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对数模型的中国人口红利实证分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双对数模型的中国人口红利实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双对数模型的中国人口红利实证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双对数模型的中国人口红利实证分析p 【摘要】:p :基于“单独二胎政策”这一大的背景下,本文在王金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双对数模型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较大调整及更新,采用以1978价格定基的GDP和资本存量,进行人口红利实证分析p 。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由于劳动负担降低带来的经济增长占总增长的27.123。【关键词】:p :人口负担比;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人口红利一、前言20_年11月15日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标志着中国生育政策改革的又一大突破。我国计生政策一步步放宽背后是社会老年化、少子化的逐
2、渐加剧。人口红利是指一国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段劳动力资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较轻的时期,经济由此获得额外增长泉的现象。自1978年计生政策的实行以来,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从68.6降到34.86,虽然在这一段时期内老年负担系数呈现上升趋势,但少儿负担系数下降的速度远大于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速度。由这种“中间大,两头小”的人口结构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并非可持续的,随着人口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少儿数量将继续减少,老年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此时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速度将大大超出少儿抚养比的下降速度,使得总人口抚养系数增加,“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数量将大大高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数量”转而进入人口负债。二、文
3、献综述较早前,经济学家研究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往往只重视于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这两个方面。直至20世纪80年代,学者开始注重于人口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人口红利这一理论由哈弗大学教授David E.Bloom等人首先提出。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在“人口红利”问题上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红利关系的实证分析p ,蔡昉(20_4)在较早期的研究中指出人口红利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估算出人口红利对1982年至20_年间人均GDP增长率的贡献为26.8;二是“人口红利”何时转向“人口负债”的研究,陈友华(20_5)构建了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判别标准,提出了关于中
4、国人口红利转变的预测;三是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的方向主要有社会有效劳动力,储蓄率,公共投资这几个方面。贺菊煌(20_1)利用人口影响经济的劳动力、人均收入、储蓄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建立了中国人口与经济常期预测模型来拟合、预测人口与经济的动态影响。三、实证分析p (一)模型建立。人口负担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14岁以下及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为了定量考察人口结构变动所产生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里采用王金营的实证方法,即在双对数柯布-道格拉丝(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中劳动引入负担比变量。首先对资本(K)、劳动(L)两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对数 模型 中国 人口 红利 实证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