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最新7篇).docx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最新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最新7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最新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最新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篇一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为了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印象和认识,教材分物体全部浸没和部分浸入水中两种情况从实验得出原理,并且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加深同学们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许多学生有过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经验,可以让这些同学描述其感受,而后发动学生讨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使其明确他在走
2、向深水区过程排开的水的体积在增大,从而浮力也在增大,而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不同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浮力在这种情况下与深度无关,纠正学生由于亲身体验而得出的“越深,浮力越大”的片面理解。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配合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实现师生互动,最终总结结论并归纳实验定律。之后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
3、、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难点:对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 五、教具: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一套(溢水杯一个,小桶一个、物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幻灯片。 教学策略: 一、设计思路: 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是一个实验定律,所以演示好教材126和127的两个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演示完毕得出结论之后,进一步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边归纳。 教学流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 2、我们现在可以用那些方法求得物体受到的浮力?(学生作答) 二、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现在已经
4、掌握了两种方法来求物体受到的浮力,但是它们的使用范围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另外一种方法来求浮力,以解决前两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也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教学流程: 三、新课教学设计 (一)演示实验: 演示教材126要求的实验 1、准备实验,通过幻灯片介绍实验的器材。 2、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内容讨论实验的方法以及步骤,教师做简要的小结。 3、介绍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中的各种器材的使用及其和幻灯片中器材的对应关系。 4、按照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验,并在操作时提醒大家注意使用仪器时的注意事项。 5、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5、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演示127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条件的变化,并引导学生结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归纳出具有普遍实用价值的实验规律阿基米德原理。 (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gV排,并介绍其适用的范围(气体和液体都适用)。 (三)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浮力问题,通过分步计算培养学生物理思考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例题1:课本179页例题:(略)(请同学们解答,并引导大家对计算结果做一个讨论,看能得到什么结论?) 例题2:体积是100cm3的铁块,有3/4的体积浸在酒精里,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取g
6、=10N/kg)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篇二 我说课的题目是阿基米德原理,下面从四个方面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 这节课是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又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规律,所以这节课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好素材。所以,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如下: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选择的教法 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探究模式采
7、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三、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教学设计 1、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一块小石头浸在水中,如何测浮力? 从而复习弹簧秤法测浮力。接着出现画面,一块大石头浸在水中,怎样测浮力?由于学生知识有限,激起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
8、极性,提出问题,进入课题。 2、猜想 利用课件演示石块浸入水中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水上升,同时弹簧秤示数减小,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浮力?培养学生直觉猜想能力。 3、设计 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学生思维负担重。所以,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根据猜想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浮力大小如何测? (2)、为什么要收集溢出的水?怎样使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从而明确溢水杯的作用。 (3)、没有溢水杯怎么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学生用身边物品做实验。 (4)、用什么样的容器接水?如何测水重?是否可以用塑料袋代替小桶?从而降低实验难度,减轻思维负担。
9、 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4、实验、评估 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习交流、合作。提高人文素质。 5、深化理解 有两项内容,一是纠正前科学概念,例如:物体浸入水中越深,浮力是否越大?二是深化认识,漂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吗?体现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从而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两项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解决。 6、总结 主要是总结知识、能力、态度,尤其是使物理方法显性化。 本节课的设计主旨,面
10、向全体学生,突出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学习过程、物理方法的学习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
11、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意识比较淡漠,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很被动、计算能力比较差。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重点强调了相关内容,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
12、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并可利用规律去解释自然现象。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 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准备: 铁架台、烧杯、圆柱小物块、圆柱小木桶(与小物块体积相同)、溢水杯、弹簧测力计。 六、教学方法: 实验、猜想与推理,启发式教学,讨论法
13、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 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 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 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 师生讨论: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
14、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每组分发一块大小相等的橡皮泥(当众分发,增加可信度),给大家35分钟的时间,利用橡皮泥做一条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最多货物是规格相同的钉子。 分组实验: (由于问题具有挑战性且贴近学生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各组成员分工协作,争先恐后,开始行动。有的用手捏,有的先用笔杆轧成饼,再把四周折起,做成船,做完后纷纷放入水中,投放货物。10、11、1220。在这九个组中,有八个组装货在十个以上,有两个组在20枚钉子以上。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兴奋不已,
15、继而每个同学却为自己的小船最终沉没而惋惜顿足。虽然老师还没有提出做船的目的,但事实上他们在做的过程中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装货更多?) 实验二: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教师示范表演) 2、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正如课前预料,同学们纷纷作出反应) 学生:底面积,因为把船底做大,货物装的才多;物体密度,有些物体在水中漂浮,有些物体则会沉底;液体密度,因为同一物体在水中可以沉底,在水银中则可以漂
16、浮;浸入液体的深度,因为易拉罐越往下压,越费劲;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因为用粗细不同的易拉罐,压入水中相同的深度,用力大小不同。 教师:(把各种猜想结果写在黑板上)我们今天着重研究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是否有关。(并引导学生取得共识)这就是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但是测量液体体积的量筒,对少量液体而言,误差是比较大的。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体积和质量、重力是一对应的。为了测量的方便(从结果出发指导实验),我们研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4、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 (经过
17、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同学可以确定研究方案)用弹簧秤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用老师提供的纸杯把物体从溢水杯中排出的水收集起来,用弹簧秤测定其重力。最后寻找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 5、收集证据(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一:分组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 6、分析论证分组分析数据 在得到测量结果后,同学们自发地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各组交流:他们发现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大小,即F浮=G排。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其公式表达式为:F浮=G排=m排g=液V排g。 7、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 学生活动二:自主学习
18、课本9192页例题。 交流讨论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正确解题过程。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 四、巩固新课:93页自我评价与作业。 八、作业内容:物理作业本9.2阿基米德原理。 九、板书设计: 9.2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二、其公式表达式为:F浮=G排=m排g=液V排g 三、通过实验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篇四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
19、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 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1: 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基米德 原理 说课稿 最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