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课4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怜悯是人的天性怜悯是人的天性素养目标1.了解卢梭及其作品,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2.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3.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作者简介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仆役、乐谱抄写员等。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
2、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逃亡瑞士。1778 年在巴黎逝世。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平等。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他反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影响着19 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绮丝植物学通信等。题目解说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商务印书馆 2007 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3、。“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本文题目的意思是: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该书是 1753 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 年的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人在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本来是平等的;可是当人们力求生活完善化,争取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时,不平等也就向前进一步。到了专制暴君统治之下,不平等就发展到极端,到达顶点;这个顶点同时就将成为转向新的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4、这种新的平等,按照卢梭的看法,是更高级的、基于社会公约的平等。这些思想是可贵的。本书的内容,就是他隐避森林深处沉思默想之所得。资料链接蜜蜂的寓言蜜蜂的寓言是英国哲学家曼德维尔的著作,曾被英国全面封禁。之所以能够引起轩然大波,并引起欧洲思想界和社会各界对它的批判,就是因为这本书提出了西方思想史上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从人是自私自利的这一基本认识出发,作者曼德维尔坚持认为,在美德和商业社会的动力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张力。蜜蜂的寓言打破了人类“善良意志论”和“理性设计论”的迷梦,为人类大规模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路径。嗜血成性的苏拉苏拉是古罗马著名统帅,奴隶主贵族政
5、治家。苏拉戎马倥偬一生,为罗马立下丰功伟绩,但也犯下深重的罪孽。苏拉自始至终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冷血动物。他会因为一句玩笑话杀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冷血、残酷、精于算计的行事作风使他比任何一位历史人物都让人憎恨。人们称他“一半是狮子,一半是狐狸”。他有对人彻底鄙视、冷酷无情与刚毅果敢、自信乐观、机敏狡狯多种因素混合而成的复杂性格。他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故又有“政治上的唐璜”的谑誉。课文探究1.阅读文本,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从自然状态的人谈起,提出“天性”与“美德”话题,为下文展开论述作准备。第二部分(第24段):从批驳错误观点和展开正面论证两个层面论证中心论
6、点。第三部分(第5段):论证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2.作者写蜜蜂的寓言中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故事中的目击者作为陌生人虽然与当事人不存在任何特殊性关系,而且幼儿的安危与他的自身利益也没有切实关系,但他却由于目睹幼儿的痛苦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巨大的悲痛之感,并生发出一伸援手的冲动。这种冲动并不是想要得到感激或赞美,只是出于对受害者难以抑制的强烈的怜悯之心。这有力地证明,怜悯心是人类最普遍的天然的美德。3.怎样理解“怜悯是人的天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怜悯心是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我们最应具备的禀性,在我们人类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之前就存在了。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
7、,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就连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2)我们在看到同类遭受苦难时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怜悯心。这种怜悯心在自然状态下比在理智状态下更真切,把打斗双方拉开的往往是市井小民和菜市场的妇女,而不是哲学家。(3)怜悯心让人们看到同类受难就出手帮助,即使自已处境再苦难也不会去危害比自己弱的人。在自然状态下的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坏事。4.如何理解“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这句话的含意?这句话写出了怜悯心对人们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以“温柔的声音”来指怜悯心对人们的熏陶,写出怜悯心熏陶人们的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5.
8、“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两句分别强调了什么?第一句话强调的是,人们怎么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这是自爱心的体现,体现的是人们的自私心。第二句话强调的是,在谋求自己的利益时,不要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怜悯心的体现,体现的是诗人善良的天性。6.怜悯心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1)能缓和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2)可以让人们毫不犹豫地帮助受苦难的人;(3)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且使每个人都乐于听从;(4)在训导人们方面,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比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格言更有用处。1.文章围
9、绕“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核心论点,是怎样一步步展开论述的?(1)引出与论点相关的论题。作者首先从在自然状态中的人谈起,引出“天性”和“美德”的话题,为下文展开论述做好准备。(2)批驳“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树立自己的观点。这一环节的论证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以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作为自己批驳的靶子,采用分析推演和归谬论证等方法,彻底驳倒“人天生是恶人”这一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观点;第二层,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树立起自己的观点;第三层,指出怜悯心是一种“善”和“美德”,阐释了怜悯心作为人类社会美德的基础这一地位,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3)指出“怜悯心”的作用。作者指出,“怜悯心”有助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