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课件.pptx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课件.pptx(1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诗诗歌歌的的表表达达技技巧巧抒抒情情记叙叙议论描描写写直直抒抒胸臆胸臆间接间接抒抒情情(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物情关系:借物抒怀、托物言志(3)事情关系:借古讽(伤)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正正面面描描写写侧侧面面描描写写人物描写手法景物描写手法(1)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4)衬托 渲染(5)白描、工笔(细节)(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7)感官角度:
2、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反问、反复、顶真、反语、通感、排比、叠字(词)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曲笔入题象征、想象、联想、曲笔(从对方如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表表达达方方式式表表现现手手法法修辞方修辞方法法结构技结构技巧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诗歌歌鉴鉴赏赏之之表表达达方方式式目录常见表达方式壹题型及答题技巧贰沙场点兵叁1 1常见表达方式常见表达方式诗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
3、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法侧面描写:亦称“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事物或环境描写对主要对象加以渲染烘托,使之突出、鲜明。析 二、三两句从客体落笔描写乐曲之美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山旷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江娥素女,也被乐声触动愁怀,潸然泪下。极力烘托了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诗田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法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手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虚线勾勒人物形象的画法。文学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事雕饰,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的手法
4、。析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诗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法细节描写:是对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情景、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通过特写镜头把事物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析“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既写出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又揭示了诗人因约客不来,夜已过半的惆怅、烦躁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诗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法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
5、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析 第二句极写春山月夜之静,而“花落”“月出”“鸟鸣”则是以动写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形象地描写了心境的闲适、夜晚的静谧及春山的空寂。词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法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论述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眼前现实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凡是写想象和回忆、虚幻世界和梦境以及设想之景的均为虚写。实与虚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抽象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当前为实,过去与未来为虚;物质为实,想象为虚。析 “还.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属于虚写,与词人当
6、前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梦中虚幻的繁盛景象反衬醒后现实的凄凉无奈。词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寒鸿一字来如线。法角度变化: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或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析 由近而远,由水写到山,由地写到天,由静写到动,由昼写到夜,高低远近天上地下,通过铺垫,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幅秋景图。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析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满山青翠欲滴”遍布似火的朵朵红花。江、山、花、鸟四景,分别被敷
7、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诗析 “衾枕冷”是触觉,“窗户明”是视觉,“折竹声”是听觉,从多角度侧面烘托了夜雪之大。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法绘声绘色绘形: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通过色彩、声音去描写景物。凡是诗词中出现了颜色词,即应考虑视觉(或绘色);出现了表声音的词,即应考虑听觉(或绘声)或动静结合;如有冷暖,须考虑触觉;如有花香之类,须考虑嗅觉。诗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法抑扬结合: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宕开一笔,欲擒故纵,而后才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制造悬念,
8、形成鲜明对比达到突出某个人物或某种思想目的的写法。它又分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无论哪种,“抑只是一种手段,“扬”才是最终目的,“抑”是为“扬”蓄势。析 先写少妇之“喜”,又由一个“忽”字过渡:因看到杨柳嫩绿之色,想到丈夫参军至今未归,自己孑然一身,不免产生孤寂落寞之感,怨上心头,先扬后抑,情绪急转直下,悲不自胜。诗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法以小见大:“小”指细小的、具体的事件、景物、形象、动作等;“大指事件的背景、事物显示的境界阔大,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重大。析 诗中选取“送荔枝”这件小事,由“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揭露了皇帝
9、为讨妃子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鞭挞了玄宗与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充分体现了以小见大、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诗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法直接抒情: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豪情壮志、直抒愤世嫉俗之情、直抒悲思愁绪、直抒欢快喜悦之情、直接表达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等。析全诗以悲凉慷慨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诗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法借景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
10、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古诗词中,松、竹、菊、柳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或直接以景物描写代替情感抒发,或先写景后抒情。析全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中所写的虽尽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的宜人之景,但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是“鸟空啼”以乐写哀、以闹衬寂,抒发安史之乱后“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诗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法寓情于景: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完全寄托在特定的景物描写之中。一般是先融情后写景,或直接将自身的情感包含在景物描写之中。析 诗人看完殿宇之巍巍,塑像之淳淳,不禁百感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得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
11、言,才越发感觉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寓情于景,情景合一。诗蝉虞世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法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用于“咏物诗”,诗中的物象一般只有一个,所托之物既是作者的气节、志趣、理想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的载体。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蕴涵的真理,即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词析 至今商女.后庭遗曲”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而后庭遗曲是指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王安石借此典
12、意在言今:歌妓们至今还唱亡国之音,正是因当权者沉溺酒色,醉生梦死,如不改弦更张,必然续写六朝灭亡悲剧。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法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愿望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从而达到意出言外的作用。用典可抒发自己的情感、讽刺时事。诗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法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
13、历史上的事件讽喻当朝。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景抒情VS寓(融)情于景VS情景交融(1)“无我之境”为借景抒情,“有我之境”为寓情于景。(2)先景后情,是借景抒情;先情后景,是寓情于景。(3)以情为主,景物只是媒介,是借景抒情;以景为主,情感寓于其中,是寓情于景。分不出重点是“情”,还是“景”,则可能是情景交融。(4)情景交融是指将景物描写和感情抒发紧密结合在一起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包括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为景,“感”“恨”为情,情景互相
14、渗透,已交融为一体。借景抒情VS托物言志(1)前者用于写景诗中,后者多用于咏物诗中。(2)前者的“景”一般由多个物象构成,后者一般只有一个物象,它是靠一个物象的众多方面构成“景象”。(3)前者的近义语是“情景交融”,后者的近义语是“借物怀”“托物言志”,甚至是“象征”。2 2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及答题技巧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2.XX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答题步骤:以总分结构作答:先概括写了什么景象;分叙具体内容。题题型型壹壹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
15、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答案(总括)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分叙)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琅琊溪(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
16、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解析】全诗围绕溪水写景:琅琊山上的积雪化为融融春水流入了琅琊溪,一座木桥横跨两岸,游客信步桥上,但见片片落花随溪水自上游漂来。壹壹 如就某一联或某一句设题,可以“景象”“画面”为中心词,然后将具体诗句的内容概括进去做定语。贰贰对于此类题型,应注意以下两点:此类题还须注意在概括时,对所有诗句的内容不允许有遗漏,必须逐句概括否则会被扣分。设问方式1.XX句或诗中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或请从“景”与“情”(或动静、虚实等)的角度,赏析本诗的X联或全诗。2.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或本诗XX句在艺术手法上有
17、什么特点,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题题型型贰贰答题步骤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或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说明;表情达意的作用。题题型型贰贰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问: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
18、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恨(chung ling):悲伤。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3 3沙场点兵沙场点兵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唐)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
19、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问: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是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听觉与视
20、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写当时的离别之景。盟台夕照(明)戴珙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注盟台,渑池会秦赵会盟之处。问: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绘声绘色(视觉和听觉),动静相衬。颔联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在斜阳的映照下,高高的山冈倒映出紫色的剪影,盟台旧址上秋草已经开始泛黄。紫色的山,黄色的草,一片肃穆萧瑟的景象。这是静态的描写。颈联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古城墙边,归巢的鸟儿争相喧鸣,牧笛声中,牧
21、童赶着牛羊回家了。鸟喧,笛鸣,渲染出夜幕降临前的喧闹,与其他景致的空寂形成对比。这是动态的描写。喜迁莺晓行(宋)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注悄:宋人口语,简直的意思。一成:宋人口语,一点点地,渐渐地。问: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晓行”请简要分析。答案听觉角度。角声催促,鸟还未被惊醒,邻户的鸡已啼鸣,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所闻的情景,点明题中的“晓”字。视觉角度。连绵村
22、庄,晨烟未散,行人起床,丛林中残月在天,这是晓行所见的情景。感觉角度。眼泪被寒霜微微凝结,为御寒而喝的酒,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晓行的感触和感受。宿洞霄宫(宋)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注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问: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答案 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生机活泼。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是活的景,一派活
23、泼,一片生机。对比强烈。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俯仰相衬。“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之间何等空阔自然。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问: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换个问法就是: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什么感情?这只要从诗句中找出相关的意象即可:绿竹、红莲、渡头烟火、采菱归人。这些意象构成一幅清新淡雅、轻松闲适的
24、画面。)野水孤舟(宋)梁栋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乌自浮沉。问: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答案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过后、萧瑟凄凉的秋景图,骤雨初歇,秋水茫茫,四溢的溪涧淹没了平日的行路。杨柳拂岸,一叶小舟孤零零地系在岸边,身处孤洲,人迹罕至。晚泊岳阳(宋)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
25、、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语文从广义上讲,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写作手法、艺术手法。何为表现手法?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衬托(以动衬静)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深夜坐,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