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docx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文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我”与父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考学等生活琐事,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下面是虎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
2、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2.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 请你给这组画取个合适的名字。(江南水乡) 3.介绍作者吴冠中。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4.今天就
3、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欣赏作者的绘画作品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画家,再引导学生结合画的内容命名,进行语言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2.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 报考 教训 心疼 席子 庙会 彩排 糖果 抽象 启迪 毕业 寄宿 师范 路费 轮换 领略 意境 磨灭 4.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
4、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醒来,枕边一片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起个小标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卖茧子;住客栈;送“我”考学;看庙会;背“我”上学;铺床被;在船里食宿;缝补棉被。 3.这一个个画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总结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设计意图:阅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描写的场景,通过起小标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5、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全班交流。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叙述的。 3.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组内讨论,概括段意。 4.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5.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
6、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设计意图:从整体把握课文,明确课文的表达顺序,梳理文章结构,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深切的父爱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境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唤醒学生记忆,把握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聚焦场景,体会父爱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两三处印象深刻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可能是两年一度的庙会、小渔船上、
7、背“我”上学、送“我”入学的场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以下三个场景,其余场景的体会依据学情简要处理。 (一)置身庙会中的场景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谈理解。 2.教师相机补充当时的社会背景材料。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地区,丰年都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荒年就得卖儿卖女。中原地区多次爆发大饥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逃荒的农民上百万。 3.学生结合资料谈理解。 教师相机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小冠中,爸爸带你参加两年一度的庙会,你是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谈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去庙会,对“我”来说是十分新奇和激动的,以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4
8、.朗读中感受父爱。 小冠中们,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出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地方。随机提问:通过朗读想表达什么?听朗读听出了什么? (二)凑钱上学的场景 1.学生自读,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 预设:学生比较容易结合“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替我铺好床”等句子体会父爱。在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家里粜稻、卖猪”以及“平时节省到极点”等词句来感受。 2.相机出示家庭背景材料。 吴冠中是家中长子。母亲生过九个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渐长大,生活越来越困难。母亲常年患病,要不断服汤药。父亲不仅要上班,还要种田、养桑贴补家用。 3.结合资料,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感受?
9、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到读鹅山高小要凑一笔不少的钱,对于小冠中这样的家庭太难了,但父亲却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凑钱花到“我”身上,父亲的爱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4.交流理解“新滋味”,解决学生认知难点。 为什么“我”感到“十分心酸”?“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也是“我”逐渐成熟的标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三)低头缝补的场景 1.聚焦“永难磨灭的背影”谈感受。 课件出示: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1)看着父亲的背景,小冠中会想到什么?相机出示前文情境图。
10、预设:父亲太辛苦了!您快休息一会儿吧!我一定好好学习!万花筒那千变万化的图案包含您多少爱啊! (2)为什么船舱里的背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呢? 预设:学生可以结合原文、朱自清的背影等谈理解,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 2.讨论能否画出“载着父爱的小船”。 课件出示: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小组讨论:你们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来吗?为什么? 预设:答案是开放的,讲出理由即可。比如:能画出,文章中出现了多处描写小舟的场景;不能,小舟载着多少父爱呢,是画不出来的 (2)再次出示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预设:一弯小船承载了吴冠中先生太多的童年记忆。
11、可以说,他对父亲的依恋便是从这一条小小的船牵萦开去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组织交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疑难处交流解惑,在关键处深层感悟,体会细节中蕴含的深情,发展学生语言,激活学生思维。】 三、揭示写法,迁移运用 1.结合小冠中梦中的这些场景,思考父亲为“我”做的这些事算不算大?为什么? 2.既然父亲为“我”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为什么却让“我”永生难忘呢? 课件再次复现两份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家庭状况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谈体会。 3.揭示文章的写法,迁移运用。 (1)小结写法: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
12、但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这种写法叫作“以小见大”。 (2)小贴士:一是所选素材小事件、小片段、小镜头和生活细节等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二是要找准小中的大,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3)小练笔:请同学们试着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描写母亲的一个片断。 (学生完成练笔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逐步体会“以小见大”这一写法对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的作用,并尝试运用这种写法进行练笔,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巩固内化。】 四、拓展材料,升华情感 1.理解课题“父爱之舟”。 作者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2.拓展阅读诗歌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 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父爱之舟 精选3篇 部编版 小学 年级 上册 语文 19 父爱 课文 原文 教案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