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治理绿洲重现。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草原变成了生态绿洲?前言课程标准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一般方法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2.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运用资料。3.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一、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区概念:生
2、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沙漠边缘水陆交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榆林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指受自然因素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形成的条件(1)多陡坡,土层薄(2)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3)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石漠化进一步限制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南方喀斯特地区
3、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贫困与石漠化总结伴出现,国家三大集中连片贫困区,分别是乌蒙山贫困区,武陵山贫困区及滇黔桂石漠化贫困区,都与本地的喀斯特石漠化分布有关。石漠化产生的危害土层薄陡坡多暴雨水土流失石漠化耕地减少过度开垦贫困人口增长石漠化恶性循环石漠化的防治措施方向措施管理措施健全法律法规,严格管理控制人口数量生态移民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平整土地修建水库生物措施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恢复自然植被调整农业用地结构技术措施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地
4、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1.概念在汉、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气候暖湿时期,再加上政府垦荒政策的引导,大批农民越过长城一线,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使农区北界向西、向北推移。2.土地退化的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在夏季,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1)自然原因上 海多大风天气鄂尔多斯高原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大风(风速大于17米/秒或八级以上)天数平均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于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到30天。本带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
5、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1)自然原因多大风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在农作物减产的年份,由于农作物长势较差,对土壤保护作用减弱,一旦遇到大风、暴雨,则加重对土壤的侵蚀。为了维持生计,人们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垦殖区面积越来越大,并向西向北扩展。这些地区本身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平原地区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土壤易被风蚀,出现了“黑风暴”,最严重的地区,一个月内沙暴天数长达25天。过度放牧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但过度放牧的后果则是草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例如,浑善达克沙地地区的牲畜量猛增
6、,导致80%的草场退化。(2)人为原因活动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游牧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根据图2.15,分析这一转变对草场带来的影响。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
7、,导致草场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请解释图2.16,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就可以避免恶性循环。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从水资源出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
8、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防沙固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2.构筑防护体系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化草场,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容量有限,人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增大,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地理精品专题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