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的崛起”与制度的适应性演化-以G20为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他者的崛起”与制度的适应性演化-以G20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者的崛起”与制度的适应性演化-以G20为例.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他者的崛起”与制度的适应性演化:以G20为例打开文本图片集摘 要非西方世界的崛起即所谓的“他者的崛起”及由此引发的国际权力结构发生的巨大变迁,是导致G7/8向G20转变的最重要推动因素。围绕这一转变过程进行探讨,认为制度演化绝不否定主观创造性,但它并非一完全理性的最优化设计结果,而是一个逐渐调试、适应和学习的过程。G20的出现也预示着包容性制度在权力变迁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p “他者的崛起” G7/8 G20 适应性演化20国集团(G20)是由七/八国集团(G7/8)倡导并由其于1999年12月成立的。起初,它只是 一个部长级会议,目的是为避免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
2、国际经济、货币政 策举行非正式对话。2021年9月,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二十国集团第三次金融峰会上,这一 已于一年前升级为领导人峰会的论坛被宣布取代G7/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在这十年当中,国际社会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G20为何能够取代G7/8?本文认为,国际 权力结构出现的巨大变化是导致世界经济治理制度这里采用的是基欧汉的定义,他将制度区分为以下三种:正式的政府间组织或者跨 国非政府组织;国际机制,它是各国政府为了管理国际关系中的特定问题而制定的明确规则; 国际惯例。参见Keohane R O.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m
3、r.Boulder: Westview, 1989:3-4发生演变的最重要原因。不过,制度的演化并非一完全理性的最优化设计结果,而是一个逐渐调试、适应和学习的过程。 “他者的崛起”与国际经济权力结构的变迁当下,传统国际关系与国际社会都处于深刻而复杂的演变之中。前者主要以国家间关系来界定,后者则以大 量涌现的个人、国家、地区及全球政府间组织、各类NGO、“新社会运动” 等在全球化和地区化背景下形成的相互依赖为特征,展现出社会演进和权力运作的多面向图 景。篇幅所限,本文拟只探讨前者。从传统国际关系的角度来讲,目前最重要的变化莫过于亚非拉地区一批被称作“新兴经济体 ”(Emerging Econom
4、y)的涌现。由于这类国家难以比肩发达国家,但又与其他低发展中国 家(Less Developing Countries)拉开了距离,因而近些年被广泛视为一个单独的群体进 行研究。哪些国家可以划归“新兴经济体”?一些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以及国际投资公司依据不同标 准,列出的清单数目不一,不过,入选的国家却大同小异。 注: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国际经济评论,201 0(4):7-26; Dunford M, Yeung G.Towards Global Convergence: EmergingEconomies, the Rise of China and We
5、stern Sunset?.European Urban & Regional Stu dies,18(1), Jan 2021:22-46; Ciobanu C, Bejou D.Forging New G lobal Alliances: Emerging Markets and Advanced Economies.Journal of Relationsh ip Marketing,8(4),2021:280-298金砖四国”(BRICs,分别指巴 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及其各种拓展版本,如“金砖四国+东欧和土耳其”(BRICET),“金砖四国+南非”(BRICS), “金砖四国+墨
6、西哥” (BRICM) , “金砖四国+韩国”(BRI CK);“展望五国”(VISTA,分别指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麝猫 六国”(CIVETS,分别指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新钻11国”(即Ne_t Eleven,分别指孟加拉国、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韩国、墨西哥、巴基 斯坦、尼日利亚、菲律宾、土耳其和越南)等称呼,已大体将这类主要国家囊括在内。从其 影响和地位来看,“金砖四国”可称得上“新兴经济体”中的核心国家,具有全球性影响力 ,而其他国家影响多局限于本地区。“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战结束到1970年代中
7、期,这 30年间不少国家通过民族革命摆脱政治“不自主”地位,获得了和原有宗主国或殖民大国同 等的主权独立国家身份,进入了美欧主导的国际体系。第二阶段自1970年代中期到2021年金 融危机爆发,这30多年间,发展中国家群体开始出现巨大分化。一批国家受益于相对稳定的 国际环境,在内部完成民族国家建构的同时,经历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部分缩小了与美 欧发达经济体自工业革命以来不断累积的巨大差距,其地区、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特别自 1990年代开始,这些国家经济增速明显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兴经济体”的称誉开始出现。在这一阶段,实力的积聚使其在适应、利用现有体系的同时 ,
8、也开始谋求改变体系的不公正、不合理之处。第三阶段是2021年以后,由于美欧发达国家 纷纷陷入由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引发的系列经济危机,其对国际体系的主导控制能力显著下 降。与此同时,非西方“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则得到凸显,权力转移速度加快,旧有体系 在“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面前开始进入重新塑造阶段。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按市场汇率计算,20_年到2021年的十年间,“新兴经 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比重递升了10个百分点,由23.6升至33 .6 。若按平价购买力(PPP)计算,则由40.4上升到50,与发达国家持平。2021年,“新兴 经 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逾60,中国一国即贡献了30多。相比之 下,美欧日这三大经济重心加在一起,才有区区25。由于经济增速差距,世界经济格局将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 报告认为,2021年“新兴七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土 耳其的GDP总和相当于七国集团(G7)的35;2021年,“新兴七国”的GDP将增至G7的7 0;到2050年,前者反高出后者64。普华永道的预测过于乐观。不过,一些“新兴经济体”发挥“后发优势”,在数十年里赶超 美欧等西方国家,进而改变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前景却是难以避免的。中国正大踏步走在前 面,2021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
10、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展示出这一图景。由美欧 独霸到更为均衡的实力分布,这将是自1500年以来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迁。扎卡里亚在其后美国世界一书中将亚非拉“新兴经济群体”的出现称为“他者的崛起” ,并宣称:“这一局面正在造就全新的国际体系: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再是客体和旁观者 ,而是自己掌握命运的博弈方了。” 注: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新经济秩序时代.赵广成,林民旺译 .中信出版社,2021:_I-_II从G8到G8+5到G20:世界经济治理架构的演变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导致国际权力结构出现了巨大转变,世界经济的治理制度不得不 进行调整以适应前者的变化。原
11、因在于:(1)旧有制度在日益突出、膨胀的全球性或区域 、跨区域问题上的应对和解决能力不断萎缩;(2)旧有制度的合法性日渐不足,由于功能 不彰,导致本就缺乏民主性的旧制度面临更多的合法性问题。实际上,假如把注意力从“新兴经济体”身上移开,更深入地观察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 治理制度的变化,可以发现它与国际权力结构的变迁关系甚为密切。概而言之,从美国独霸到西方国家主导到“非西方”崛起,权力不断从中心向边缘扩散,从 全球的高度垄断到地区的均衡化分布发展。与之相适应,世界经济的治理制度也由美国一国 主导(鉴于全球影响力,这里没有考虑苏联及其经济圈)到西方国家集体领导即G7/8再演化 到全球性大国和新兴
12、崛起的地区性大国共同分享的G20制度。治理主体及期间运行的规则具 有越来越大的包容性。可以发现,国际经济治理架构越来越趋向于多边的模式,多边主 义似乎不仅提升了应对全球或区域问题的能力,更由于其代表的广泛性而具有更多的合法性 。正如肯尼思-奥伊( Kenh Oye)所指出的,少边解决方案(minilateral solution)在增 加协议达成机会的同时, 也将减少国际合作的收益 注:Oye K.E_plaining Cooperation Under Anarchy / Oye K, ed.Cooperation Under Anarchy.Princeton: Princeton Uni
13、versity Press, 1986:19 。这种权力和治理制度的演化路径如下 图所示:1944年,美国依靠其超级大国地位,建立了一整套以自己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 一体系顺利运转了十多年,从6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相对下降,欧 洲和日本经济强劲复苏。1948年,英、法、西德三国的工业生产占资本世界的19,出 口贸易占17.8,黄金外汇储备占7.3。到1970年,英、法、西德和意大利四国上述指标 分 别上升到25.6、30.2、28.8。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经济危机和越南战争的双重打击下,美国 一 国主导的局面再也难以维系。1971年和1973年尼克松政府两次
14、宣布美元贬值,西方其他国家的 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崩溃,美国独霸地位宣告终结。由 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加之“石油冲击”和世界性经济危机,1975年11月,在法国总统德斯坦 的倡议下,法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六个最富裕国家的领导人在巴黎 郊外的朗布依埃举行了首次经济峰会。次年,GDP排名第七的加拿大受邀与会,G7正式形成 。权力结构的变迁导致治理制度的第一次演变。工业化七国GDP名列前茅,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末期。中国率先进入全球GDP前十, 此后俄罗斯、印度、巴西、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也一度挤入。随着权力结构的变迁,国 际经济治理架构
15、再次面临变革压力。原本运作良好的G7开始功能不畅,合法性迅速流失。在 阻遏金融危机、维护市场开放、促进贸易谈判等经济议题上,在打击恐怖、应对资、 能危机、控制碳排放等非传统安全议题上,“新兴经济体”的参与越来越有必要。不过, 是重建新制度还是将G7扩容,哪些国家进入“大国管理委员会”,赋予他们多少权力,在这 些问题上,G7内部及与外部国家之间一度陷入激烈争吵。G7在成立之后,只在1998年出于政治缘由将转型后的俄罗斯纳入,还只给其“半成员”资格 。由于“新兴经济体”多属亚非拉国家,与G7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发展模式差别甚大,因 而G7/8扩容遭遇巨大阻力。工业化七国后来采用的一种解决办法是,在
16、G7/8组织之外另外设立平台,以加强和新兴国家 及地区的沟通、协调。如1993年出现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1994年出现的美洲国家峰会、 199_年出现的亚欧峰会(ASEM)等区域或跨区域多边制度,不过,由于这些制度多流于形式, 在全球经济治理当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尤其是很难满足“新兴经济体”要求的参与权和决策 权,因而并未解决问题。 注:See, for e_le, Kirton J.The G20, the G8, the G5 and the Role of A scending Powers.Paper prepared for a presentation at an Inter
17、national Seminaro n: Ascending Power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Instituto Matias Romero, Secr etaria de Relaciones E_teriores,Me_ico City, December 2021:13-14一向重视治理制度改革的法国迈出了第一步。20_3年6月,八国首脑会议在法国的埃维昂举 行。法国总统希拉克邀请11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出席G7/8在峰会前与其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 正式对话会。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第一次与受援贫困国家一起露面。一年后,G7/8会议由对扩容持
18、抵制态度的美国操办,小布什政府只邀请了与会议议题相关的 一些非洲贫困国家参加。但大势所趋,20_5年7月,主办国英国选择性邀请了中国、印度、 巴西、南非和墨西哥五个“新兴经济体”领导人参加G7/8同五国的对话会,G8+5由此出现。 这种模式此后几年得到延续,在20_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峰会、20_7年德国海利根达姆峰会、 2021年日本洞爷湖峰会、2021年意大利拉奎拉峰会以及2021年加拿大马斯科卡峰会上,G5作 为“新兴经济群体”的代表,一直受邀参会。G8+5模式的出现预示着未来变革的方向,但它自身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安排,与权力结构之间 的张力依然存在。在部长级或更低级别的会议上,G5所代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崛起 制度 适应性 演化 G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