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总结(优选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必修一总结(优选12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物理必修一总结(优选12篇)【第1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 导语以下由为您整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希望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一、 基本概念 1、 质点 2、 参考系 3、 坐标系 4、 时刻和时间间隔 5、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 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 平均速度: 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
2、 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
3、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第2篇】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
4、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5、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
6、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7、 mgh1 = mv + mgh2 【第8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思维升华 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具体的方法是: 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 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
8、“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 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 (4) 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 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
9、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第9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
10、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
11、化而变化。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机械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热传递: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12、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5.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u)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表达式:w+q=u (3)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物体吸收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u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u取负值。 6.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传导的方向性 热传递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常见表述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
13、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3)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第一类永动机,这种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没有冷凝器,只有单一热源,并从这个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叫做第二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它虽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7.气体的状态参量 (1)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两种温标的换算关系:t=(t+273)k。 绝对零度为-273.15,它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
14、(2)气体的体积:气体的体积不是气体分子自身体积的总和,而是指大量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整个空间的体积。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其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 (3)气体的压强: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的总冲量。 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的持续的压力。 决定因素:一定气体的压强大小,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密度;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4)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pv/t=恒量 8.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 (2)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十
15、分微弱。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可以把气体分子看作没有相互作用的质点。 (3)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很大,常温下大多数气体分子的速率都达到数百米每秒。离这个数值越远,分子数越少,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分布规律。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
16、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17、。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
18、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v=s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t (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
19、述运动快慢的。 平均速率是标量。 v=s是平均速率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t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例题评析 例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和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 v=2s?t1?t22vv2s?12=12m/s s/v1?s/v2v1?v2 点评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v=(v0+vt)/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
20、动。 例2.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32x=5+2t(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m/s),求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分析与解答当t=0时,对应x0=5m,当t=2s时,对应x2=21m,当t=3s时,对应x3=59m,则: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1?x2?x0=8m/s 2 x3?x2=38m/s 1 点评只有区分了求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才能正确地选择公式。 例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音从头顶正上方 0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
21、前上方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 速的多少倍? 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2? 分析与解答设飞机在头顶上方时距人h,则人听到声音时飞机走的距离为:3h/3 对声音:h=v声t 对飞机:h/3=v飞t 解得:v飞=v声/30.58v声 点评此类题和实际相联系,要画图才能清晰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如本题中声音从正上方传到人处的这段时间内飞机前进的距离,就能很容易地列出方程求解。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22、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23、。(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
24、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
25、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2坐标
26、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
27、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g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基本公式:s=v0t+a
28、t/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论:1)v=vt/2 2)s2s1=s3s2=s4s3=s=at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6)vtv0=2as 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 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 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
29、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
30、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31、 第二节研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n 4.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第10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手册 一
32、、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
33、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34、: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
35、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 。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与位移式 (4)平均速度公式 3、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2-x1=x3-x2=xn-xn-1=at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
36、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xxxn=149n2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
37、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两个推论: 上升到点所用时间 上升的高度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
38、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五、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
39、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40、: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接触;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
41、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 注意事项: a、
42、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第11篇】202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导语物理可以说是高中所有学科中最难的一科,因为高中物理不仅知识点多,需要理解的公式实验也很多,但是我们一定要啃下来。下面是为你推荐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归纳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
43、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