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中学生物就要驾驭最基础的生物学问,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生物。下面就让学习啦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中学生物必修3第一章学问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中学生物必修3第一章学问点总结篇一 一、应当牢记的学问点 1、水生单细胞生物干脆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
2、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3、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整水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 、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二、应会学问点 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整: 、缓冲物质:
4、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中和碱性物质 中和酸性物质 H2CO3 NaHCO3 NaH2PO4 Na2HPO4 KH2PO4 K2HPO4 、作用原理: 、若内环境酸性增加(中和酸性物质)时,如: C3H6O3 + NaHCO3 → H2CO3 + NaC3H5O3 → CO2 + H2O →血液CO2 →呼吸中枢兴奋增加→呼吸运动增加 (呼出CO2) 、若内环境碱性增加(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2CO3 + H2CO3 → NaHCO3 假如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PH值稳定
5、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当进行。 中学生物必修3第一章学问点总结篇二 一、应当牢记的学问点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 、体温的改变(正常状况下): 、不同人的体温不同 、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最高(差幅不超过 1°C) 、改变缘由: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样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神经—&md
6、ash;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须要维持稳态的根本缘由: 、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改变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二、应会学问点 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口腔:36.7—37.7°C(平均:37.2°C) 、腋窝:36.0—37.4°C(平均:36.8°C) 、直肠:36.9&mda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必修 第一章 知识点 总结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