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第8讲-诊法(切诊).ppt
《中医学基础第8讲-诊法(切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第8讲-诊法(切诊).ppt(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中 医医 学学 基基 础础全国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2017第八章 诊 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掌握掌握四诊的概念;望神、望色、望舌、问现在症以及四诊的概念;望神、望色、望舌、问现在症以及脉诊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脉诊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2.2.熟悉望形态、排出物、听声音的基本内容和临床,以熟悉望形态、排出物、听声音的基本内容和临床,以及问诊的方法及主要内容。及问诊的方法及主要内容。3.3.了解局部望诊、望小儿指纹、嗅气味、按诊的基本方了解局部望诊、望小儿指纹、嗅气味、按诊的基本方法和内容。法和内容。技能目标:技能目标:学会简单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的基本技
2、能,培学会简单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主要内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主要内容。切切诊是诊是指医生指医生通过用手触、摸、按、压病人体表一定通过用手触、摸、按、压病人体表一定的部位,以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切诊,包括切的部位,以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部分。脉和按诊两部分。第四节 切诊第八章 诊 法 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一)脉诊原理(一)脉诊原理1.1.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
3、器:“心主血,其心主血,其充在脉充在脉”、“心藏脉、脉舍神。心藏脉、脉舍神。”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一)脉诊原理(一)脉诊原理2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为血帅,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行则血行。”“”“脉不自行,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随气而至,气动脉应。”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一)脉诊原理(一)脉诊原理3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肺主气,司呼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吸,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脉以胃气为本。脉以胃气为本。”肝藏血,贮血,调
4、节血液,肝藏血,贮血,调节血液,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二)脉诊部位(二)脉诊部位1 1.遍诊法(三部九候):遍诊法(三部九候):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中部、下部2 2.仲景三部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寸口、趺阳、太蹊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二)脉诊部位(二)脉诊部位3 3.寸口诊法:寸口诊法:“独取寸口,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 法,何谓也?法,何谓也?”“”“气口何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以独为五脏主?”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二)脉诊部位(二)脉诊部位4.4.“何以独诊何
5、以独诊寸口寸口”:寸口部位为脉之大会;寸口部位为脉之大会;寸口部位脉气最明显;寸口部位脉气最明显;可反映宗气的盛衰;可反映宗气的盛衰;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脉诊方便。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脉诊方便。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二)脉诊部位(二)脉诊部位5.5.六部脉与脏腑的联系六部脉与脏腑的联系: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命门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命门(肾)。(肾)。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三)脉诊方法(三)脉诊方法1.1.布指布指:医生用左手医生用左手(食、中、无名指食、中、无名指
6、)诊病人右手,用诊病人右手,用右手右手(食、中、无名指食、中、无名指)诊病人左手。先用中指按于病人诊病人左手。先用中指按于病人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为关部,关前一指为寸部,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为关部,关前一指为寸部,关后一寸为尺部,根据病人身体高低适当调整指距。关后一寸为尺部,根据病人身体高低适当调整指距。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三)脉诊方法(三)脉诊方法2.2.指法指法: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者宜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者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根据指力大小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根据指力大小可分(可分(1 1)举:举:轻取;(轻取;
7、(2 2)按:按:重取;(重取;(3 3)寻:寻:中中取。再细分可分为取。再细分可分为循法、推法、总按、单按循法、推法、总按、单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总按总按第八章 诊 法单按单按第八章 诊 法错误手法错误手法第八章 诊 法(三)脉诊方法(三)脉诊方法3.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时间:平旦为佳。)时间:平旦为佳。“诊脉常平旦诊脉常平旦”(素问)(素问)(2 2)体位:)体位:坐位或仰卧位与心脏等高坐位或仰卧位与心脏等高。(3 3)环境:安静。)环境:安静。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三)脉诊方法(三)脉诊方法3.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4 4)调息:应先让患者休息片刻,
8、然后诊脉。切脉者)调息:应先让患者休息片刻,然后诊脉。切脉者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5 5)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一分钟。)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一分钟。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1.1.正常脉象正常脉象: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脉位脉位:脉管的:脉管的浅深浅深;至数至数: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脉长脉长:脉动的范围长:脉动的范围长短短;脉力脉力:脉搏的强弱:脉搏的强弱;脉宽脉宽:脉管的粗细:脉管的粗细;流利度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脉来的通畅程度;紧张度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脉管的弛缓程度度;均匀度
9、均匀度:脉动的节律:脉动的节律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1.1.正常脉象正常脉象: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为三部有脉,一息四五五至(脉搏至(脉搏70709 90 0次次/分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有力,尺脉沉取不绝。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1.1.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其特点可概括为其特点可概括为有胃、有神、有根有胃、有神、有根。(1 1)有胃:
10、)有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脉来从容、和缓、流利。(2 2)有神:)有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应指有力,节律整齐。(3 3)有根:)有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2.2.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1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年龄: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120-140次次/分)分)体质: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脉沉。人脉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
11、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2.2.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2 2)与精神情志有关:激动时其脉必快(数),)与精神情志有关:激动时其脉必快(数),抑郁时其脉沉缓或迟。抑郁时其脉沉缓或迟。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2.2.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3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春弦、夏洪、秋)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春弦、夏洪、秋浮、冬沉。浮、冬沉。(4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 1.浮脉:浮脉:【脉
12、象特征】【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按之不足;【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崔氏脉诀: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泛泛在上,如水漂木。”诊宗三昧: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按之稍减而不空。”(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1 1.浮脉:浮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脉气鼓动
13、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脉浮大无力为危证。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2 2.沉沉脉: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有余。【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里证,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常。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濒湖脉学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
14、极其底。如石投水,必极其底。”脉诀汇辨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有深深下沉之势。”(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2 2.沉沉脉: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沉而几无为伏,著骨始得,较沉更甚,主邪闭;无力。沉而几无为伏,著骨始得,较沉更甚,主邪闭;沉而有力为牢,沉而强直搏指,主内实。沉而有力为牢,沉而强直搏指,主内实。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 肥胖之人,脉管深沉,故脉多肥胖之人,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敛,脉象亦偏
15、沉。沉;冬季气血收敛,脉象亦偏沉。(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3 3.迟迟脉: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脉动脉来迟缓,一息脉动3 34 4至(一分钟不至(一分钟不满满6060次)。次)。【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寒证,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亦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主邪热结聚里实证。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脉诀汇辨: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往来迟缓,三至一息。”诊家枢要: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脉仅三至。”(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3 3.迟迟脉: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寒则凝滞,气血运
16、行缓慢,脉迟而有力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亦主热证,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为虚寒证。亦主热证,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肠伤寒、脑膜炎)。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 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常迟,属生理状态。(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4 4.数数脉: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脉来急促,一息5 56 6至。(一分钟超过至。(一分钟超过9 90 0次)。次)。【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热证,有力为实
17、热,无力为虚热。亦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亦主虚证。主虚证。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濒湖脉学: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一息六至,脉流薄疾。”脉诀启悟: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4 4.数数脉:脉:【机理分析】【机理分析】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精
18、血耗损,元气亏虚,亦可见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亦可见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一、脉诊一、脉诊第八章 诊 法张景岳曰张景岳曰:“:“愈虚则脉愈数。愈虚则脉愈数。”儿童、新生儿生理性数脉,正儿童、新生儿生理性数脉,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时亦可见数脉。常人在情绪激动时亦可见数脉。(五)常见病脉(五)常见病脉5 5.虚虚脉:脉:【脉象特征】【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切无力脉的总称。【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主虚证。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主虚证。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可见于久病虚劳、伤暑气阴两伤等。张。可见于久病虚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基础 诊法 切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