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立春景色的古代诗词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颂立春景色的古代诗词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歌颂立春景色的古代诗词5篇 立春,是一个节气,是一个号令。从这天起先,会有杨柳春风宛转,会有春雨湿了燕子的羽毛,香甜了一个又一个夜晚。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歌颂立春景色的古代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歌颂立春景色的古代诗词1 人日立春 卢仝 唐代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译文 春去春又来,春光无限,终觉今是而昨非,如刚从梦境中醒来。 从现在起克制和约束自己应当还来得及,我的面貌和梅花一样将面貌一新。 注释 今朝:现今。 方始:方才,才起先。 克己: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歌颂立春景色的古代诗词2 迎春乐立春 宇文虚中 金朝 宝幡彩胜堆金缕
2、,双燕钗头舞。人间要识春来处。天际雁,江边树。故国莺花又谁主。念憔悴,几年羁旅。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 译文 人们头上戴着幡胜舞动着纸做的双双春燕,剪彩缕金,喧闹异样,载歌载舞。然而真正知道春天到来的,是从故国南方飞来的大雁和被春风染绿的树木。风雨迷茫的故国啊,如今谁主沉浮,回想自己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出访金国已经数年被囚,举杯祝福着强劲的东风,请把我吹送回江南故土! 注释 宝幡、彩胜:用有色岁绢或纸,剪成的双燕、小幡、人形、花朵等头饰。镂金错彩的称“金缕”。 钗头:钗的首端。 莺花:莺啼花开。 羁旅:借居异乡。 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赏析 两宋之际被金人扣留的宋使为数甚多,足见女真首领趾
3、高气昂得根本不想同汉人讲一点点道理。于是才有了宇文虚中、吴激等人倾吐危难之苦、家山之思、沧桑之感的词作。 冬去春来,大自然的万紫千红是不管人世间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执着地要向南疆北国、千山万水奋力进军的,立春,是春天的华诞。若在和平常期,人们总要尽情庆祝一番,因为它孕育着一年的丰收和希望。中国唐宋以来,每逢立春日,民间以小纸幡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庆祝春之来临。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条载:“春日,宰扶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一时间宝幡彩胜,招摇过市,有金质的、金裹银的、罗帛作的,委实是堆金堆缕,流光溢彩。无论是风雨飘摇中的北宋朝廷,还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当权者,都颇有一点刚好行
4、乐、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涵养”。民间自当别论。老百姓含辛茹苦,总是热切地祈求和平,祈求春光永驻。他们“春播雪柳,各相献遗”(东京梦华录立春)的那情景,恰如辛弃疾所形容,“蛾儿黄金缕”(青玉案),非常朴实、融和。至于民间女子,更是别出心裁,“立春月,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荆楚岁时记),好一番“共喜钗头燕已来”(欧阳修春日帖子)的动人情致。这一切,对于宇文虚中说来,俱成已往。立春,带给也们的只是加倍为心灵苦寒和酸痛。遥望故园、故国,他们更加珍借从前的春光春色,更加思念那金的、银的、纸的、绢的交相错杂、光彩迷离、共庆“春日载阳”的一片喧腾。美妙的记忆的余温,暖和着失群孤雁的冷得发颤的心。很自然,此词开首
5、便推出了热喧闹闹的两句:“宝幡彩胜堆金缕,双燕钗头舞。” “人间要识春来处”,是承上启下的一句。在词人看来,只有故国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天,春神,是戴着宝幡彩胜,携着庆祝立春的声声笑语,从繁衍大宋巨民的多灾多难而义生生不息的土地上翩翩而来的。那里,才是无限春光的源头。这当然带有剧烈的主观感情色调。作者生于动乱,困厄、耻辱、危难加诸其身,不能不体察到从前繁华下的种种辛酸、苦痛、伤痕和泪水;但北时此刻,一切都失去了,失去的东西倍觉宝贵,故词人不由自主地把故国的春天想象得尽善尽美,此乃人之常情。 宇文虚中看到了“天际雁”、“江边树”。前者是运动的,后者是相对静止的,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奇妙地构成了揭示
6、春之源头、春之踪影的“座标”。常言道:“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南飞雁是冬天的使者。词人眼下远眺的是打前哨的飞往北方的春雁,它们从南方来,应知南方之春事,应将春风春雨春光春色引到苦寒的北国(含蓄而又大胆的抒怀)。江边树,泛指南方的江流和春树。此乃绾系万缕情丝的一种志向物象,唐张若虚曾用它整理春、江、花、月、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宇文虚中同样是魂系江树、魂断江树的:风又绿江南岸,春色又满江边树然而,“我”却不能“归”,不能“还”,此情谁解?此意谁度?此味谁识? 要之,上片回环反复、一唱三叹的是:春神已降,在喜气盈盈的宝幡彩胜间,在春雁的拍打长空的羽翼上,在萦绕江树的剪
7、不断理还乱的绵绵情丝里,这是月魂度关山、目送干里的感情“长镜头”奋力追摄的心灵图像,尽管恍惚迷离,但画外音却铿然有声:春在南方,春在故国,人们啊,你识得此理么? 下片紧衔“江边树”。丘迟与陈伯之书云:“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宇文虚中不比当年归降北魏的陈伯之,无须“丘迟”们规劝、启发和诱导,内心原来就骚动着剧烈的故国之思,所以,一提及“江边树”立刻就想到了“故国莺花”。“又谁主?”目下是谁人在调护莺花、相看两不厌呢?问得急迫而又主动。是自我设问,也可理解为询问身在故园、无比幸运的“丘迟”们:你们因何不托雁传书给我捎来一点“莺花”
8、的消息呢?这里又出现了一处节令上的“误差”。上片之春雁,应在春分后飞往北方,词人令它提前两个节气(雨水和惊蛰)启程,有点迫不及待;这里,又将“暮春三月”的群莺、杂花提前到立春日加以谛视和探询,更显得思乡心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作者好像觉察到自己问得有些个突兀,故即刻发表声明:“念憔悴,几年羁旅。”这几年羁留金邦,不死不活,心力枯竭,而目憔悴。度日如年的人必会“魂一夕而九逝”。很明显,这里用“过去现在将来”各个时刻依次延长、表现宽度的“空间时间”概念来检视,是很不够了,只能着眼于“心理时间”,看词人打破惯常的时间序列,将过去的印象、现在的感受和将来的揣度交融在一起,叠印在一起,从而透示出一种感
9、情的力度和节奏。此词在这方面处理得相当自然奇妙:在有序而无序中,在飘动而沉稳中,俯仰自得,斡流而迁,最终将一曲心灵的悲歌嘈嘈切切地推向了高潮:“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宇文虚中羁留日久,苦不得归,只好向春风祈求:愿能胁下生双翼,随风飞到春来处!他被害于皇统六年,再也没有能够见到宝幡彩胜、群莺、杂花和绿茸茸的江南春草,再也没有能够重睹故国之旗鼓。春风尽管有意,但也无力将他吹出有形的牢笼。 歌颂立春景色的古代诗词3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宋代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10、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译文 剪一朵红花,载着春意。精致的花和叶,带着融融春意,插在美人头上。斜阳迟迟落暮,似乎要留下最终的时刻。窗下有人添上新油,点亮守岁的灯火,人们彻夜不眠,在笑语欢声中,共迎新春佳节。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美人白暂的纤手曾亲自把黄桔切开。那温顺的芳香朦胧,至今仍留在我的心中。我渴望在梦境中回到湖边,那湖水如镜,使人留连忘返,我又迷失了路径,不知处所。可怜吴地白霜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发发对着落梅如雨雪飘舞。 注释 花信:花信风的简称,犹言花期。 钗股:花上的枝杈。 残日:指除岁。 侵晓:指天亮。 新年莺语:杜甫诗:“莺入新年语
11、。”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俎:砧板。 玉纤擘黄柑:玉纤,妇女手指;擘黄柑,剖分水果。擘(bi):分开,同“掰”。 幽素:幽美纯净的心地。 镜中路:湖水如镜。 吴霜:指白发。李贺还自会吟:“吴霜点归发。” 简评 这是节日感怀、畅抒旅情之作。时值除夜,又是立春,一年将尽,新春已至,而客里逢春,未免愁寂,因写此词。上片写除夕之夜“守岁”的快乐。下片写对情人的思念,追忆旧日和情人共聚,抒写旧事如梦的怅恨。“归梦”以写相思,“湖边”乃词人与情侣幽约之地,梦归湖边,一片湖光如镜,幻境恍惚,没有寻到情侣,反而迷失了离魂的归路,传达出词人一片失落的怅惘。全词以眼前快乐之景,回忆中往日之华蜜突出现境的孤凄感
12、伤显明,笔致婉曲,深情感人。 歌颂立春景色的古代诗词4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 宋代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将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舞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译文 新的一年来临,正值美妙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非常好看。我不是不喜爱春天,而是那种生活早已成为的遥远回忆,往日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虽怨恨。 今年春未到时我就起先探询花期,但花期短暂,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忧它很快凋谢。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应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
13、否如人意? 注释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戊申: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元日:正月初一。 椒盘:盛有椒的盘子。彩胜:即旛胜。 整整:人名,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词中以之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韶华:青春年华。 借问:询问(花期)。 花期:花开的日期。暗指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变更偏安政策,确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无凭准:靠不住。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自然界的节候推移
14、,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二十七年来,辛弃疾无时不盼望复原大业胜利,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悲观了。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擅长以比兴之体寄予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喧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别出心裁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正值美妙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非常好看。 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
15、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快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接下来两句:“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爱春天,不酷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喧闹的缘由还有更深的意义。 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兴奋的旧态了。明显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洁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动身,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溢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 “春将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
16、飘舞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作者急迫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忧它很快凋谢;这一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好像可定,从他平常言行读者不难了解,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改变,事实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志向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冲突困难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变更偏安政策,确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在正月初一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
17、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致勃勃,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味道,眼看着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 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复原大业或许是一个转机。假如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变更偏安路途,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惇“参决国事”,打算效法他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 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
18、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非常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受的愁苦困难的心情。 当时,辛弃疾被劾离官闲居已五年余。是年奏邸忽腾报辛因病挂冠,此迟到的风雨具见京城大老们的荒唐和对稼轩的忌恨。 歌颂立春景色的古代诗词5 清江引立春 贯云石 元代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译文 妇女头上的金钗摇动春燕斜戴着,树梢生出了嫩叶。水塘因春天来了起先泛起了波浪,气温因春天来了也起先回升。春天开垦土地用来耕作的牛儿也起先耕作了,春天到来了。 注释 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又叫江儿水,属双调。五句。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多
19、用为小令。 金钗: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燕:旧俗,立春日妇女皆剪彩纸为燕,并金钗戴于头上,盛装出游。 木杪(mio):树梢。 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这里指气候温度。 土牛儿:即春牛。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以劝农耕,谓“打春”,象征春耕起先。 赏析 这是一支咏春的小令。描写立春节气的到来,万物欣荣,朝气盎然的景象。全曲五句,写了春燕、春树、春水、气候和民俗。这些都是有着春天典型特点的五种事物。 第一句写人们游春时的装束。虽然他只写了妇女的头饰,但就从这一点是很难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在游春时对装束的讲究。“春燕”是古代妇女立春这一天必戴的头饰。据岁时广记卷
20、八引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王沂公春帖子云:彩燕迎春入鬓飞,轻寒未放金缕衣。又欧阳永叔云:不惊树里禽初变,共喜钗头燕已来。郑毅夫云:汉殿斗簪双彩燕,并知春色上钗头。皆春日帖子句也。”妇女头上的金钗也有做成燕形的叫“燕钗”。也有用金银纸或绢帛剪成燕形戴在发上称为“幡胜”,也可相互赠送,这种风俗唐宋时就已有了。燕属玄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所以燕子是春天的像征。这句虽然是写妇女的头饰,但作者用了“影摇”和“斜”两个词形容妇女们轻快、摇曳的步态,“斜”字让春燕真的要随着春风飞起来了。这两个词让这句顿生朝气活了起来。 其次句描写春天的草木。“木杪生春叶”写草木的蒸蒸而上。古人有“春到
21、草木知”的名句,树梢上长出了嫩叶,这一笔写出了春的活力。第三句写春水,春天来了,春风吹化了冰雪,让湖面荡起碧波。中唐时期白居易曾有忆江南词,其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佳句。白居易以初升的红日和碧绿如蓝的湖水形容春天。贯云石也用了同样的构思描写春天,先写了湖水立刻就写日出。第四句写了和熙日光暖和宜人。“火候春初热”是形容气候渐暖了,火候指气温。最终一句写了古代迎春的仪式。 这首小令以游春的风俗始,又以打春的风俗止,首尾呼应,写出了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心情。不仅如此,令中还包含着好玩的文字嬉戏,此曲用的是嵌字格,据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记载:“贯酸斋尝赴所亲宴,时正立春,座客以清江引请赋,且限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每句之首,句中各用春,酸斋即题.满座绝倒。”不仅如此,而且此令格律甚严,三四句对仗。如此严格,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写不出来的。贯云石是维吾尔族人,他对汉文化有如此深厚的功力,这是值得中华文学史上书写一笔的。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