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_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向好.docx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_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向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_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向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_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向好1.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跃进式增长,渗透率大幅提升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纯电动汽车占比逐步提升。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675 万辆,同比增长 108%,渗透率达到8.3%,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全球纯电车型销量 479.3 万辆,同比增长111.3%,占比新能源汽车达到 71%,提升 1 个百分点。欧美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来看,欧洲销量总量达到 226.3 万辆,同比增长 65.7%,渗透率达到19.2%,提升7.8个百分点。纯电车型销量 121.8 万辆,同比增长 63.3%,占比新能源汽车达到53.8%。分区域来
2、看,英国 30.5 万辆,同比增长 74.1%,德国68.2 万辆,同比增长72.7%,法国 30.3 万辆,同比增长 63.2%,位于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列。美国 2021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67.0 万辆,同比增长101.3%。渗透率达到4.3%,提升 2.1 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贡献 49.0 万辆,同比增长88.4%,占比73.2%。欧盟通过减碳 55(Fit For 55)法案,提出2030 年起碳排放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下降 55%,2035 年起下降 100%,即从2035 年起将实现汽车的零排放,实现汽车电动化的全面转型。美国 2021 年8 月份拜登签署关于加强美国在清洁
3、汽车和卡车领域领导地位的行政命令,该命令设定了美国到2030年无排放汽车销量达 50%的目标,其将显著刺激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车道。在此过程中,欧美市场新能源电动汽车份额将逐步提升,据ACEA预测数据显示,2022 年欧美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00 万辆,全球销量有望达到1000 万辆,渗透率有望突破两位数。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领衔全球,汽车向新能源化转型步伐明显提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 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627.5 万辆,同比增长3.8%;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352.1 万辆,同比增长1.59 倍,新能源车对全年乘用车同比增速贡献了 9 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车型中国
4、同样以近300万辆的销售成绩领跑全球,同比增幅达 172%。渗透率方面来看,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2021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达到13.4%,并于9 月份突破20%,而 2020 年渗透率仅为 5.4%。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50%的份额,新能源车已经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汽车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行业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达到20%,我们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有望突破 500 万辆,渗透率有望达到20%。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1.2万辆
5、,同比增长 141.4%,环比下降 18.5%。其中纯电动销量33.3 万辆,同比增长130.4%。一月份增长延续的主要原因是需求驱动,特斯拉、比亚迪、上通五菱等优质电动车型持续放量,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受到芯片短缺影响而多数车企优先保证新能源汽车芯片供应的影响使得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环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春节假期与疫情反复的影响。从车企批发数据来看,1 月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1家,较同期大幅增多 6 家,其中:比亚迪 9.3 万辆、特斯拉中国6 万辆、上汽通用五菱 4 万辆、奇瑞汽车 2.1 万辆,吉利、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哪吒汽车等月销也破万。1
6、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 19.0%,其中自主品牌中新能源车渗透率32.0%,远高于主流合资品牌的 2.7%。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领先的同时,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呈现大幅提升的态势,对传统能源车替代效应显著,说明自主品牌头部企业表现强劲,竞争优势进一步优化,在新能源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市场份额。经销商库存水平处于低位,库存系数仍处于警戒线下方,库存预警指数继续回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 2022 年1 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1 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 1.46,同比下降4.6%,环比上升2.1%。由于于芯片短缺问题缓解,经销商库存水平有所回升,但库存系数仍处于警戒线下方。
7、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Inventory Alert Index)显示,2022 年 2 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1%,同比上升 3.9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2 个百分点。库存水平总体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原因是供给端芯片短缺所致,叠加散点疫情影响与春节返乡潮购车受到就地过年政策抑制,以及节后销售淡季导致进店客流量下滑。但是随着经销商加大补库力度,及 1 月积压订单转换与开学季购车影响,以及年初冲销活动等对市场起到支撑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动力电池装机持续增长,全球十大领衔企业中国占据 6 席。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96.8G
8、Wh,同比增长102.2%。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 154.5GWh,同比增长142.8%,占全球份额超52%。其中,宁德时代排名全球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第一,达到96.7GWh,同比增长167.5%。从 2021 年国内动力电池材料产量来看,三元正极材料总产量为39.8万吨,同比增长 89.5%;磷酸铁锂总产量为43. 8 万吨,同比增长208.5%;负极材料总产量为 67.9 万吨,同比增长 83.0%;隔膜材料总产量为76.1亿平,同比增长 145.5%;电解液总产量为 44.1 万吨,同比增长80.7%。在目前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国内动
9、力电池材料企业经过多年耕耘已形成产品技术研发和降本能力的全球竞争力,装机量大幅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增,随着电动化进程提速,产业链相关上全球主要份额参与者将受益于新一轮成长机遇。按照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预测,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提升至20%以上,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1100GWh。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而言,我们认为随着国内造车新势力加入,自主品牌竞争优势逐渐显现及新款车型陆续上市,造车技术短板逐渐补足,具有科技消费属性,产品技术高壁垒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存在中长期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也将具备高利润增长预期。加之国内碳中和大趋势已定、新能源消费政策持续落
10、地,购置优惠政策延续、双积分政策趋严等均将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营造更加有效的发展环境。但是就中短期短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言,我们认为主要来自四个方面: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车涨价趋势延续、碳中和政策及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政策、产业链层面的影响。而且中短期来看,来自产业链供给端层面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新能源汽车板块投资逻辑中更应该考虑和评估的关键因素。一是,补贴政策退坡。关于 2022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显示,2022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 年基础上退坡30%,并将于年底前全面取消。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
11、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补贴退坡对车企和消费者均有一定明确预期,或将短暂影响消费情绪,但是对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增长影响有限,对新能源车销量产生的影响有限。而且,新能源汽车在其他产业政策与消费政策刺激下发展势头良好,未来车企将通过聚焦车辆安全、性能和质量的提升来保持市场规模增长。二是,碳中和政策与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的供需两端驱动。一方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到 2030 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 40%左右”,严苛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以及资本市场对电气化发展投入的青睐,以及部分地区的燃油车销售禁令,都在鼓励汽车厂商扩大纯电动车生产规模。另一方面,2022 年3
12、 月5 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支持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购置补贴、免征购置税、路权等政策的推动之下,将进一步打开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推动产销量持续增长。三是,新能源汽车涨价趋势明显,或对销量产生一定影响。新能源汽车涨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从 2021 年年底开始,各大新能源品牌开始释放涨价信号。2021/12/31 国产特斯拉报价上调,Model 3 报价上调1 万元至补贴后售价 26.6 万元起,Model Y 报价上调 2.1 万元至售价30.2 万元起,ModelY报价上调后全系不再享受补贴。2022/1/21 比亚迪宣
13、布上调王朝系列、海洋系列电动汽车的官方指导价,上调幅度 1000-7000 元不等我们认为主要是两大原因:一是 2022 年的补贴退坡,出现成本转嫁;二是电池上游原材料、电池涨价和芯片供应紧张的不断压力,已经传导至整车。四是,产业链层面的影响,加速供给端压力传导至需求端。一方面是全球疫情延续,国内疫情散点爆发影响对于供需两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全球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紧张。包括:大宗商品上,如石油、天然气、金属、小麦等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影响与成本增加的影响;产业链上一些中间生产环节或者生产所需关键原材料的影响,包括汽车芯片、金属材料、零部件等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推高成本,如汽车尾气
14、催化剂所需的钯(俄罗斯钯金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 26%),半导体所需要的氖气(供应美国90%以上的半导体级别氖气来自乌克兰)等;由于供应短缺,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宣布暂时停工,以及暂停在俄罗斯的部分业务,包括在俄罗斯的汽车生产和销售等。2. 短期全球供应链链紧张加剧,长期新能源战略布局加速2022 年 2 月 24 日,俄乌冲突爆发,对全球经济以及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在疫情影响的基础上,再度让全球需求过剩、供给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恶化,从而进一步推升全球通胀水平,全球经济增长压力凸显,危机不确定性增大。我们认为主要存在四个渠道的影响途径:一是风险偏好与资金流向变化,包括黄金、能源、农产品、金属、美元指
15、数、美国国债等大类资产涨价,而全球股票市场大幅波动,俄罗斯股市、卢布、欧洲市场领跌全球;二是对全球供应链扰动持续加深,包括上游材料涨价进一步催动通胀水平与货币政策变化,并将传导至成本端,目前仍无法确认影响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但是事实性扰动已经显现,如果强度加深或者时间拉长,必将引发连锁反应,演化成严重经济危机,其不确定性风险不可小觑;三是金融体系风险不确定性增强,以美国为首的制裁联盟制定了对俄罗斯的一揽子制裁计划,包括美国擅长的金融制裁,比如踢出 SWIFT 系统的“金融核弹”级制裁,不仅影响与俄罗斯贸易中供应链受阻,而且严重打击俄罗斯境内金融,如果风险敞口放大,债务违约等爆发将非常有可能造成系
16、统性流动性风险,影响到全球更多金融机构及非金融部门(俄罗斯整体部门负债占GDP25%,各国银行(除央行)对俄债务索偿金额仍然较大,俄罗斯决定对外国投资者国债停止付息等);四是贸易途径受到影响,特别是与俄乌相关贸易体量较大的大宗商品受到重大影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2.1 俄乌出口贸易结构决定全球供应链上主要影响领域从俄罗斯与乌克兰全球产业链位置的相关性来看,在能源(石油、燃气)、化肥、农业、金属、稀有气体等领域的影响至关重要。俄罗斯出口中,化石燃料如油、天然气、煤炭等占全部资源品出口一半以上,金属和矿物质是俄罗斯第二大出口资源品,贸易伙伴主要以欧盟和中国为主,根据2021年数据显示,欧盟国家
17、的对俄贸易额约 2834 亿美元,占俄对外贸易的35.9%。乌克兰出口主要以农产品和金属制品为主,最大出口贸易伙伴同样是欧盟和中国,对欧盟外贸占比达到 40%,中国占 15.8%。在能源产业链上,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能源出口国。根据BP数据,2020年底 OPEC、美国、俄罗斯分别占全球原油产量的35.2%、18.6%、12.1%,是最大的三大原油产地。天然气产量占全球的16%左右。以美国为首针对俄罗斯的一揽子制裁计划将直接影响全球能源供给,刺激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引发 PPI 加速向 CPI 传导,催高通胀水平。主要影响路径包括:一是运输中断,美英、加拿大等多国对俄罗斯船只关闭港口,暂停俄罗
18、斯业务;二是交易暂停,由于担心俄罗斯石油供应中断,大宗商品交易商不愿购买俄罗斯原油;三是能源制裁威胁,特别美国等多国对俄罗斯的能源禁令,使得原油市场因冲突走向、制裁等因素而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认为短期由于俄罗斯原油运输、交易等方面限制较多,会出现一定减量,而在美国、OPEC难以补足缺口的情况下,将进一步推高油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上涨至139.13,天然气价格推到 3800 美元每千立方米。在农产品、化肥产业链上,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经济体,份额占比达到 12.6%,其中,巴西 20.83%、中国9%、美国7.08%、印度7.04%,对俄罗斯化肥进口依赖位于前列。农产品出口方面,中国1
19、4.39、埃及13.31、土耳其 11.73、韩国 3.23,位于进口前列。乌克兰也是全球主要的粮食生产及出口国,我国玉米 2021 年乌克兰玉米占进口总量的29%,大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 26%。冲突引发农产品价格走高,且天然气价格高位也会推高以尿素为主的化肥价格,从而间接推高粮食产品价格。在有色金属与矿物质产业链上,中美欧对俄罗斯金属的进口依赖度较高,主要集中在铬、镍、铅等有色金属方面。向英国出口占比达到27.01%、中国12.95%,土耳其 6.62%,美国 5.16%,德国4.20%,荷兰3.35%、日本3.13%。氙作为钢铁制造的重要稀有气体,俄罗斯生产氙再由乌克兰的专业公司采购及净化
20、。从用途看,氙可用于激光管和 LED 灯的生产。另外,俄罗斯也是C4F6的主要生产国,美国的几家供应商向俄罗斯购买C4F6 后提纯,后用于先进的节点逻辑器件蚀刻和芯片生产先进光刻工艺。此外,俄罗斯和南非还是钯的主要供应国,供应量占全球钯需求近 33%。钯可用于传感器和新兴存储器MRAM,并可作为封装技术的电镀材料使用。因此在金属材料与特种气体方面的供应恶化将直接对汽车和科技行业带来较大影响。我们汇总分析后发现,俄乌局势将通过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通胀预期,并正在传导实体经济中(美国通胀已经达到40年来最高水平),对经济增长压力逐渐显现。主要国家对俄罗斯进口的敞口集中在农林
21、牧渔、矿物及采掘业、化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水电燃气、以及建造业等,其中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矿物及采掘业、化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尤为明显。欧洲国家的能源供应与金属矿物质均受到较大波及。一些中间生产环节,以及半成品与原材料等均将对全球产业链形成较大影响,比如汽车行业将因为上游金属材料,稀有气体等导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等等。2.2 能源安全诉求与性价比优势助推行业加速发展俄乌局势升级及其触发的西方对俄罗斯制裁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链紧张,累及庞大的汽车制造业。我们认为,俄乌局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波及汽车芯片、金属材料、零部件、稀有气体供应等,迫使
22、汽车制造业部分停产,并使产业链成本大幅上升;二是,对俄乌汽车进出口、及在俄整车制造与零部件制造受到影响。主要具体体现在:大量依赖乌克兰的氖气等特种气体供应受阻导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Techcet 的报告显示,全球诸多半导体制造商较依赖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些材料,在半导体制造中,氖、氪、氙等特殊气体为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耗材(成本占比 13%),分别是准分子激光气体、KrF 光刻工艺、刻蚀环节重要材料。而乌克兰是半导体原料气体的主要供应国,占据全球70%的氖产量(用于生产激光器,乌克兰供应美国芯片制造业 90%的氖需求)、40%的氪产量和30%的氙产量。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可用库存和供应已不足以满足
23、当前的需求水平。俄乌冲突加剧了外界对芯片行业产能下滑的担忧,而一般新加入氖供应链体系的供应商通常需要 23 年的验证期,此次俄乌战争导致氖供应不足,进而推高半导体晶圆价格,加剧芯片短缺。从目前情况来看,氖的供应对于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短期影响有限。氖气、氙气等惰性气体其实是钢铁产业的副产品,可经由空气分离设备分离生产。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国内对于这些稀有气体的纯化技术已经实现了突破,生产工艺也比较成熟,可以生产含量99.99%的高纯度氖。即使相关供应链中断,中国完全可以组织紧急生产以保障国内的供应。就我国在整车对俄贸易而言,体量相对较小,影响有限。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汽车
24、 12.3 万辆,占俄罗斯乘用车份额7%,对应收入 124 亿元。其中哈弗/奇瑞/吉利在俄销量分别为3.9/3.7/2.5万辆,分别居俄罗斯汽车销量排行第 12/13/17 位。但是短期而言,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制裁,卢布汇率大幅贬值,中国汽车出口商面临卢布贬值风险,以及消费意愿下降等影响。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宣布暂时停工,以及暂停在俄罗斯的部分业务,包括在俄罗斯的汽车生产和销售等。俄罗斯汽车消费市场较为稳定,2021年销量为 167 万辆,其中韩系和欧系车占比较大,居俄罗斯汽车销量排行第2、3位。同时,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包括Stellantis、雷诺、大众、丰田、日产、现代、长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能源 汽车行业 研究 市场 渗透 显著 提升 产业链 景气 持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