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医内科学痰饮.ppt
《2018中医内科学痰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医内科学痰饮.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节 痰饮 目的要求1、熟悉痰饮的概念、病因、诊断及相关病证的鉴别2、重点掌握痰饮病机、治疗原则。3、掌握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的常见证候及治疗方药。一 定义 痰饮是体内水液不归正化所导致的一类病证。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疾病过程多种复杂症状、体征的内在本质。(病因、病理产物、临床表现,病机概括)外感寒湿、饮食不当、劳欲所伤,致肺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津液不归正化,或代谢失常,或停于局部,形成无形或有形的复杂痰饮病证。病名释意痰古名淡,指水一类的可以淡荡游动的物质指病理性之液体,即本篇所讲内容。饮,液体状,也是指水液,作为致病因素,则是指病理性质的液体。古代所称“淡饮”、“流饮”均指痰饮。二 历史沿革
2、1、内经无“痰饮”之名,但有“积饮”之说,为后世认识痰饮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土郁之发,民病,饮发湿下。”素问经脉别论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液的正常代谢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甚则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脾肾功能失调可致停饮之病。2、痰饮之病名,首见金匮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篇,痰饮含义的广义和狭义之分亦见其中。广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狭义-痰饮提出痰饮的著名治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3、从隋唐至金元渐有痰证、饮证之分:唐.孙思邈:温胆汤宋.严用
3、和提出“气滞”津凝可以生痰饮。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一般而言,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提出:“百病中多有兼痰者”的观点。明.张介宾:五脏之病,虽俱然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清.叶天士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三 讨论范围本篇章论述的范围以金匮要略中之痰饮病为主。西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心功能不全、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幽门梗阻、肾炎水肿等疾病的某些阶段,可参照本篇进行辨证论治。病因病机1 外感寒湿 寒湿伤人阳气-阳气受损-水湿侵袭卫表,停聚而成痰饮。2 饮食不当 暴饮过量、饮食生冷、因热伤冷中阳被遏脾失健运津液停聚痰饮 3 劳欲所伤 劳倦伤
4、脾阳,纵欲伤肾阳阳不化水水湿停聚-痰饮病机肺脾肾功能失调肺之通调雍滞,脾之运化无权,肾之蒸化失职,水液不得运化输布而成浊液,其聚而为水为饮,或遇火气煎熬为痰。在肺脾肾三脏之中,脾运失司,首当其要。脾阳虚,则水谷精气不能正化,则上不能输以养肺,下不能助肾以制水,必导致水液停滞中焦,流溢四末,波及五脏。病机-三焦气化失常水液的输布排泄,还与三焦的作用密切相关。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气化失司,水道不通,则水液停积为饮。痰饮病因病机示意图痰饮病因病机示意图外感风外感风寒湿寒湿饮食饮食不节不节中阳受困水中阳受困水湿不运湿不运劳欲劳欲所伤所伤阻遏脾阳水阻遏脾阳水湿停聚湿停聚脾
5、肾阳虚水湿脾肾阳虚水湿不化不化肺通调雍滞肺通调雍滞脾转输无权脾转输无权肾蒸化失职肾蒸化失职三三焦焦水水道道失失司司水湿或聚而成饮或遇水湿或聚而成饮或遇火煎熬为痰火煎熬为痰痰饮以痰饮以阳虚阴盛阳虚阴盛为本为本证候以证候以本虚标实本虚标实多见多见【诊查要点】诊断依据结合痰饮的临床特征、停积的部位1 痰饮 心下痞满,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夕肥今瘦-饮停肠胃2 悬饮 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饮流胁下3 溢饮 身体疼痛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饮溢肢体4 支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平卧,其型如肿-饮邪支撑胸肺舌脉象和辅助检查等苔白滑或厚腻,或舌淡体胖,脉
6、象多为沉弦而滑。x线、内窥镜、胃肠动力学检查、痰培养、胸水、尿常规、胸腹腔B超或CT等理化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病证鉴别】痰、饮、水、湿的区别痰多厚浊,无处不到病变多端,为阳邪以热煎熬而成。饮-呈稀涎,多停于体内局部,为阴邪多由寒积聚而成水-为清液,每泛溢体表全身,为阴类但有阴阳之分湿-粘而滞,发病缓慢缠绵难解,属阴邪每与它邪相兼为患p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水 积水不散留而为饮 饮 湿 饮饮为为痰痰之之渐渐痰痰为为饮饮之之化化 水泛为痰水泛为痰 痰因湿而生痰因湿而生饮因于湿饮因于湿痰痰【鉴别诊断】1.悬饮与胸痹 同:两者均有胸痛 异:胸痹为胸膺部或心前区疼痛,可引及左肩背或左侧内臂,常
7、于劳累、受寒、饱餐后发作,历时较短,休息或用药后缓解。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咳唾、转侧、呼吸时加重、胁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症状。2 溢饮与风水 水肿之风水相搏证分表寒、表虚两个类型,表实者,水肿无汗、身体痛重,与水泛肌表之溢饮基本相同。表虚证身体浮肿汗出恶风,与溢饮易鉴别。3 支饮、伏饮与肺胀、喘证、哮病鉴别 上述病证均有咳逆上气、喘满、咳痰等表现。肺胀是肺系多种慢性疾患日久渐积而成,喘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重要主症,哮病是反复发作的一个独立性疾病,支饮是痰饮的一个类型,因饮邪支撑胸肺而致,伏饮指伏而时发的饮证。在急性发作阶段可表现支饮症候,喘证的肺寒、痰浊两类又常具支饮特点,哮证
8、发作期与伏饮基本类同,应注意鉴别。辨证论治v 辨证要点v 治疗原则v 分证论治辨证要点 1 辩部位v饮留胃肠者为痰饮;饮留胸胁者为悬饮v饮停胸肺者为支饮;饮溢四肢者为溢饮 2 明标本 掌握阳虚阴盛、本虚标实的特点 本虚-阳气不足 标实水饮流聚 3 兼夹 可以夹热、夹表邪、夹气滞。治疗原则痰饮的治疗以温化为主法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减。水饮雍盛者,应驱邪(祛饮)以治标;阳微气衰者,宜温阳以治本;在表者,温散发汗;在里者,应温化利水;正虚者补之,邪实者攻之;邪实正虚,消补兼施;邪热相杂,则温清并用。分证论治(一)痰饮(一)痰饮脾脾阳阳虚虚弱弱饮饮留留胃胃肠肠(二)悬饮(二)悬饮邪邪犯犯胸胸肺肺
9、饮饮停停胸胸胁胁络络气气不不和和阴阴虚虚内内热热(三)溢饮(三)溢饮(四)支饮(四)支饮寒寒饮饮伏伏肺肺脾脾肾肾阳阳虚虚表表寒寒里里饮饮p痰饮痰饮1 1、脾阳虚弱 主证: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脘有振水声,兼证:脘腹喜温畏寒,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伴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消瘦,大便或溏。舌脉象:舌白滑,脉弦细而滑。病机:脾阳虚弱,饮停于胃,清阳不升 治法:温脾化饮 方剂: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加减:眩晕,小便不利,加泽泻、猪苓;脘腹冷痛,吐涎沫加干姜、吴茱萸、川椒目、肉桂;心下胀满加枳实。2 饮留胃肠 主症: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 坚满;兼证:或水
10、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病机:水饮壅结,留于胃肠,郁久化热。治法:攻下逐饮 方剂: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加减:水饮在肠,饮郁化热,方取己椒苈黄丸;胸满者加枳实、厚朴以泄满。方歌:甘遂半夏汤法良,芍药甘草共煎尝,逐饮降逆消痞满,主治痰饮在胃肠。p 悬悬 饮饮1 1 邪犯胸肺 主症:寒热往来,身热起伏,咳嗽气急,胸胁疼痛,呼 吸、转侧疼痛加重。兼次症: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少痰,心下痞硬,口苦,干呕,咽干。舌象:苔薄白或薄黄。脉象:脉弦数。病机:邪犯胸肺,枢机不利,肺失和降。治法:和解宣利 方剂:柴枳半夏汤加减 方歌:方歌:柴枳半夏柴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中医 内科学 痰饮
限制150内