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一轮复习配套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编号: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学校:_姓名:_班级:_一、选择题(共18题,每题4分,共72分)1(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据粤海关志载,19世纪60年代以前,广东省内的蔗糖大部分汇聚于广州出口或转往内地。之后,粤东的糖不再经广州而是汇集于汕头出口外国或内地,汕头成为与广州并存的两大糖业销售中心。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广州丧失外贸中心地位B东南沿海民族工业的兴起C西方对蔗糖的需求增长D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2022重庆三模)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曾于1729年和1799年颁布法令,禁止鸦片进口,但由于这一贸易非常有利可
2、图,以致中国官员接受贿赂,允许走私。19世纪中叶,中国人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鸦片战争。这说明A商品输出引发鸦片战争B法制建设防止发生战争C政府腐败导致外敌入侵D鸦片输入导致白银外流3(2022吉林长春模拟预测)中国近代历史上,“外洋”一词的内涵及使用频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表反映了这种变化的概况。这说明代指“中国近海”代指“欧美等外国”嘉庆朝(17901820)744道光朝(18211850)14119咸丰同治朝(18511874)2725光绪宣统朝(18751911)8148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领海缩小B民族危局冲击中国传统认知C政局更替影响词语含义变迁D清廷基本沿袭传统夷夏观念4(20
3、21山东高考真题)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5(2022湖北模拟预测)如表为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的相关记载,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可信的是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镇江的记载出处记载【英】霍尔“复仇号”军舰航行作战记“我们下了最严格的命令严禁抢劫这座城市,也下令逮捕趁火打动的中国暴徒,他们才是他们同胞最恶劣的敌人。”【英】洛林(对华战争的最后几战“英军的恶行比预料的要少。”【中】朱士云所写日记,见鸦片战争)第3册“夷鬼城内外捉人割.连日城中妇女遭淫
4、掠者甚众。”A清政府腐朽无能B人道主义得到了彰显C太平军趁火打劫D英军曾犯下战争罪行6(2022全国模拟预测)长期以来,除人参、茶叶、大黄等,大量的中国植物和中草药仍然未被英国认识,被视为奇异的事物。19世纪中叶,英国的植物标本网络逐渐扩展并覆盖了中国全境,最终成为英国中药研究的支柱,使中药脱离了神秘色彩。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传播B英国政治经济占据优势C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神秘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7(2022江西师大附中三模)南京条约第五条的中文本写道“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圆,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代为偿还。”而英文本中表达的意思是,由于商行多有欠款于英国臣民,中国皇帝同意付额
5、三百万银圆于英国政府。据此推知,南京条约的中文本意在A避免中英冲突激化B美化英国掠夺行径C表面维护清朝皇权D淡化条约侵略实质8(2022湖南新宁崀山实验学校三模)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而在申谕英夷告示中记载,三元里人民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说明了当地民众A逐渐认识到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B比珠江其他地区民众更具爱国情怀C宗族家乡观念强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D逐渐意识到落后的清政府无法依靠9(2022山东德州三模)徐继畲认为西方并非“但知贸
6、易,无他技能”,而是科学昌明、繁荣富强且自有一套良法美意、文明有序的教化之国,西方不仅经济繁荣,且文教制度完备。这表明他A要求全面接受西方文明B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C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D初步摒弃传统华夷观念10(2022江西临川一中模拟预测)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家书中写道:“自林则徐查办烟案以来,兵怨之,夷怨之,私贩怨之,莠民怨之,反恐逆夷不胜,则前辙不能复蹈”。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B多数民众反感禁烟抗英C官府政治腐败严重D部分国人民族意识淡漠11(2022河北沧县中学模拟预测)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记载,林则徐曾奏言:“自六月以来,各国洋船愤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
7、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此时,但固守藩篱,即足使之自困。”由此可知,林则徐A奏言缓解了清廷当时困境B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C认识到贸易逆差的危害性D已有“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12(2022江苏徐州模拟预测)如图是英国漫画家吉尔雷创作的漫画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该画于1792年9月出版,经常被引用以形容中国乾隆皇帝面对单膝跪地的马戛尔尼时高傲、自大、不屑的样子。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发生在1793年,且单膝跪地是当时欧洲王宫标准的觐见礼。这表明A历史解释决定历史存在B史料实证影响历史存在C历史认知应具备前瞻性D史料实证需要严谨客观13(2022四川德
8、阳三模)1861年,英商宝顺行顺记运送洋布赴山西售卖时,在运货车上“高插钦命通商大臣黄旗一杆,手执天津海关崇(即崇厚,当时为北方三口通商大臣)照单。”车队一路畅行无阻,获利颇丰。这一个案可以说明A通商口岸带动周边地区发展B中国经济主动融入世界市场C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D条约体系成为列强侵华工具14(2022江西模拟预测)马克思说,自1842年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形成了特有现象:中国出产的茶叶和丝向英国的出口一直不断增长,而英国工业品输人中国的数额整体来说却停滞不变。这一局面A反映了马克思对中国社会有深人了解B表明中国的传统经济继续引领世界C体现了自然经济主导下中国市场特色D说明中国对外贸易保
9、持了出超地位15(2022广东惠州二模)1843年,清政府审定五口通商章程,针对领事裁判权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表明清政府A天朝上国观念浓厚B维护朝贡贸易体系C国家主权观念淡薄D坚持闭关锁国政策16(2021广东高考真题)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17(2021河北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
10、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C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18(2022全国高考真题)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11、二、材料分析题(2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
1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三英国的黑奴贸易,主要发生在16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都铎王朝时期,女王伊丽莎白大力支持和参与这项罪恶活动。1672年,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组织黑奴贸易,给“皇家非洲公司”颁发了特许状。但随着中小新兴港口商人和殖民地种植园主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在1698年取消垄断,实行黑奴自由贸易。据统计,在整个奴隶贸易年代里,英国从非洲运走的奴隶数目,是其余各国总和的四倍。利物浦每年从奴隶贸易中平均获纯利30万英镑,布里斯托尔在18世纪因黑奴贸易发展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摘编自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材料四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了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1860
13、年,中英、中法北京续增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毫无禁阻。”一般来说,苦力是签有契约的,尽管绝大部分是被迫签约的,在形式上它是“合法”的。苦力船上的超载和缺粮缺水以及对苦力的虐待一点也不亚于贩奴船。苦力贸易的猖獗期是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这期间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这一血腥的贸易,获取了高额利润。据统计,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以契约华工的形式掠走1000多万中国人。摘编自张忠祥中国苦力贸易与非洲黑奴贸易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黑奴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0分)(3)根
1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相比黑奴贸易,中国苦力贸易有何不同并分析其猖獗的背景。(10分)试卷第1页,共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配套练习参考答案:1D【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汕头被迫成为通商口岸,因此19世纪60年代以后,汕头逐渐形成了糖业销售中心,这是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结果,D项正确;广州丧失外贸中心地位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但是这并不能解释汕头成为糖业销售中心的历史现象,排除A项;汕头成为糖业外销的中心之一,与民族工业兴起无关,排除B项;西方对蔗糖的需求增加并不能导致汕头成为糖业销售中心,两者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故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