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设计.doc
《基于标准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标准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标准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设计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设计 课题 1 观潮 时间 9月2日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人 唐建伟 课型 阅读课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授课教师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20_最新修订版)中对四年级上学期阅读课文的相关要求是: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p 】: 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
2、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教材分析p 本课是第一单元“自然美景”的第一课,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本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盛况,体现了祖国自然景观的壮美。教学时要
3、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学情分析p 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词较少,生僻的句子较少,因此不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些词语、句子,让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展现文字所描述的景象。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同时也品味了文字的魅力。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学习目标 1.学生(主体)能随文(条件)熟练(程度)认读(行为)“盐、屹”等12个生字,在田字格(条件)中正确(程度)读写(行为)“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程度)读写(行为)“奇观、农历”等词语。 2.学生(主体)能够
4、正确、流利(程度)地朗读(行为)课文,读出(行为)钱塘江大潮的壮美(程度),能流利(程度)背诵(行为)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生(主体)能边读课文(条件)边想象(行为)画面,并能联系上下文(条件)或结合生活实际(条件)体会(行为)句子的含义。 4.学生(主体)能学习(行为)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能体会(行为)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行为)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预期目标 学习单元导语,知悉单元主题、语文要素。 1.明确学习语文的要求: 2.了解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自然美景 语
5、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学生明确单元主题、语文要素。 一、资料袋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后资料袋,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图片,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3.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4.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课件出示
6、本课生字。 潮 据 堤 阔 盼 滚 顿 逐 渐 堵 犹 崩 震 霎 余 学生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注意:“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同步指导。 4.词语学习。 (1)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读一读。 课件出示: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如在理解“山崩
7、地裂”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上文提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如同万马奔腾而来,其声势之浩大,有如天地崩裂一般,令人神往而敬畏。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段话。 (4)通读课文,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钱塘江大潮? 预设: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等。 (板书:气势磅礴)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吧。 2.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课
8、件出示: 在读中思考:作者在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学生读课文,找【关键词】:p 】: ,并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通过下列词语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 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好久 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 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提示学生规范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预期目标 一、复习回顾、引导探究主题 1.复习生字词,听写。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查听写情况。 课件出示: 奇观 农
9、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2.思考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引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述这一“天下奇观”的?(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 4.找出体现这种顺序的词句。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潮来了,潮头东奔西去等词句。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品读重点句子、感受澎湃之美 1.上节课,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了钱塘江大潮。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文字描述来了解这一“天下奇观”。请同学们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第1自然段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
10、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各抒己见。 预设1:从“自古以来”这个词语中,我知道了钱塘江大潮存在了许多年。 预设2:从“天下奇观”一词可以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特的、世间少见的景观。 师总结:第1自然段,一句话就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自古以来”,从时间上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由来已久;“天下奇观”则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世间少有。(板书:天下奇观) 2.赏析第2自然段,作者登上了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这段文字,交流: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最佳地点在哪里?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 (3)学生自读,圈画相关景物。 (4)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听,
11、并及时进行补充。 师总结:我们抓住描写景物的【关键词】:p 】: 句,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够在脑海中浮现潮来前的景象。这段文字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具体交代了观潮的最佳时间八月十八,最佳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运用成语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若隐若现、人山人海。 3.赏析第34自然段。 (1)放录音,听范读第34自然段。 (2)品析第34自然段的朗读方法。 师总结:读第3自然段时,语速要略慢一些,声音要稍微平静一些,要把“平静”体现出来。读第4自然段时,语速要快,声音要高亢,要体现出紧张的气氛。 (3)学生自读第34自然段,指名读,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默读并思考:潮来时的过程是怎样的?圈画出【关键词】
12、:p 】: 语。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纠正。 课件出示: 第3自然段 潮的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直接描写) 人的活动:“人声鼎沸”“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间接描写) 潮的样子:“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直接描写) (5)细读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潮的。 学生读第4自然段,找重点语句,并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第4自然段 潮由远及近的变化:“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潮水的气势:“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标准 教学 评价 一体化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