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专题研究:锚定碳中和_电力行业减排扬帆.docx
《电力行业专题研究:锚定碳中和_电力行业减排扬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行业专题研究:锚定碳中和_电力行业减排扬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力行业专题研究:锚定碳中和_电力行业减排扬帆1. 发力碳中和目标及电力行业转型的路径建议1.1 识别电力能源转型的主要抓手十九大报告为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即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 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于电力行业来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 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从以煤炭发电为主向以清洁低碳能源转变。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能源回顾:2020全球碳排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 显示,2020年,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3.3%(4.5亿吨),相对和绝对降幅均为 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值。一方面是因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减少了电力需求,另一方面则缘 于可再
2、生能源发电的加速扩张。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量中的比重从2019年的27%上升到 了2020年的29%。在过去十年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对碳排放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年均降幅达到了10%。尽管遭受疫情冲击,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仍然加速发展。相较于 2019年,可再生能源在降低电力行业碳排放方面的贡献增加了50%。解决碳排放的关键是要减少能源碳排放,在实践上,电力行业需要在发电侧对能源结 构进行改革,推广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关键技术,加大对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 质能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开发。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对中国来说,核电、风电和光伏发电 是实现转型的重要抓手。煤电:2020
3、年的装机容量为1,060GW,占比达到49%。过去,投资煤电是满足电力需 求的主要方式,但未来这个情景将发生变化。到2050年,煤电发电量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担任平衡电网体系的作用。天然气发电:2020年的装机容量为100GW,占比为5%。中国的天然气资源有限,高 度依赖进口,因此装机占比较低。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较低,天然气将在2030年前取代部 分煤炭,但资源有限、减排量低和存在空气污染风险等问题也将影响天然气发电的大规模 推广。核能发电:2020年的装机容量为100GW,占比2%。核电是一种已被证实的清洁发电 技术,是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截至2019年12月,国内拥有47台商运
4、核电机组。 核电站建设时间长,投资需求大,装机占比还较小;不过,随着技术成熟和战略重视程度 提高,预计核电占比不断增长。水力发电:2020年的装机容量为371GW,占比17%。水力发电的占比未来10年15年会持续增长,但由于已开发量占可开发资源的比重高,增长的速度将逐渐放缓。风电:2020年的装机容量为280GW,份额为13%。我国很早就开始了风力发电的研究、 试验和推广工作。目前,陆上风力发电逐渐获得广泛应用,主要覆盖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保证风电的大幅持续发展需要降低离岸风电成本。光伏太阳能发电:2020年的装机容量为253GW,占比12%。随着我国光伏发电技术进 步,太阳能发电系统转化
5、率越来越高,成本也将越来越低。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是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抓手。目前,集中式光伏发电广泛应用于三北地区,分布式光 伏发电应用也在逐步增加。生物质发电:2020年的装机容量为27GW,份额仅占1%。我国生物质发电原料供给不 足、价格过高和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阻碍了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因此占比较小,目前 的应用集中在燃料资源丰富的四个省份。不过从长期来看,未来将会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1.2 两种电力能源结构的情景展望基于发展潜力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BCG设计了两种情景清洁核能和绿色可 再生能源情景,对中国未来电力能源结构进行展望。清洁核能和绿色可再生能源两种情景共同假
6、设下的表现:煤电:将逐步退出,在发电系统中的角色从主要发电来源转变为维持电力系统稳定性 的灵活调节电源,到2050年,所有机组都将配备碳捕捉利用和封存装置。天然气发电:作为煤电退出的过渡方式,在2030年之前会加快发展,但由于资源限制, 且自身也产生碳排放,2030年后会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且到2050年所有机组都将配备 碳捕捉利用和封存装置。水力发电:未来将有限开发,预计2050年前可开发资源将开发完毕,开发程度达到 所有水力资源的80%。限制因素是待开发资源量有限(已开发的水资源已经占到总资源的 50%以上),开发难度将越来越大(生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危险等原因)。生物质发电:受限于生物质
7、资源(垃圾、秸秆)等资源分散、收集/运输/储存成本较高, 未来在发电量中会保持较小占比,且到2050年所有机组都将配备碳捕捉利用和封存装置。清洁核能情景假设:核能:积极发展核电,一方面在核电站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安全性更高,核废物生产 量更小;另一方面普及核电知识和安全防护措施,明确对核电突发事件应对方法,提升大 众对核电的接受度。但核电站发展节奏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电站工程周期较长,一般五 年以上,另一方面保证安全性仍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大幅增加核电站会提升燃料处理和核 电废物处理的难度),2030年能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核电站基本都在规划当中,2030年前或 只有约6%的涨幅,增长有限,预计203
8、0年后可能加快增长,年增长率可达8%以上。可再生能源:技术成熟、经济性较强的集中式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有显著发展,但发 展空间受地区限制,比如中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少,光照和风能资源条件一般,能新建的集 中式光伏和陆上风电有限;分布式光伏、离岸风电等仍未达到平价,政策支持力度较小, 发展动力较弱。绿色可再生能源情景假设: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在分布式光伏、离岸风电等未达到平价的领域,通过政策支 持、技术突破等使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储能和特高压输电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支持可再生 能源发展;但由于风/光发电存在波动性,需要按风光装机容量的20%左右配置火力发电(煤 和天然气)供电网调峰用。核能:以5%以内的
9、年增长率保守发展,作为基础负荷。1.3 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后一公里在两种假设情境里,少量难以淘汰的化石燃料装机仍然会带来部分 碳排放,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后一公里, 需要用其他方式去实现碳中和。在上述两种情 景下,可通过研发和推广碳捕集技术、发展储能技术、植树造林等手段实现剩余九亿吨二 氧化碳减排。研发推广碳捕集技术:积极研发和推广化石燃料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物质碳捕集与 封存、直接空气捕集等技术。通过技术革新,使碳捕集装置能有效地分离和收集二氧化碳, 由化石燃料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能够更完全地被捕捉和利用。发展储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储能技术,氢能等中长期储能技术发展可代替火电作为电 力系统调节来
10、源和基础负荷,维持电力输出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发电结构中化石能源的 占比。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植物生长过程能直接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加大力度实施植树造林, 发挥森林资源重要作用,抵消碳排放。2. 推进碳减排举措落地发电企业启动“三步走”战略碳中和目标任重道远,实现这一目标更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对于参与其中的 主体发电企业来说,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首先,现有的减排举措类型较多,但是很多技术尚未成熟,研发绿色技术投入成本大, 因此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其次,社会能源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大力保障供电稳定 以支持经济增长;再者,终端绿色能源的消费需求迅速攀升,各大电力企业普遍面临着升 级改造的压力
11、。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发电企业应分析行业发展,根据自身情况,研究低碳发展战略, 推动结构转型。经过多方调研分析,BCG提供了“三步走”的行动策略,为发电企业制定 可实现的转型路线图提供参考。2.1 第一步:推进现有举措和已制定的短期方案对于已经上马的减排举措,包括已制定的短期解决方案,可以进一步推行下去,助力 目标实现。比如,相关煤电机组节能升级改造、设计优化等都是电力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现役煤电机组节能改造:通过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减小汽封间隙、余热回收利用等 方式,提升机组运行效率,以减少能耗来达到降低煤耗的目的。新建煤电机组设计优化:采用超临界机组,通过提高汽轮
12、机进汽参数、二次再热、管 道系统优化等措施,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煤耗。煤电转天然气:从煤电转向燃气轮机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相比利用煤炭发 电,天然气在用于发电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能减少45%55%。当然,通过推进现有举措进行减排的效果有限,仅能实现约15%的减排量,这距离碳 中和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2.2 第二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减排技术发展虽然部分举措已在进行中,但发电企业还需推动重大能源结构转型和减排技术进步, 设计煤电退出路径并重点投资性价比高、有助于实现净零目标的举措。2.2.1 科学谋划促进煤电有序退出煤电逐步退出是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
13、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2亿千瓦。其中,全口径煤电装机容量10.8亿 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9.1%。虽然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但仍超过所有其他国 家总和。从装机总量看,近十年来,我国发电装机保持增长趋势。2015年到2020年间持续投 资新建燃煤发电厂,导致产能过剩、煤电亏损等问题。如果照此速度发下去展,预计到 2050年,煤电装机量将超过2000GW。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应该大幅降低新增燃煤电厂,并在短期内迅速淘汰已被识别 出的优先退役机组,对于新增的能源需求尽量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满足,并尽快对煤电的 定位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伍机组,为现有煤电机组设
14、计退役时间线。在自然退役路径下,假设发电厂平均寿命为30年,2020年后没有新增装机,现有电 厂或可以按当前产能继续工作到退役,产能将先缓慢下降,到2035年达到转折点后快速下 降,到2050年清零。在逐步淘汰路径下,2020年2035年期间可以放缓新厂建设速度,并加快淘汰落伍机 组进度;在2035年2050年,在保持此前淘汰速度同时,仍需要利用部分燃煤发电来维 持电网稳定。另外,在此期间由于更多的发电厂将退役,新增装机仍将增加。如果想要达到理想的淘汰速度,那么在设计燃煤发电厂淘汰路径时,需要权衡低利用 率和资产搁置带来的经济损失。快速淘汰意味着强制退役,可能会造成资产搁置,而缓慢 淘汰将降低
15、发电厂的平均开工率,导致利润削减。具体在机组的淘汰顺序上,可以制定明确的退役时间表评估框架,从技术特征(装机 容量、燃煤技术)、经济效益(净利润水平、负载时间)以及当地空气污染水平等环境影 响方面详细梳理。2.2.2 根据减排举措的经济性和减排效果选择转型策略随着燃煤机组全面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煤电退出后的空间将逐步让位给可再生能源 发电 。从近十年的历史数据来看,我国传统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持续下降、新能源装机比 重明显上升。2019年火电装机比重较2010年下降了14.24个百分点,风电、光电、水电、 核电发电等新型能源装机比重共上升了14.24个百分点,发电装机结构进一步优化。2035年
16、后,现役机组会大量退出,因此需要补充新型的煤炭发电机组来提供调节电源。 此时,发电企业可选择投资长期具有较好成本效益、有助于实现碳减排目标的举措。集中式光伏和陆上风电:这两种方式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效显著,发电技术本身成本效 益较好,未来储能等系统成本也将大幅降低, 对于保持整个系统的性价比来说至关重要。核能:经济性较好,在清洁核能情景下大力发展核能可贡献约35%的减排量。分布式光伏和离岸风电: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有助于降低成本,企业需要额外增加减 排投入,尤其是离岸风电平均减排成本约180元/吨;但是在绿色可持续能源情景下,减排 成本有望降低,且对减排贡献较大,到2050年分别可以贡献约17%和1
17、5%的减排量。先进技术(如碳捕获、利用及储存):这些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煤炭/天然气/生物质 发电厂,碳减排效果也较好。但是捕集、封存到利用的各个环节所需的技术大部分都处在 基础研究环节,且减排成本高,每吨二氧化碳高达约400元,不过其对于减排贡献最大, 可达约35%的减排量,是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2.3 第三步:综合内外部条件决定具体投资方案基于上述分析,发电企业可以针对影响投资时机和规模的因素,采用符合自身资源优 势的发展路径。就当前的战略重点而言,应当以发电技术为发展重心,利用前叙减排成本曲线,在全 国范围内加大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大规模部署应用。在上述初
18、步假设可达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宽考量的维度,内外兼修,齐力发展。 一方面盘活内部资源:明晰现有资产,如有可能在其他发电技术中使用的设备,梳理资本 和现金流,并关注特定领域的人才,如专攻碳捕获、利用及储存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整 合外部资源:在有丰富太阳能/风能资源的地区估算土地的可得性,厘清财务状况、投资 伙伴和现有政府试点项目,加强与领先零部件/设备供应商合作,维护与终端客户的关系, 如吸引大型能源消费企业购电,从而保证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3. 推动电力能源转型四大必要条件不容小觑通过多维度分析可以获知,发电企业想要从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良性过 渡,离不开政策支持、技术推动、电网配
19、套以及绿色金融的助力。3.1 政策支持中国能源转型的相关政策尚处于发展初期,政策对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有限,需要借 鉴欧美成熟市场经验进一步发展。目前,可以对能源结构转型产生影响的政策主要是碳定价、绿色电力证书(GEC)和 可再生能源直接购电(DPP),其在国内的发展以及与欧美的差距不尽相同。3.1.1 碳定价碳定价是一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化工具,它可以反映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成 本,这些成本将通过对排放的二氧化碳定价方式展现。化石燃料发电厂需要为排放二氧化 碳支付额外成本,降本的方式可以选择逐步转向低碳排放的发电技术。可以说,碳定价是推动燃煤发电厂向可再生能源主动转变的有效工具,可以提高煤电
20、 发电成本,让可再生能源更早在成本上发挥竞争力。通过实施碳定价,可再生 能源可提前212年实现与燃煤发电相比的成本优势。中国已经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并在部分省市展开碳排放交易(ETS)和碳税两种 系统的试点工作。碳排放交易系统(ETS)是一个基于市场的节能减排政策工具,排放者可以交易排放 单位以满足其排放目标,通过创建碳排放单位的供需,形成碳排放的市场价格,有助于利 用市场机制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由于发电企业机组容量大小和燃料类型的不同,每个被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企业将 根据其所属机组类别被分配到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配额,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需要有一 个单位的碳排放配额。这些
21、企业可以通过在内部实施减排措施来减少排放,排放量低于配 额的企业可以在碳交易平台上出售盈余配额,而未能将碳排放控制在配额范围内的企业, 则需要向有额外配额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那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项目(如可再生能源) 可获得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企业可以购买CCER来冲抵碳排放。碳税是针对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以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的比例为基 准所征收的一种税种,从而直接对碳排放定价。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价和交易活跃度均较低,只在少数省市的电力部门开展试点, 市场覆盖范围有限,交易价和交易比例也远低于欧盟。因此,在政策进一步完善上,需解 决现行碳交易市场的三大主要限制,充
22、分发挥碳定价的作用。首先,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可以互相交易的情况不同,中国各省份交易市场互相独立, 彼此之间没有打通不可跨市场交易,因此限制了交易量,这一限制到2021 年全国市场 开放后有望缓解;其次是配额免费导致交易价和交易量受限,即中国的碳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 主,而欧盟只有约30%的配额免费,其余通过拍卖出售。再者,中国目前主要是现货交易,且严格监管现货价格,衍生品的有限限制了交易市 场活跃度。相比而言,欧盟的碳排放配额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包括期权和期 货等。3.1.2 绿色电力证书(GEC)随着上网电价补贴退坡,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可以通过绿色电力证书(GEC)获得额 外收入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行业 专题研究 锚定 中和 扬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