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小导管施工原理分析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超前小导管施工原理分析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前小导管施工原理分析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超前小导管施工原理分析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超前小导管施工是隧道工程施工中常用的辅助性施工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软弱地质、岩溶地质、砂砾层地质等中都有良好的应用。本文结合竹园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先介绍了超前小导管施工原理,接着从适用范围、技术要求、施工准备、制作钢花管、小导管安装、注浆等方面探讨了此项技术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设备简单、工艺简单、实用性比较强,可有效改变隧道工程围岩的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一、工程概述隧道为特长隧道,左线全长3795米,坡度1.1%/1885m,-0.6%/1945m,洞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路堑式明洞27m,级
2、围岩948m,级围岩1130m,级围岩1690m。右线全长3785米,坡度1.1%/1885m,-0.6%/1991m,洞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路堑式明洞13m,级围岩932m,级围岩1150m,级围岩1690m。其中,设置9处人行横道,4处车行横道及4处紧急停车带。行车主洞建筑限界(单洞):11.0m(宽)5.0m(高)。其中行车道净宽3.75m27.5m,侧向宽度:L左0.75m,L右1.0m;两侧均设置检修道(含余宽C),J左0.75m,J右1.0m。二、超前小导管施工原理分析隧道工程在施工之前,土质结构为原状土,围岩也是应力状态,随着隧道工程开挖工作的逐步开展,会对隧道周围的围岩造成扰动
3、,原有的围岩应力被释放出来,促使应力重新分布。通过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可促使隧道工程四周破碎的围岩形成一个整体,改善弹性模量、内摩擦力等,从而保证围岩结构的稳定性。按照原理的不同,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小导管锚杆作用,通过锚杆将隧道周围已经发生破碎围岩固定在围岩之上,并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种是通过拱群效应,加强隧道拱部强度,提升承压力。第三种是通过浆液固有特性,提升围岩结构的稳定性。三、超前小导管施工在竹园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一)适用范围分析超前单层小导管主要用于自稳能力较差的级围岩浅埋、偏压,以及、级围岩的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二)技术要求超前单层小导管预支护,适用于拱部地层
4、松散,破碎的、级围岩地段。在本工程施工中超前小导管施工参数为:选择壁厚3.5mm、直径为42mm的热轧无缝钢花管,长度控制在4.5m左右,环向间距控制在20cm左右。外插角:钢管外插角分别为1015;注浆材料:水泥浆液水灰比:1.01.0(重量比);设置范围:拱部120范围。钢管环向打孔注浆,孔径10mm,孔间距150mm,尾部留不钻孔的止浆段不小于30cm。(三)施工准备按照工程特性及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选择与之相适的施工方法,降低施工中各道工序的相互干扰,并确定注浆所用的材料、规格、型号等,按照施工实际需求,选择合理辅助用料。如果隧道工程施工中遇到了淤泥流砂,则可以采用水玻璃+水泥双液注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超前 导管 施工 原理 分析 隧道 工程 中的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