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 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陈太丘与友/期行D君与家君/期日中(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俄而:一会儿,不久。B公欣然 欣然:高兴的样子C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D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儿子和女儿(3)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选自世说新语
2、笺疏,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编写的。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C咏雪一文用“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地家庭气氛。D这两个比喻各有优点,但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更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因为这个比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特别形似。2.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3、,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B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似。C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D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公“大笑乐”的原因。3.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 【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
4、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选自郁离子)【注】僰(b):我国古代西南部(今川南及滇东一带)的一个民族。佁然:静止的样子。褫(ch):剥去,脱下。(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i 元方人门不顾 ii 耻己之不如也 iii 思所以败之 iv 乃袖茅栗以往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3) 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4) 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4. 阅读下面【甲
5、】【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出自世说新语方正)【乙】陈太丘诣荀朗陵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诣:拜访。荀朗陵:名淑,人名。叔慈、慈明
6、:人名,都是荀淑的儿子。六龙:荀淑有八个儿子,人称“八龙”。六龙,指除了叔慈、慈明之外的六个儿子。下食:准备食物。真人:指有才德的人。(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i 与友期行 ii 尊君在不 iii 荀使叔慈应门 iv 既至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i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ii 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3) 从【甲】【乙】两文中可分别看出陈太丘哪些性格特点?结合文章谈一谈。5. 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7、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B从心所欲,不逾矩 矩:法度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D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8、的一项是 A博学而笃志 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D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3)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B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的优点来向他学习。C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一同行走,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4)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章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B第章强调的是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C第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
9、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D第章,讲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达到“乐之”的境界,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学习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10、志也。”(1) 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堪其忧 不堪回首B不亦说乎 著书立说C三军可夺帅 巧夺天工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亦乐乎(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 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7. 文言文对比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11、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1)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B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C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吾日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B为人课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C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i 不亦说乎ii 元方入门不顾iii 人不知而不愠iv 太丘舍去(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择其善者而
13、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ii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 写出两个从论语演化而来的成语。8. 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论语十二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年与时驰 驰:奔驰,跑B意与日去 去:往、到C不逾矩 逾:越过D逝者如斯夫 逝:消逝,消失(2) 下面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ABCD(3) 下面对甲、乙文段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B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
15、一生的总结。他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C孔子认为如果少年立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能知天命,六十能耳顺,活到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可见,生命长度决定了见识的深度。D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因而他淡泊名利,远离功名,潜心教育。(4)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i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ii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