,同比下跌 203.79%,主要系疫情后 板块内公司加大研发和渠道扩张力度。随着 Q4 收入确认、回款管理改善、前期投入 释放业绩,我们认为计算机板块 2021 年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望改善。2、科技行业两大长期趋势:云化与国产化2.1、 云计算产业步入 2.0 时代,赋能数字经济中国云计算产业步入 2.0 时代。Cloud1.0 阶段,互联网公司利用云计算实现了资 源共享,创造了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在这一阶段,云计算的主要用户是游戏、视频公 司,带动 IaaS 层的快速发展。Cloud2.0 时代,产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渗透。第 一,伴随着云计算、人工智
6、能、AR/VR 等新技术进入飞速发展期,互联网应用如短 视频、直播等从依靠简单流量红利转向数据红利,形成了新的互联网业态。第二,云 计算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赋能政务、金融、交通、教育、医疗等各行各业, 成为数字经济的底座。根据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预计,2023 年政府和企业上云率将 超过 60%,上云比例将有较大提升。未来,随着我国政府和企业业务创新、流程重 构、管理变革的不断深化,同时伴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需求的提升,将带动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趋势加速发展,上云将进入常规化阶段。此外,全栈自主可控 云计算平台将成为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主流 IT 基础设施。(2)云需求从 IaaS 层
7、向 SaaS 层上移。从业务上看,我国 IaaS 发展成熟,PaaS 增长高速,SaaS 潜力巨大。2020 年,我国 SaaS 市场规模达到 279 亿元,与全球整 体市场(1277 亿美元)的成熟度差距明显,发展空间非常大。并且疫情加速了远程 办公、在线教育等 SaaS 服务落地,云需求从 IaaS 向 SaaS 上移。(3)从技术趋势来看,云原生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同时分布式云成为云计算的 新业态。一方面,容器云和微服务为云原生应用开发提供了基本的底层架构;云原生 中间件、服务网络、无服务器等技术使用户更加聚焦业务逻辑,最大化应用开发的价 值。另一方面,对于分布式云,Gartner 给出的
8、定义是:将公有云服务(通常包括必要 的硬件和软件)分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即边缘),而服务的所有权、运营、治理、更 新和发展仍然由原始公有云提供商负责。分布式云也具备公有云的容灾特性,相比 与私有云也会更加安全,分布式也可大大降低数据成本。目前华为,阿里云、腾讯云、 天翼云、浪潮云等云服务商也都有分布式云技术和产品,分布式云或将会成为企业 上云的首选项。2.2、 国产化软硬件皆提速,全方位发力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国产软硬件的重要性持续凸显。随着国内软硬件产品的日 渐成熟和自研生态优势初显,自主创新之路成为国内信息化发展的主线之一。2.2.1、 基础软硬件端:作为 ICT 产业基础,国产生态日益成
9、熟基于战略和安全角度考虑,自 2011 年开启“核高基”项目以后,CPU/OS 等基 础软硬件正式开启了国产研发和应用之路。目前,基础软硬件包括的芯片、操作系 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等已陆续形成国产生态圈,进入可用、好用的发展时间点。基础硬件中的芯片、存储已逐渐被突破,CPU 形成了 ARM、X86 等多个阵营。 CPU 作为 ICT 产业基础,因技术专利和工业生产限制,导致国产芯片发展相对缓慢, 当前鲲鹏、飞腾、海光 、龙芯等 CPU 突破技术瓶颈,开始逐渐应用在党政军及八大 行业领域;存储领域,长鑫存储通过发布 DDR4 内存芯片、DDR4 内存条以及 LPDDR4X 内存芯片,填补国产在
10、内存领域的缺失,实现 DRAM 领域的突破。国产 CPU 性能持续迭代,产品应用范围扩大,销售量持续上升。(1)鲲鹏:鲲 鹏 920 芯片采用 ARM 架构和 7nm 工艺,在 SPECint 基准测试中,得分比同行业标 杆高出 25%,且功耗降低了 30%,性能优势初现;(2)飞腾:飞腾 CPU2020 年交付 芯片 150 万片,同比增长 650%,营收达到 13 亿元。随着新产品 D2000 的发布和相 应终端市场的上市,飞腾预计 2021 年芯片交付超 200 万片,营收突破 20 亿元;(3) 海光:海光以 AMD ZEN 架构为基础,自主设计 x86 框架的中央处理器,推动行业 级
11、产品替代,先后中标公安部、中国电信等多行业服务器项目。2020 年实现收入 10.22 亿元,同比增长 162%。国产操作系统市场,麒麟和 UOS 引领行业发展。国产操作系统基于 Linux 开发, 在 1999 年通过冲浪、红旗、蓝点 Linux 的发布,标志国产操作系统进入 Linux 元年。 随后经过多年的发展,2019 年,中国电子集团(CEC)、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诚迈科技、中兴新支点等多家国内操作系统核心企业共同发起成立“UOS(unity operating system)统一操作系统筹备组”,并推出统一操作系统 UOS。2020 年初,中 国电子整合旗下中标麒麟和银河
12、麒麟两家操作系统企业,成立专业从事国产操作系 统研发的麒麟软件。目前麒麟与 UOS 成为国内两款主要国产 Linux 操作系统,在信 创领域具备较大的优势。数据库和办公软件市场,金山办公、华为、阿里、南大通用、人大金仓等公司产 品应用领域扩至八大重点行业。(1)数据库:以华为、南大通用、人大金仓等为代表 的国产数据库已逐步进入行业市场,例如阿里自研的 OceanBase 数据库已经与数十 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华为自研的 GaussDB 也从 2015 年起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 金融机构进行合作,预计未来国产数据库市场有望持续扩张;(2)办公软件:金山办 公的 WPS 借助自主创新的行业趋势,
13、PC 版进入党政和事业单位市场,移动端受益 疫情带来的远程办公需求;考虑未来国产生态的日益成熟,WPS 的用户数有望持续 增长。2.2.2、 应用软件端:逐渐从“可用”走向好用,已具备替代能力以 ERP 和工业软件为例:国产 ERP 受益行业信息化浪潮,渗透率持续提升, 工业软件领域的部分平台、系统、软件受益智能制造处于加速落地阶段。国产 ERP 产品线日益成熟,国产厂商成为市场主航道,且高端市场渗透率持续 提升。根据 IT168 数据,2009 年 SAP、Oracle 占据着我国 ERP 市场的主导地位,到 2019 年国外厂商在整体 ERP 市场份额不足 20%,国产厂商成为市场主导。此
14、外,随 着金蝶、用友等国内厂商产品迭代升级后,产品功能和海外一流厂商差距缩小,高端 市场渗透率开始逐步提升。例如:2020 年用友签约了中国南方航空、鞍钢集团、雪 花啤酒、江苏恒力化纤等一批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积极推进了国产化替代项目,助 力企业数智化转型与建设。2020 年 8 月,金蝶以 2680 万元的价格中标云南中烟统一 信息化平台(ERP 系统)项目,实现对国外厂商的替代。面对智能制造的大机遇和国内工业软件的产品性及增值服务能力与国外厂商的 差距逐渐缩小,行业国产化率有望持续提升。例如,在流程工业集散控制系统(DCS) 领域,以中控、和利时为代表的国内公司成功研发并落地具备自主知识产
15、权的 DCS 产品,实现了该领域产品国产化和自主可控。且随着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实现 DCS 国产化率从 2010 年不到 30%提升至 2019 年接近 50%,且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当前研发设计类软件的国产化率低,但已有以中望、广联达为代表的优质公司 逐步打破欧美垄断。例如:中望的 2D CAD 产品参数以达到二梯队偏上水平,使用 性能与海外产品差异缩小。2018 年以来,中望先后中标京东方、中国中车、华为等 重点领域大型企业的订单,未来随着 2D、3D 产品的升级迭代的继续和多系统产品 的推出,有望加快打破 CAD 市场被欧美巨头垄断的局面。3、精选赛道:景气度为王,自下而上把握行业机
16、会3.1、 能源 IT:碳中和趋势下,迎来历史性机遇碳中和已经成为确定方向。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 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在 2020 年 12 月 12 日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几项总量目标:到 2030 年,碳排层面,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 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碳汇层面,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平方米;新能源层面,
17、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有两大方向:一是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 体系。目前电力系统 68%的发电量来自燃煤发电,在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占比 40%。 随着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的持续投入,当前 31%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渗透率到 2030 年需接近 50%,到 2060 年需超过 95%。二是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传统能源的节能提效。2020 年全社会用 电量达到 7.5 万亿度,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26%,随着各行业脱碳进程的 加快,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持续增加,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在
18、2030 年和 2060 年有望分别达到约 35%和 70%。因此,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均迎来较大的 IT 建设 机遇。首先,在能源供给侧,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储能等快速发展,将 BIM 技术 引入风电、光伏规划设计,将大大降低不确定性,使发电量更高,运维成本更低。其次,在能源消费侧,(1)电气化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方面,通 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实现多种能源的高效互联。与现有的集中式、单向传输的网 络相比,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加,分布式电源、配电设施、控制设备、负荷以及储能装置等构成的微电网将成为现有电网的有效补充,源网荷储,供需互动, 电力系统的各
19、个环节将全面智能化、数字化、互动化。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的方式 提供更丰富便捷的能源服务。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全新 模式改变着能源电力服务形态,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及市场化售电越来越多成为 用户的新选择,除了基础的供电服务外,负荷聚合、绿色电力、定制化服务、精准计 量、电力大数据增值服务将成为广大用户的新需求。(2)传统能源的节能提效也是重 要的方向。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十 四五期间,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十五五期间,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供热领域,中国供热领域碳排放总量占全社会碳排
20、放总量 近 10%,因此供热改造是实现“2030 碳达峰”重要一环。3.2、 卫星遥感应用:渗透率快速提升,下游市场高景气卫星产业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卫星制造与发射、卫星数据处理、卫星数据应 用。(1)卫星制造与发射是获取空间信息的根源。(2)卫星数据处理是卫星应用行业 的制高点。是指通过基础软件或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参数反演、特征提 取、分布界定、变化监测、关联挖掘、仿真模拟、推演分析等加工处理,获取可以应 用的信息。(3)卫星数据应用是终极目标。遥感卫星在全球卫星产业中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随着遥感卫星发射数量不 断增长,全球遥感卫星在轨运行数量占在轨卫星总数量的比例日益提高,由
21、2015 年的 17%增长至 2019 年的 27%,这也侧面说明了遥感在卫星应用产业中的重视程度在 不断提升。我国遥感卫星进入密集发射期,为规模化产业应用提供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国 已步入航天密集发射期,遥感卫星数量不断增长,一方面,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的数据,截止 2021 年 6 月,我国共计划发射卫星 25 次,遥感卫星占据一半以上, 高达 17 次,这充分说明了遥感在中国已经引起航天产业的广泛重视。另一方面,我 国商业遥感初步发展,开始探索实施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在空间基 础设施规划牵引下,我国已建成由陆地观测、海洋、气象等卫星组成的空间对地观测 体系,卫星数据逐步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行业 研究 投资 策略 自下而上 把握 机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