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docx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作业21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列历史图表中你能获取的主要历史信息是时间人物主要活动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给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首先称霸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变法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B早期文明的多样性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开放与繁荣的时代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商民族虽已从事农业,但在商朝五百多年的 迁都的次数在六次以上,而且甲骨文上有经常狩猎的记载。材料中作者旨在强调A商朝游牧习俗浓厚B商朝贵族经常狩猎C商朝都城一直不固定D商朝统治者不重视农耕3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A禅让制B科举制C行省制D内外服制度4传世文献记载殷
2、商贵族酗酒成风,甲骨卜辞中也常见“酒”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十之七八也是酒器,大盂鼎铭文甚至记载了殷商酗酒亡国的事情。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商代A盛行占卜和鬼神崇拜B青铜制造技术发达C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5商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远近之别,祭祀用品也有简单与隆重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人的祭祀。这说明商代A男性与女性均成为重要受祭对象 B形成了宗法等级制和贵族分封制C是传统文化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 D注重借助人伦秩序维护专制王权6出土的殷墟甲骨刻片记载,商王武丁时有许多封国,如封在雀地的称“侯雀”,封在宋地的称“子宋”,封爵有侯、伯、子
3、、男、任、田、亚、妇等数种。据此可知A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可信史料 B井田制度和宗法文化在商朝时已经孕育C土地分赐制度在商代已经出现 D各诸侯的土地不允许私自转让7“王后三恪”属中国古代政治礼制的宾礼之一。杜佑通典考证以为封前二代后裔为“二王后”,封前三代后裔则称为“三恪”。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符合“二王后三格”的是A鲁B齐C燕D宋8武王灭商后,进行了第一次分封,但规模较小。成王时,武庚叛乱,旧殷王朝的势力一时俱起。周公历时三年平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分封,最终形成西周的立国之势。由此可知A军事力量是立国的重要保障B殷商遗族严重威胁中央集权C血缘关系是西周政治的纽带D分封制促成
4、了周王朝的统一9学术界对殷商时期继承制度归纳为三类:即“弟及为主”、“子继与弟及并用”、“子继为主”。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血缘分封尚未形成B兄终弟及现象普遍C血缘继承关系已存在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10西周初年,武王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域各为四百里“亲亲之义,褒有德也”;封姜尚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周初所封的诸侯有数百个,其中姬姓者五十五人,然其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稳定了政治局面B有严格的等级限制C以同姓分封为主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1武王伐纣成功后,为了更好地统治商朝的旧部,西周封卫康叔于殷都旧地,并允许其拥有七个包含原住民的商人氏族;封伯禽为鲁侯,并领有随迁的
5、六个商人氏族。这反映了分封制A实现了血缘与地缘的结合B强调了贵族的世袭特权C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12周武王以“纣王无道,滥杀无辜”为由讨伐商纣王,灭掉殷商后,武王又高举“诬及文武者,罪及四世”的刑罚。这说明周武王A实行“仁义德治”B重视树立王室权威C并未推行分封制D积极吸取商代教训13西周时期,诸侯国实行“一国三卿”制,“大国(公候之国)三即皆命于天子:次国(伯国)二卿命于天子,一即命于其君:小国(子、男之国)一即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这表明西周时期A周王注重对地方的控制B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C诸侯国完全模仿中央官制D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14齐桓公时,齐国与鲁、宋等
6、国组成联军攻打楚国,借口是楚国没有向周王进贡。楚国被迫认错。由此可知A齐桓公竭力维护分封制度B周朝疆域得到进一步扩大C当时周天子仍是天下共主D诸侯兼并战争的频繁发生15西周在婚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西周实行“同姓不婚”,旨在A保证王位世袭制度稳定B利用血缘纽带巩固统治C重用王室加强中央集权D封邦建国扩大统治疆域16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左传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
7、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工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概括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17 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词条也叫词目,是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下列各词释文摘引自不同的工具书。词释文工具书宗伯是古代专门管礼制的官职。周礼的宗伯一职,后世逐渐演变而成为礼部。宗伯有大小之分
8、。大宗伯是正职,“掌以血祭社稷”;小宗伯是副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宗伯以下,有专管祭祀宗庙的官叫肆师。有专管丧葬冢墓的官叫冢人,等等。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庙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战国策燕策:“燕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后世自大夫以下的宗庙都称为“家庙”。宗庙也可代称王室或国家。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器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器物。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重之以宗器。”杜预注:“宗庙礼乐之器,钟磬之属。”国语叔
9、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法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统远近来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其主要精神就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做法是划分大宗、小宗,以此达到巩固封建的世袭统治。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利用材料与所学商周政治制度史的相关知识,编辑关于“宗法制”词条的释文。(要求:明确写出释文内容,层级清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显著特征是早期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C正确;材料未涉及早期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028207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