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卷】福建省莆田第XXX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高中地理试卷】福建省莆田第XXX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试卷】福建省莆田第XXX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1-2022(上)高二地理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点后的一周内(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D.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慢2. 某年4月10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的天象,这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 )A. 之间B. 之间C. 之间D. 之间【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点时,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之后一
2、周内接近为6月29日前后,接近7月1日,地球公转速度是“1近快,7远慢”,因此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A错误,B正确;对地球自转速度没有影响,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北极点外,自地角速度都相等,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因此4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二分二至,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合称,它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的节气
3、。每年3月21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向北回归线移动时为春分;每年9月23日前后,当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为秋分;每年6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每年12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下图为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中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南半球低纬度4.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3. A 4. A【解
4、析】【分析】【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南北纬度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约为833千米。图示区域自转线速度大致由南向北减小,应为北半球,排除CD;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自转线速度均大于且接近60纬线的自转线速度,因此图示区域大部分纬度低于60且接近60,因此当地大部分地区应位于中纬度,A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A。【4题详解】读图可知,a点线速度大于870千米/小时,b点线速度小于870千米/小时,即a点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于b点,排除BD;地球表面各地自转线速度大小整体上由纬度决定,局部地区线速度大小还受地势高低影响,地
5、势越高,线速度越大。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a点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于b点,由a点地势高于b点,A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A。【点睛】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主要因素:一是纬度,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即自赤道向两极自转线速度递减,赤道各地的自转线速度约为1667千米/小时,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833千米/小时;二是海拔高度,在同一纬度,海拔高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5. 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 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 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 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 自A向B由老到新6. 图中长腰山是( )A. 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
6、背斜山B.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 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答案】5. D 6. D【解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后来者居上”,自西向东新老关系是由西部到长腰山,由老到新;由长腰山到A,由新到老;由A到B,由老到新。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读图可知,长腰山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地势较高,为山地。成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D正确,C错误;岩层是连续的,不存在裂隙,AB错误。故选D。【点睛】正常情况下,背斜常形成山岭,但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常形成谷地,但向斜槽部岩
7、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下图为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该海域全部位于东半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该大洋为( )A. 南大西洋B. 南太平洋C. 北印度洋D. 南印度洋8. 在该环流中,分别表示( )A. 西澳大利亚寒流、马达加斯加暖流B. 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C. 马达加斯加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D. 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答案】7. D 8. C【解析】【7题详解】根据材料“该海域全部位于东半球”可知,该海域应位于印度洋,由图中盛行风可知,处盛行西北风,处盛行东南风,因此可判断为南印度洋,属于逆时针的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由上题推论可知,该环流中
8、,为马达加斯加暖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洋流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区(除北印度洋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副极地环流(逆时针);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4、40S60S附近:西风漂流。流石滩或者倒石锥扇形堆积地貌的形成条件,是干旱地区山坡(坡度3050)上岩石不断崩裂成碎石,在重力和下部地下潜流的作用下,碎石撒落时大砾随惯性滚落到坡脚下,沿着山坡长期缓慢滑动形成。下图为倒石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山坡上岩石不断崩裂成碎石主要原因是( )
9、A. 温度变化B. 风力侵蚀C. 流水搬运D. 冰川移动10. 流石滩或倒石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 )A. 扇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B. 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C. 扇缘颗粒物平均粒径大D. 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11. 流石滩或倒石锥分布最为广泛的山地是( )A. 大兴安岭B. 天山山脉C. 秦岭山脉D. 武夷山脉【答案】9. A 10. C 11. B【解析】【9题详解】本小题的限制性条件是判断山坡上岩石不断崩裂成碎石的主要原因,由材料可知,该山地位于干旱地区,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是物理风化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是昼夜温差大,温度变化剧烈引起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破碎。故选A。【10题详解】由材料
10、可知,流石滩或倒立锥是由山坡崩裂的碎石长期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堆积形成。平均粒径大的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距离远,在锥底堆积;平均粒径小的颗粒物滑落距离近,在锥顶堆积,因此堆积物的颗粒从顶部向边缘逐渐增大。故选C。【11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流石滩或倒立锥是由干旱地区的山坡上的岩石崩裂破碎后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堆积形成,只有天山山脉具备形成条件,大兴安岭、秦岭山脉、夷山脉都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不具备形成的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流石滩地貌的形成过程,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理解其形成过程,同时跟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相区分。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 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
11、因素有关( )A. 中游落差小B. 流水侵蚀作用C. 河流含沙量大D. 入海口潮差大13. 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A. 地壳运动B. 风化作用C. 侵蚀作用D. 堆积作用【答案】12. C 13. C【解析】【分析】【12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甲处为三角洲,河流中游河流落差小,泥沙易在中游沉积,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A错误;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泥沙沉积有关,含沙量大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B错误,C正确;入海口潮差大,会加剧潮水对三角洲的侵蚀,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乙为瀑布,河流侵蚀作用会使瀑布不断后退,最终消失,C正确;瀑布主要是受流水侵蚀影响,
12、地壳运动对瀑布消失影响小,A错误;风化作用是指裸露与地表的岩石受到受到多种因素(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破坏作用,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瀑布消失与风化作用无关,B错误;瀑布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河流流速快,并不以堆积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侵蚀作用: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主要出现在河源上游,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主要出现在河流上游,会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V”形谷;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主要出现在中、下游,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在中游使河床展宽,在下游形成槽形河谷。范成大的喜晴中有这样一段诗句“
1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该“连雨”A. 与蒙古高压势力强盛有关B. 易引发农田盐渍化C. 主要发生于我国江淮地区D. 主要发生时间为7月中旬15. 该区域A.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B. 耕地类型多为旱地C. 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小D. 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答案】14. C 15. D【解析】【14题详解】“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中的“连雨”是指梅雨天气,是初夏时由准静止锋形成的天气现象,此时亚洲低压已经形成,蒙古高压基本消失,排除A。梅雨天气出现在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不易引发农田盐渍化,排除B。梅雨天气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形成连绵阴雨天气,因此主要发生于我国江
14、淮地区,选项C符合题意,梅雨天气主要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初,排除D。故选C。【15题详解】根据上题判断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江淮地区。江淮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排除A。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地表水丰富,耕地类型多为水田,排除B。江淮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春夏,其它季节相对较少,因此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排除C。江淮地区降水较多,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读锋面气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 该锋面系统( )A. 位于南半球中纬度B.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C. 中心区域盛行下沉气流D. 外围区域盛行上升气流17. 图中四点正处在雨区的是( )a b c
15、 dA. B. C. D. 【答案】16 A 17. B【解析】【16题详解】读图可知,该锋面气旋系统中冷锋向西北移动,暖锋向东南移动,中心是低压,气流呈顺时针辐合,因此位于南半球中纬度,A正确,B错误;中心区域盛行上升气流,C错误;外围区域呈顺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锋面雨区大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a点在冷锋前,b点在冷锋后,因此a点不在雨区范围,b点在雨区范围,错误,正确;暖锋雨区在锋前,c点在暖锋后,d点在暖锋前,因此c点不在雨区范围,d点在雨区范围。错误,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锋面气旋:锋面与气旋联系在
16、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左侧低压槽形成冷锋,右侧低压槽形成暖锋。北半球冷锋向南移动,暖锋向北移动;南半球冷锋向北移动,暖锋向北移动。冷锋雨区在锋后,暖锋雨区在锋前。高压脊处气流辐散,不能形成锋面。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 苔原带B. 温带草原带C. 冰原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19. 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试卷 高中地理 试卷 福建省 莆田 XXX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 联考 地理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029896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