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考知识-新闻热点素材积累资料.doc
《2019年度高考知识-新闻热点素材积累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度高考知识-新闻热点素材积累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 年高考新闻热点素材积累整理人 董营涛历史虚无主义穿了什么样的欺骗“外衣”.1大师走了 讲新故事的探索还应继续.2莫言“丑书”,贵在真实 .3“凡抄袭者皆黜落”,本不该是个新闻.4在讲科学的地方贩卖伪科学,你敢信?.5袁岚峰:中国科技发展不靠任何人“恩赐”.6高艳东:防止网络身份造假钻法律空子.8让孩子都学会“教科书式”避险.9不遵守公序良俗的网红不会有出路.9别怪年轻人“懒婚”,背后的问题不简单.10历史虚无主义穿了什么样的欺骗历史虚无主义穿了什么样的欺骗“外衣外衣” 来源:红旗文稿作者:关锋责任编辑:张硕2018-09-13 21:580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编织了各种各样的“外衣”
2、进行乔装打扮,欺骗性 更强,对思想界学术界造成一定的危害。其一,学术外衣。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打着“价值中立”的旗号, 以“如实还原、秉笔直书”为“金科玉律”,痴迷于事实考证和文献挖掘,尽 力挖掘和正统的党史、国史、军史不一样的“历史细节”;二是打着“学术创 新”的旗号,反思已有定论,诘疑既成共识,挑战正统说法。而更多是两者结 合,在挖掘到一些“新材料”“新史证”基础上,以“如获至宝”的心态呼唤 “反思”“创新”,要求“补写”“续写”“改写”甚至“重写”党史、国史、 军史。其二,文艺外衣。历史虚无主义打着所谓“让历史更生动”“让(历史) 人物更丰满”“让人性更真实”的旗号,要么把厚重、复杂
3、的历史“浓缩”为 个别人物心酸曲折的简单生活史,以个别人物的不幸命运史取代波澜壮阔、进步与代价并存的“宏大历史”;要么以创作者个人情感、价值好恶、观念先行 来放大某些历史细节,不惜以“艺术的夸张”极尽铺陈,沉湎于个体情感和 “文艺场面”的“互动”而不能自拔,无视历史的总体意义和集体意义,把民 族记忆蜕变为个体滥情,把历史中悖论、恶的一面进行夸张性展露;要么以所 谓“人性”为尺度,极力彰显个体人性与家国利益的冲突,把伟大而复杂宏阔 的党史、国史、军史,文艺化为人性受到束缚压抑、人性受到戕害异化甚至泯 灭的“单一”史。很明显,这种标榜以小见大、以个人折射“历史”的文艺手 法,并非所谓的“一叶知秋”
4、,却是实实在在的“一叶障目”。其三,舆论外衣。历史虚无主义把严肃的历史研究、历史问题“巧妙地” 转化为社会舆论,在迅捷传播的同时,“变庄严为随意”“化大事为小事”。 其惯用伎俩有两招:一是以“言论自由”为旗号,强调言者无罪,以自己为中 心来指点人物、评论历史,以轻佻的态度谩议历史乃至戏说历史,随意臧否乃 至訾议历史人物,不惜“现身说法”,以自认为的“人之常情”“世之常理” 来反思、反驳甚至反对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历史情节。二是以“思想自由” 为旗号,强调“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看法”,经常以“我想”“我认为”“我的 看法是”为借口,使正统的历史、公认的历史经过“个人思考”而“变相” “变色”“变调”
5、。这三种外衣往往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文艺化、舆论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最 常见的表现是往往援引“学术化”的“最新成果”“最新发现”来为自己支撑 和打气;学术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往往借助文艺、舆论形式来扩大传播效果,强 化影响力。而网络技术、自媒体技术使这三者的融合更为迅速高效。再加上历 史虚无主义擅长“质疑”“虚无”“解构”,就表现出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第一,正面的、具体的主张往往含而不露、隐而不彰,价值用意和诉求较为深 隐,不像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社会思潮那样有直接的、明确的、公开的、 具体的主张或观点;第二,“历史虚无主义者”一般都会否认和推诿这个称号, 只承认自己是学术研究、文艺创作、言论和
6、思想自由,不像新自由主义、新保 守主义等社会思潮那样有主要代表人物甚至相对稳定的组织和联系。针对以主观情感、想象或者观念先行来假设、编造历史,或者抓住某个、 某些历史材料以偏概全“艺术加工”“文学再现”历史,我们要秉持“历史就 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的原则,务必“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以“翔 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来有力回应;对于强调史实和史证 的学术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我们不能流连忘返于边边角角、细枝末节的史实和 琐碎史料,甚至把历史归结为它们的堆砌和累积,而是“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 认识和记述历史”,“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牢牢把握历史发 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
7、本质”。(作者: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大师走了大师走了 讲新故事的探索还应继续讲新故事的探索还应继续 2018-09-14 03: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作者:蒋新军9 月 11 日,一代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病离世,享年 84 岁。他的离去, 勾起了一波回忆。有网友说,“对现在的 90 后、00 后来说,单田芳可能是一 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对 60 后、70 后来说,单老就意味着成长的陪伴。”也有 人言简意赅:“听到名字,就想起声音!”“这人脖子可太细了,比擀面杖粗点有限,一把能攥过来,风大都怕给他 吹折了。可这脑袋大得非凡,像是擀面杖上顶个大倭瓜,晃晃悠悠的”这 是单田
8、芳口中的人物角色房书安,生动鲜活。那时电视节目尚未流行打字幕, 评书又是一种偏重听觉的艺术形式,电视观众和电台听众如不依赖文字和画面, 光是听表演者的讲述,就足够收获一段好故事。“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 ”单田芳的评书来自生活,源自民间,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大众语言获 得了人们的喜爱。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曾说过,评书艺术是想象的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 带动观众思考和想象,从而进入波澜壮阔的美学情景。评书的道具堪称简单至 极,一人、一扇、一醒木、一方帕,无论千军万马,还是浩瀚苍穹,全靠一张 嘴来演绎,可谓张口刀光剑影,拂袖侠骨铮铮。一部书中,有上千个人名,上 千种兵器,要背熟就不容易,至于怎
9、么登台、怎么抖包袱、怎么设置悬念,这 都需要从小苦练。而打好童子功后,还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创新突破。单田芳曾 说过:“我的先辈都是文盲,说书靠口传心授。到了我这一代,口传心授怎么 行?你说到一个词句典故,要知道它的出处才行,必须讲出所以然,这就需要 去历史里钻研。”单田芳出生于 1934 年,24 岁正式登台,在鞍山声名鹊起。第一次登台, 因为太紧张,控制不了语速,两个小时说下来,浑身汗湿透了,迷迷糊糊就下 了台。即使这样,他还是受到了观众的热捧。之后作品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 丰富,单田芳的大脑就成了数据库,浑身上下仿佛满是按键,随便一按就是一 段金戈铁马、美女英雄的传奇。单田芳评书的影响,不仅
10、为几代人留下了美好 的艺术享受,更让评书在剧场形式、广播形式一度衰落后,再度通过电视与评 书的结合繁荣起来。不仅如此,单田芳的评书使受众大大扩展,从大家刻板印 象中“评书是老人听的”,延伸到很多年轻人。单田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 出的天京血泪,听众多达 6 亿人次,有人统计每 7 个中国人就有 1 个在听 他的评书。一生只干一件事。说了一辈子评书的单田芳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他在言 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一书中这样写道:“我要告诉 80 后、90 后的读者们,心浮气躁,恨不得一夜成名,这是不可取的,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 步一步地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这样,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欲知后事如
11、何,且听下回分解。”单田芳不仅为喜爱他的人留下了一个 经典嗓音,也为人们贡献了数量庞大的经典作品,相信若干年后,我们仍能看 到有人热衷于模仿单田芳。当人们想起他,除了激荡人心的故事,肯定还有余 音绕梁的旋律:“行侠仗义抱打不平,两肋插刀笑傲人生,他的故事被人们竞 相传颂”应当看到,无须借助过多工具和载体就能随时表演的评书,迎合了国人爱 听故事的习惯,在与互联网结合后依然具备着逆袭的可能。实际上,目前通过 电台、网络或直接走进书场听书的听众大有人在,不少年轻评书演员、爱好者 也乐此不疲。新中国成立后评书艺术在讲新故事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至今对 这门艺术的发展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我们也期望,对单田
12、芳的怀念,不止于 模仿他的声音,更在于让评书这门传统艺术继续传承,“且听下回分解”。光明日报( 2018 年 09 月 14 日 02 版)莫言莫言“丑书丑书”,贵在真实,贵在真实 魏英杰2018 年 09 月 14 日 08:55 来源:钱江晚报前些天,有消息说作家莫言准备在北京举办一场书法展,引来一番热议, 既有点赞的,也不乏冷嘲热讽。有人说莫言的字太丑,办展纯粹是讨骂。倒是 身处舆论旋涡的莫言安之若素,在微博上发文称,自己的字不是书法,办展是 希望在批评中求进步,还有就是希望通过办展让大家看到他的字的真实模样, 免得被网上流传的所谓“莫言书法”所误。看来莫言颇有自知之明。虽说莫言贵为诺贝
13、尔文学奖得主,但小说写得好, 书法未必就好。莫言在微博上晒了不少自己的书法作品,对其优劣不敢妄下判 断,不过看着倒是挺亲切。他写的那些对联、福字,跟小时候在农村看到的那 些乡村书法家写的好像差不多,都有些临摹字帖的痕迹,又不小心露出自己的 “特色”。难怪有人会批评,莫言书法中有些字完全是自创,不守章法。莫言不把自己的作品展称作书法展,而叫作“墨迹展”,也可见其对书法 有所敬畏。这种敬畏,来自于他从小受到的熏陶,以及对书法的热爱。莫言曾 撰文回忆,他父亲经常教导,一定要把字写好。这使他从小就对书法有所兴趣, 对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也格外尊敬。所以,基本不难判断,莫言对书法的热爱 是真实的,不矫饰,
14、不浮夸。莫言对来求字的人几乎有求必应,大概也不是为 了图什么名利,而是真的喜欢,以至不惮于“献丑”。这种真实的心态,比许多号称书法家的人境界不知高出多少。放眼国内书 法界,沽名钓誉者有之,假创新之名恶搞者有之,还有些官员退休后摇身一变 成了所谓书法家,到书法协会兼职者有之,以书法为媒、行受贿之实者有之, 此之所谓“雅贿”是也。在网上,看到有狂悖之徒,用拖把大的毛笔写字,发出阵阵怪吼,不知是 在创作还是表演。前阵子还出了一种“射书”,用的是针筒喷墨,简直令人发 噱。如果这都叫作书法创新,那也该归入行为艺术才对。严格来讲,这些都算 不得书法,只是这些人竟拥有书法协会会员、主席之名,顶着书法研究院研
15、究 员、导师的头衔,这恐怕才是问题之所在。是个写字的都敢自称书法家,这书 法岂有不被糟蹋之理?正因如此,莫言的“丑书”,反倒显得真实不欺,而莫言的真,更是衬托 出某些书法家的假。有趣的是,莫言的字曾经还挺值钱的,那是在他刚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后,坊间售价竟有高达百万元以上的。无论是否真品,这都算到了 莫言头上。而莫言的书法当时那么值钱,不在于书法本身,而在于个人名气。 随后,莫言的书法作品一路走跌,拍卖价不过几千块钱。这狠狠打了那些附庸 风雅之徒的脸。不以艺术价值为衡量标准,而是抱着投机的心理买卖,难免落 得如此下场。倒是莫言,不管价高价低,依然笔墨不缀,甚至不惜充当“反面教材”, 展览出来。这
16、种心态和气魄,俨然大家风范。如此,小说家莫言有朝一日变成 真正的书法家莫言,也不是不可能的。“凡抄袭者皆黜落凡抄袭者皆黜落”,本不该是个新闻,本不该是个新闻 2018-09-14 11:42 来源:光明网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评论员: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选修了中国科学院大学 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的学生,都收到了一封由授课老师苏湛发来的 邮件。邮件由文言文写就,言辞犀利。邮件中说:“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 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苏湛给了 22 名学生零分,因为他们的期末文 章被判定为抄袭,发邮件,就是要强调,“此分不可改”。这名老师非常认真,他“把那些好得不正常的文章逐句放到搜索
17、引擎 上检索,如果内容有重复,我还要继续找到文章的原作者、文章的出版日期, 仔细比对”,有的文章“不敢贸然认定是抄袭,就继续搜,找到文章的原始出 处,发现是一个博客。我又去翻这个博客的其他博文,发现写的都是我们国科 大的事情,说明博客主人是我们国科大的学生。行,能对上,那我认为这是他自己写的”。即便如此,他依然认为“肯定有漏网之鱼”。最终认定,158 名 学生,有 22 名学生抄袭。如今,大学老师中有如此耐心、细心者,大概不多。舆论层面呼吁大学 “宽进严出”、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已经持续多年。某 种程度上,大学课程有“水分”,成绩可以靠“混”,已成为一种普遍认知。 正因为如此
18、,这名老师的执拗就显得格外不同,而结合当下语境,其也具有了 新闻性意义。但是平心而论,这件事本不该成为新闻。课程论文抄袭,直接判零分,难 道不是理当如此吗?对于学术不端,在大学的价值评判体系中,绝对是触及底 线的事,且不说零分,即便是受到处分也并不为过。而这件事构成了新闻,也 说明“本该如此”的常识,在现实中尚未构成常态,囫囵吞枣、草草了事乃至 熟视无睹,依然普遍。苏老师的纠偏,理当成为撬动大气候改善的肇因。同时,应当明确的是, 需要筑牢“凡抄袭者皆黜落”共识的,也远不止于大学课堂。大学课堂是学术 生态的微观呈现,“大学靠混”之所以存在,恐怕亦是“学术不端”延伸的支 脉。试想,倘若学术纪律松散
19、,学术生态欠佳,诸如“韩春雨被曝疑似学术不 端、逼学生买论文、明码标价 7000 元一篇”等类似新闻屡次出现,大学课堂如 何免于波及?这也是为什么苏老师的较真显得另类乃至“悲壮”“决绝”的原 因,他在以个体努力,对抗被司空见惯的“潜规则”。因此,对于整个学术共同体来说,当前努力的方向就应当是让“凡抄袭者 皆黜落”构不成新闻,就应当铺开类似举措,形成具有实在约束力的制度架构, 将苏老师个体的努力,化作共识性的集体举措。同时,重罚抄袭也理当升格, 构成学术各层级普遍适用规范,根据上行下效的逻辑,它甚至理当从顶格执行: 越是层次高、资源丰厚的学术群体,其违犯成本也理当从严从重。学术生态的 重塑,应当
20、从最为关键处开始。期待着有一天,“凡抄袭者皆黜落”不再是个新闻,因为这实在不过是最 为基础的常识。在讲科学的地方贩卖伪科学,你敢信?在讲科学的地方贩卖伪科学,你敢信? 2018-09-13 17:00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任然据新华社 9 月 12 日报道,一双号称具有生物力学矫正功能的定制鞋垫,在 南京一家公立医院卖 2600 多元,引发患者质疑。记者调查发现,鞋垫厂家只需 在 200 多元一双的鞋垫毛坯上稍作加工,就能获得 2000 多元毛利,医院的医护 人员每卖一双能拿 200 元提成。13 日凌晨,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官网就此事发布回应称,目前已组织专人依 纪依规依法开展全面深入调
21、查。对当事科室负责人胡智宏立即停职配合调查, 暂停门诊及其他工作,根据进一步调查情况,再作相应处理。同时,立即停止 使用、采购南京道可得医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矫形足垫产品,配合调查。一双 200 多元的鞋垫毛坯稍作加工,就能以“生物力学矫正”的名义卖出 2000 多元的高价。利润之高,让人咋舌。初一看,以为这又是哪个吹嘘得天花 乱坠的“神药广告”中的桥段,却不想是一家省级公立医院中的真实故事。虽说当前各式可疑的“神药”已经让人见怪不怪,但正规公立医院的科室 也为来路不明的“神药”站台,还是让人大跌眼镜。这也比那些在网上打擦边 球的违规销售行为更值得警惕。毕竟,公立医院自带公信力背书,由它们来销
22、 售,就相当于一种资质认证。事实上,该科室在给患者解释为何是高价时,捏 造的就是“没法讲价,是卫生部门定死的”理由。这套操作模式,迷惑患者、 消解他们辨别能力的效果,可想而知。就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虽然涉事科室主任已经被停职调查,但围绕这双 天价鞋的疑点仍不少。一,它是如何得以进入医院科室销售的?知情人士透露, 这种进价 260 元零售 2650 元,升值约 10 倍的矫形鞋垫是在一家位于写字楼的 工作室里加工而成。“设备投资也就七八万元左右,雇几个人就可以经营起来 了”。如此“山寨”气息浓厚的所谓定制鞋垫,能够进入公立医院,是否符合 相关资质要求?有无通过正规的采购招标流程?此事是否只是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度 高考 知识 新闻 热点 素材 积累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