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将进酒》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将进酒》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反思将进酒教学反思将进酒教学反思 将进酒是传统诗歌名篇,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个丰富的、复杂的李白,如何通过诗歌文本本身,来理解李白复杂的人物性格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我认为要教好这首诗,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情,摸清学生实际情况和知识水平,才能设计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案。通过调研,我发现,学生虽然对李白较为熟悉,但真正理解李白复杂的性格和丰富感情的却很少,尤其是如何通过解读文本来理解诗人感情,更是一个难点。再次,考虑到诗歌教学的特点是“以读代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诗歌既是一个目的,也是理解诗人,解读文本的一种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再者,这首诗歌是选修
2、文本,选修文本是对必修文本一种很好的补充、延伸,一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在学习“必修文本”中李白诗作的认识和方法,去解读其余李白的诗作,去解决学习“选修文本”遇到的问题。二是要认识到“选修文本”是对“必修文本”的一个进一步深化、升华的过程。因此,应该通过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一开始,我的设计是找了陶渊明的饮酒其四,因为两位诗人都好酒吟诗,堪称诗酒风流,让同学们通过对比谈谈他们饮酒的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但后来考虑到两位诗人所处的年代和生活的环境差别较大,放到一起对比的意义不大,于是就设计了对比李白不同阶段的不同诗作,来加深对将进酒这首诗的理解和对诗人的认识这个“深味
3、”的环节。最后,我认为课前通过“必修文本”中李白的诗作,适当引导和课上给学生适当补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李白的主要经历,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此前没有对诗人有过全面系统的认识,如果不给学生补充,只凭学生凭空想象,他们的意见和思想就成了“无本之木”“空中楼阁”了。基于以上考虑和分析p ,这节课我本着“诵读与鉴赏相结合”的原则设计,通过“三味读诗法”(浅味品味深味),层层深入,使整节课贯穿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诵读教学”“鉴赏教学”“对比教学”“情感教学”“拓展教学”等古典诗歌教学理念。其中“诵读教学”贯穿始终,从一开始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文义,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到通过分析p 文本,加深对感情的
4、理解和把握之后的老师读和学生读,再到最后通过对比鉴赏,进一步透过文本,面向立体的李白的更深一层的理解之后的全体同学诵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读得内容有多有少,读得质量有高有低,但我想只要是引导着学生想读、爱读,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到位,读出感情的。另外这节课注重对诗歌鉴赏方法和规律的总结,重点教给了学生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内容+手法+感情),分析p 了解读诗歌意境的几种方法,例如比兴、夸张、直抒胸臆等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与教师适当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个体思考、质疑,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在比较
5、难理解和学生有疑问的问题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表达,比如,在分析p 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两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时,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虽然,通过辩论最后学生也没能统一意见,没有得到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老师出示“李白主要经历”再进行分析p ,得出结论,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这恰恰也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最缺乏的。这节课的最后同时又通过对比鉴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加深了他们看待问题的深度,提高了学生分析p 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在引导学生鉴赏的过程中
6、,有些知识点,分析p 的还不是很透彻,学生理解的还不是很到位,比如对诗人复杂感情的把握,多数学生还不是特别清晰。再者,受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能提出有价值问题,“预设”的问题多,而“生成”问题少,这就使得课堂少了许多灵动,少了许多探索的意义和价值。还有几个需要学生的讨论环节是否有必要,是否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也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论证,例如,讨论“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这个问题时,学生是见仁见智的,如果每个小组只有一个代表发言,那其余同学的意见就被抹杀了。总之,这节课只是一节探索课,有很多想法和做法也只是一己陋见,很不成熟,要想达到更高层次的课堂要求,实现真正
7、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还需要我们不断调研讨论,不断探索修正,恳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同学大胆发问,如果皇帝给李白一个大官做,他还能够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吗?激烈的辩论,最后以一位同学辩证的分析p 结束,但我想这种争论是没有结束的,因为,学生的思维还在活跃着。这更坚定了我以生为本,充分尊重观点他们的课堂教学理念。三、我要给学生什么?我能给学生什么呢?我反问到。即使我能给学生些什么,学生能接受吗? 与其强求给学生些什么,不如看看学生能带给我们什么。于是,这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请你用最喜欢的形式表达真实的阅读感受。课本诗,古体诗,诗配画,歌唱,颁奖词等等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尽情的展示,更难能可贵的是,不管什么样的形式,就展示的内容来看,既是对文本的分析p ,又是对文本的深化和拓展。我羡慕学生们的才情,更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提问,交流,释疑,展示。一节课下来,我能给学生什么?这个课前一直思索的问题显得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节课学生给了我很多,很多第 3 页 共 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