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专题研究:存款成本2022年会下行吗_.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银行业专题研究:存款成本2022年会下行吗_.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专题研究:存款成本2022年会下行吗_.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银行业专题研究:存款成本2022年会下行吗_为什么存款成本对银行至关重要?传统银行主要赚取利差,而负债端占比最高的是存款,所以存款成本率低,意味着净息 差相对高,同时资产端的贷款投放也可以更稳健,间接利好资产质量。宏观角度,监管 倡导金融让利实体,因此也非常希望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确保充足的让利空间。收入角度:存款成本直接影响净息差和利息收入目前传统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利息净收入依然占比最高,而资产、负债和净息差决定利 息净收入。在资产、负债结构中,贷款和存款的占比最高,所以贷款收益率和存款成本 率都对净息差、利息净收入增速有重要影响。存款成本率在当前阶段对净息差尤为重要。近年来宏观经济面临下行
2、压力,政策指引金 融让利实体,所以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特别是对公企业和小微贷款利率下行明显)。但 存款市场由于竞争激烈,利率定价难以在短期内降低。所以,2020 年开启的本轮降息 周期中,银行净息差明显收窄,2021 年下半年才逐步企稳。这种环境下,存款成本至关 重要,未来如果存款成本率下行,将有效缓解净息差收窄的压力;如果存款成本率继续 保持刚性甚至逆势上行,会进一步挤压净息差,削弱银行盈利能力。存款成本率通过净息差进一步影响收入增速。2020Q2 以来,多数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 比增速持续走低,核心原因是贷款利率下行造成净息差收窄。尽管货币大幅宽松推动资 产规模高速扩张(信贷为主),但“以量
3、补价”也难以拉动利息净收入加速。因此,银行 的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也持续下行(直到 2021Q2 起,增速在投资收益和低基数推动下 有所回升),而收入增速是评估银行当期业绩的关键指标。由此展望,2022 年如果存款 成本率能降低,则有助于净息差走平甚至回升,那么银行收入增速也将回升;如果存款 成本率反而上行,则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收入增速继续疲弱。风险角度:低负债成本间接有利于资产质量稳健表观来看,存款成本和资产质量没有直接关联,但实际上负债成本也会间接影响资产质 量。如果负债成本率很低,那么银行投放贷款就无需追求过高的利率,也能保证净息差 可观。考虑风险与收益对等,高利率的贷款往往潜在风险更
4、高,相反优质企业的贷款利 率都比较低。所以,存款和负债成本率低的银行更有空间控制风险偏好。龙头招商银行是低负债成本&高资产质量的典范。招商银行负债端优势明显领先同业, 活期存款占比高,存款成本率非常低。所以在资产端的对公业务中,招商银行主要聚焦 优质战略客户,虽然获得的贷款利率相对低,但受益于低负债成本优势,以及高利率的 零售贷款业务,其净息差依然领跑行业。更重要的是,这些战略客户资产质量优异,这 避免了在经济下行周期,对公贷款资产质量大幅波动的压力,保证盈利稳定性。宏观角度:降低存款成本更能推动银行让利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下“非对称降息”冲击净息差。前文已述,银行让利实体的主要方式是降 低贷款利
5、率,特别是定向降低小微、制造业的贷款利率。而在本轮贷款利率快速下行的 过程中,由于存款市场长期竞争激烈,银行本身就面临吸储压力,所以监管层一直没有 调整存款的基准利率,存款成本也并没有同步下行。在这种“非对称降息”环境下,净息差面临持续收窄的压力,极端情况下可能不足以覆 盖经营成本和坏账成本,尤其考虑在经济下行周期,坏账成本的走势难以预判。所以, 负债(尤其是存款)成本率才是真正约束银行让利实体的核心掣肘。从分红和资本角度,保证银行利润才能更好让利实体。我们进一步强调,不仅要维持银 行净息差等收入能够覆盖经营成本,还要保持净利润持续可观增长。因为净利润是银行 内生补充资本、向股东分红的核心来源
6、,如果净利润持续下滑,那么资本不足也会制约 银行向实体投放信贷的能力,同时分红降低也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从实际盈利指标来看,过去十年银行业 ROE 已经持续下行,2020 年受疫情冲击后又明 显降低,因此资本充足率指标也存在潜在压力。目前国有大行继续保持约 30%的分红比例,同时满足当前的资本监管要求。但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未来必须满足更高的 资本监管要求,目前仍存在缺口,所以降低负债压力、维持利润增长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我们强调未来银行业要积极推动存款及负债成本率下行,从经营层面保证 净息差维持合理水平,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同时也能保证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在利润 稳步增长的趋势下,才能
7、够不断形成内生资本补充,进而向实体经济投放贷款,同时降 低贷款利率,保证金融让利实体的空间。2022 年是存款成本改善的重要拐点由于存款竞争激烈,银行长期面临揽储压力,因此监管引导存款成本降低的工作必须循 序渐进。2019 年以来监管全面规范存款行为,我们认为 2022 年将是存款成本改善见效 的拐点年份,其中存款定价机制改革的作用最突出。近年来全方位规范存款市场,“高息揽储”时代结束我国存款利率上限目前受自律机制约束。我国利率市场化循序渐进,虽然 2019 年 8 月 LPR 改革加速了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但目前存款的定价仍要参考基准利率,并且由 央行通过自律机制来管控上限。前文已述,20
8、15 年 10 月以来,存款基准利率已多年没 有调整,目前 1 年期、3 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分别是 1.50%、2.75%。实际揽储层面,自律机制允许银行根据基准利率上浮定价,所以各类银行(尤其客户基 础薄弱的中小银行)普遍通过形形的方式“高息揽储”。在 2021 年 6 月定期存款定 价机制改革以前,常见的“高息揽储 ”方式包括:1)对小额普通定期存款,国有大行、中小银行的上限分别为基准利率上浮 40%、50%, 所以部分中小银行的 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可以达到 4.125%。2)对 20 万元以上的大额存单,国有行/股份及城商行/农商行的定价上限分别为基准上 浮 50%/52%/55%,这
9、意味着农商行 1 年期、3 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可达 2.325%、 4.2625%,实践中很多中小银行甚至大型银行都选择“顶格上浮”。3)结构性存款的“高档利率”明显高于一般存款,部分银行通过设计“假结构”来保证 获取最高利率,实质上跨过了定价上限,但这种模式已于 2020 年被监管禁止。4)近年来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创新推出形形的智能存款,灵活运用计息方式和提 前支取规则提升实际收益,跨过定价上限,但这种模式也于 2020 年被监管禁止。此外, 由于以前各区域监管尺度不一致,也有部分地方银行直接开出高利率定期存款。监管闭环已经形成,“高息揽储”时代基本结束。针对存款市场,监管层 2019 年以
10、来连 续出台政策规范银行行为,重点抑制中小银行“高息揽储”行为。2020 年疫情后银行让 利实体,导致净息差快速收窄,负债(存款)成本压力更加突显,这也让监管层决心出 台更多政策,全面封堵各类高利率存款类产品。我们认为经过两年以上的规范整改,目 前居民已经很难买到高利率定价的存款产品,降低存款成本的效果将逐步显现。结构性存款“量价齐跌”,规模大幅压降。在各类“高息揽储”工具中,结构性存款是规 模最庞大的核心产品,尤其是本轮监管收紧以前广泛流行的“假结构性存款”,基本保证 实现最高档次收益率。但 2020 年疫情后,结构性存款被全面整改,规模大幅压降,保 底利率也明显走低。截至 2021 年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业 专题研究 存款 成本 2022 年会 行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